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甘肃瘟疫的流行与防治

来源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fhkjthre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甘肃地区时有瘟疫发生,共有19个年份发生了52县次瘟疫,平均14.58年发生一次。从时间上看,瘟疫主要发生在景泰、正德、万历、崇祯四朝;从空间上看,平凉县、镇原县、清水县、合水县等地的瘟疫较为严重。甘肃多地暴发瘟疫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灾害引起的大饥荒。饥疫并至,导致人口大量死亡、经济衰败、社会动荡不安。为此,各地政府积极应对,或施药救治,或赈灾减灾,有效缓解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他文献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在1996年最先实施个人图书馆员项目并取得良好成效,其他美国高校纷纷效仿,并在传统个人图书馆员项目上做出调整。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和网站调研法,介绍了3所对传统项目进行改进的美国高校的个人图书馆员项目进展,发掘创新之处及所遇挑战,最终得出宝贵经验:我国高校在有需求且有能力的条件下,可以适时引入个人图书馆员项目,因校制宜,为本校师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参考咨询服务。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PM)作为预防性保护手段正逐渐为愈来愈多的图书馆所接受、采纳和应用,其中内务管理是IPM政策与程序中最基础也最容易落地实现的环节。文章以上海图书馆为例结合海外文博机构的IPM实施经验,从内务管理中清洁、食品管理、植物管理三个方面着手,阐述IPM中内务管理的作用、常用工具及实施方法,为图书馆建立规范化的内务管理程序提供可行方案。
近年来,社会化合作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的延伸、服务水平的提高及服务压力的缓解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走向社会化合作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从政策驱动和社会联动两个层面,结合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化合作的实践经验,探究社会化合作的创新发展,并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社会化合作的创新提出四点建议:借力政策驱动,顺应发展趋势;运用跨界思维,汇聚多方资源;成立互惠联盟,保障社会合作;注重国际交流,讲述中国故事。
蜀中才子李调元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藏书家,他的科举殿试卷原件完好地保存在重庆图书馆,属于特殊而珍贵的科举档案和名人手迹。文章通过对该篇殿试卷的历史背景、形制特征、对策内容进行剖析、解读,认为它不仅是对李调元经邦济世政治智慧和忧国爱民文人情怀的经典阐述,也是对清代殿试制度、统治思想、治国方针及人才选拔机制的具象化反映,具有突出的文献史料价值、历史文物价值和审美艺术价值,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清代科举制度及其历史影响。
随着我国图书馆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对图书馆员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阐述了当前我国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赋能馆员专业化成长的必要性,提出图书馆应拓宽馆员能力提升途径,构建馆员自主学习资源体系,建立专业化成长反馈机制等举措,通过多形式激发馆员的内在潜能,合理科学引导馆员专业化成长,为从图书馆内部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成县天井山下《西峡颂》处原有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西和“前进士”王正嗣题词,对成州知州卑牧的题词发表异议。乾隆年修《西和县志》误王正嗣为北宋重和(1118)间人,民国朱绣梓修《西和县新志》从之,并据以多有推想。今考定王正嗣为南宋初年人,中进士在题词前不久。“前进士”即明清时进士,非举人。又陇南有南宋绍定二年(1229)残碑文字二,其一载“同榜进士”周公瑛等七人之名,另一碑阳面为西和州大潭县行文,阴面有“周公英等立石”文字,因明言“同榜进士”,则即当时所谓“前进士”无疑。
明代范濂的《杜律选注》是一部流传极罕的杜诗五七律选注本,目前仅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为海外孤本。经考察发现,该本保存了珍稀的杜诗文献,如董养性《杜工部诗选注》和已佚的徐常吉《杜七言律注》中的部分注解,对早期杜诗文献的辑佚和校勘具有重要参考。书中注语大多承袭自元代赵汸《杜律赵注》、虞集《杜律虞注》,及明代单复、周甸等注本,明显带有元明杜诗注解的集注特征,对考察元明杜诗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黑格尔法哲学视域中的家庭伦理思想具有三个维度:从个体到实体是爱的统一、从内容到本质是精神的传承、从实体到主体是独立性的展开,体现着黑格尔法哲学中的家庭伦理思想。黑格尔法哲学视域中的家庭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蕴指向,即家庭“共同体之爱”形成美满幸福的家庭、在家庭精神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中西对比中构建和谐家庭以及家庭助推整个社会体系的稳定运转。
阅读推广活动是公共图书馆履行公众信息素养教育职能的重要抓手。文章围绕公共图书馆在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当中应当发挥的作用,以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平利用为视角,对珠三角地区4家公共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资源供给、利用效率与公平获取等角度分析探讨公共图书馆在公众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不足,进而从公平性、针对性及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提升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意见与建议。
在马克思转向现实批判的过程中,卢格与赫斯是促成马克思这一转变的关键人物,卢格主张资产阶级领导的“激进民主主义”,[1]259其对普鲁士政府的政治批判对马克思由宗教批判转向现实批判有直接影响,马克思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决裂,构成了马克思现实批判转向的第一个维度;赫斯作为德国共产主义的先锋派,其主张以“爱”为基础并通过伦理道德唤醒国民的“真正的社会主义”,[2]3通过对赫斯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马克思意识到了向现实批判转向的重要性,马克思与伦理的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