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发性肾癌10例诊治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min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偶发性肾癌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8年来10例偶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偶发性肾癌多经B超发现,均为I、Ⅱ期肿瘤,病理分期低;平均肿瘤直径较小(5.3cm),术后5年生存率高(75%)。结论:偶发性肾癌是肾癌未出现临床症状前的一个发展阶段,B超和CT是偶发性肾癌的主要诊断方法。病理分期低、瘤体较小、早期发现和尽早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患者预后较好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印尼贸易部林业和农业产品出口局的官员称,虽然中国市场动向更倾向于塑胶家具,但印尼藤制和木制家具出口前景依旧明朗。向中国出口的藤制和木制家具出口前景佳,但必须是牢固的木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与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方法:68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组和门冬胰岛
资料与方法2005~2009年收治经胃镜检查诊断念珠菌性食道炎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0—78岁,平均46.3岁,均通过胃镜下刷检涂片,光镜下发现假菌丝、菌丝或孢子而确诊。
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多给学生体验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这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实施“师生易位法”,改变传统的教学,变“输入式”“被
2007年5月,河南省首先在我院发现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该病主要传播途径可能为蜱虫叮咬。目前发现的病原体包括“人粒细胞无形体”和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初步认定该病毒与此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疾病有关),不排除“细菌”感染。其中,关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防治,卫生部已于2008年2月20日印发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给予指导。关于新亚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疾
文章通过实例,介绍了"盲样检验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化学教学中,若能恰到好处地使用"盲样检验法"教学,则等于利用学科特点为学生不失时机地创造探索奥秘的机会。
2011年12月初,我在为杭州西湖区初中教师进行实验培训时,现场为他们做了钠与饱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结果发生了意外。这个实验我做过多次,实验肯定会发生爆炸,爆炸过后会有少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使学习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下钳取上消化道异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深度镇静监护技术在电子胃镜直视下按照异物的形态、大小选用适当的器械取出异物。结果:32例患者通过上述治疗30例取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更好防治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4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15岁、16~19岁年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