澜湄流域职业教育合作的进展、挑战及构想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ing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合作是澜湄流域社会人文合作的内容,是为澜湄流域各领域合作提供跨文化复合应用人才的基本方式.职业教育合作为此被视为产能合作的基础,纳入澜湄流域合作的总体框架,成为深化澜湄流域社会人文交流的重要举措,呈现出多层次立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面对澜湄流域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人才需求,澜湄流域的职业教育合作面临整体规划缺失、需求与供给数据匮乏、合作机制重叠等挑战.亟需强化职业教育合作顶层设计,加快职业教育合作框架和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多元参与机制,建立企业需求导向的人才供需数据库;打通流域大循环、优先培养产能合作所需人才;秉持合作开发理念,创设澜湄流域职业教育第三方合作市场.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和跨界属性决定了教师队伍结构的独特性.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类型结构演变经过了从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三类为主体,以专职为主,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加强兼职教师为重点,再到教师教学团队、产业导师建设等多主体的师资队伍类型结构模式.职业学校教师分类管理除依据岗位设置要求出发,更应该考虑类型教育定位对教师队伍类型结构的特殊要求.优化教师队伍类型结构,形成适应类型特点要求的教师队伍分类管理逻辑尤为重要.
德国《“培训职业”目录》是“双元制”的教学标准之一,引导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德国经济稳步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我国在制定专业目录的过程中,应借鉴其工作机制,落实每年动态调整的要求;借鉴其内部细分的经验,加强专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借鉴其衔接终身学习的经验,增加职业继续教育的内容;借鉴其基于工作领域设置专业的经验,加强专业与工作的对接.
职业院校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发挥着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农业职业院校面临招生困难、涉农专业吸引力不强、乡(镇)成人学校数量下降、农业产业人才升级等问题.为此,需要借鉴国际农业职业教育经验,调整涉农专业的激励政策.同时,还应依托行业部门、地方政府、农业职业院校,以及联合社会多方力量,尽快启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工程项目,以期在五年内全面提升我国务农人员素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进程中,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备受关注的难题,为克服长期以来高职教育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内生源动力不足、多方主体参与不够、制度标准不完善、信息化建设落后、质量文化意识缺失等诸多问题,提出实施以参与主体多元化策略、教育质量提升策略、制度保障策略和质量文化建设策略相结合的“四维度”策略来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促进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专业课教材建设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主体,不断提高专业课教材建设质量是做好职业教育教材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专业课教材建设质量,关键是要在把握职业教育跨界特征前提下,在“合”字上多做文章.教材管理要党政“合”;教材编者要校企“合”;教材设计要知行“合”;教材内容要正新“合”;教材形式要主辅“合”.同时,在全员化竞赛基础上,提出以全过程竞赛理念指导教材编写;在校企合作如何开发教材上,提出“1+1双主编制”“1:1双元编者制”的专业课教材建设新理念.
1+X证书制度是放管服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重大制度创新,引导着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全面改革,对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明晰各类标准的定位和关系,完善主体明确、过程贴合、端口准确、保障完善的标准对接路径,加强对接管理机制建设,着力强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的对接,对提高X证书的含金量和认可度、加快推进书证融通以及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和技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系统基模理论,将创新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置于同一个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运行基模,以揭示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放缓及延迟问题.研究发现,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通过政府顶层设计的前瞻性消除负反馈环主体要素制约因子的影响.通过从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构建基于创新素养提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运行路径,解决生态系统有效运行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高校双创文化培育、企业技术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支撑引导、原生家庭、校企合作双创实践平台等要素对大学生创新素养养成及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创造合作交流平台.通过分析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平台型”模式的动力机制,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行业平台型”国际化发展模式,分别从“一带一路”电力丝路学院联盟、“中文+电力+国别”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1+1+X”“三证融通”境外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境外办学“六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以期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
游戏化学习作为技术促进教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转换游戏理论聚焦人、内容、情境三者在游戏化学习过程中的互动,能够发展学习者基于学科知识的问题解决能力.基于转换游戏理论,设计游戏化课程,并从情感维度的心流体验角度检验教学效果.结果 证实,基于转换游戏理论设计的情境游戏,比口述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实验组的心流体验,其中在动机、挑战、专注、时间扭曲、内在赏酬5个心流体验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反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研究为今后应用转换游戏设计中职课程,提升学习者理论学习效用提供借鉴.
职业过渡培训是退役军人安置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退役军人重新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在英国,政府承担为退役军人提供培训服务的责任,是职业过渡培训的责任主体.作为社会中介组织,职业过渡伙伴凭借其独有的社会服务功能成为退役军人职业过渡培训的供给主体,不仅缓解了英国因技能短缺而造成的社会失业问题,也帮助退役军人顺利实现“二次专业化”,充分利用了退役军人的人力资源,为企业发展贡献了人才.具体说来,英国职业过渡伙伴主要为退役军人提供了职业生涯咨询与辅导、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以及协调管理与信息等服务,体现了职业过渡培训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