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酒国》对鲁迅作品的继承与创新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odesh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莫言的《酒国》几乎戏仿了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的各类小说,其中也包括鲁迅先生的众多作品。莫言不仅继承了鲁迅先生作品中的白描式、对比式、比喻式等文学作品创作形式上的讽刺手法和讽刺手法的精髓“真实性”,还继承了《理水》和《狂人日记》中的表现方法和精神主题,并在继承之上加以创新,通过明嘲暗讽、嬉笑怒骂将社会贫困、政治伪善和人性欲望的复杂在作品中一一呈现。本文从《酒国》中对鲁迅讽刺手法的继承、《理水》中官场影响力的继承与创新、吃人主题的继承和批判人性欲望的创新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字】《酒国》;鲁迅;继承与创新;讽刺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023-03
  一、《酒国》中对鲁迅讽刺手法的继承
  (一)继承之一——白描式的讽刺
  鲁迅先生在众多作品中运用了白描手法的讽刺,不议论抒情,用纯粹质朴的语言达到最大的讽刺效果。在《高老夫子》中万瑶圃和高尔础见面时,两者相互连连拱手,膝关节和腿关节接连弯了五六弯,简单的动作描写将阿谀奉承、虚伪做作的人物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风波》中的赵七爷对八一嫂愤怒地说张勋是张飞的后代,并且瞪着眼、双手捏着空拳恐吓八一嫂,一系列客观的语言行为描写勾勒出了一个可笑丑恶,看似满腹经纶实则胸无点墨的狡猾农民形象;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鲁迅先生则完全是在单纯地描写而无一褒贬之词,对这一人物迂腐顽固、滑稽可笑的言行举止没有一句评论、旁白,却将一个被封建教育所迫害,穷困侘傺、不可救药的读书人形象跃然纸上。
  在莫言的小说《酒国》中,丁钩儿身为一名“优秀”的特务,不仅没有隐藏好身份,反而因沉迷于女司机的美色主动将名片递给了她;在特别收购处,卖孩子的家长细心地为孩子整理衣裳、精心地點画胭脂;检察长不太会抽烟,抽屉里却好烟不断;党委书记和矿长赞叹枪走火的丁钩儿“果然是个神枪手”;金刚钻在大学讲坛上神情肃穆地信口开河和听众一脸的倾慕;餐桌上摆满了来自各国的品牌香烟、打火机和餐具;官员们以酒是国家重要的税源,要为国家做贡献为理由对贵客进行劝酒;高官们明明吃着山珍海味,却说是在响应市委的号召“勒紧要带过日子”;老革命搞特殊化,烧松木柴、喝茅台酒;丁钩儿在美食酒色的诱惑下展现的各种丑态等等人物刻画和情节、场景的描述,莫言也都运用了白描写实的语言,没有主观的赞美、贬低之词,但在质朴简明的描写过程中展现出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主人公丁钩儿呈现了一个在腐败的官场上逐渐迷失的、落魄潦倒、不断挣扎的灵魂,同时隐藏着对现实生活中官僚腐败生活的荒唐和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合理的现象的讽刺。
  (二)继承之二——对比式的讽刺
  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手法几乎贯穿了鲁迅先生的整个创作生涯。《弟兄》开篇通过几个办事员之口极力渲染了张沛君与靖甫的兄弟情深,然而当靖甫“病危”,张沛君在睡梦中的一系列假想暴露了他自私蛮横的真实面目,前后对比极具讽刺意味,揭露了张沛君对兄弟的宽容温善都不过是虚情假意,突出展现了其所代表的封建社会下旧知识分子虚伪丑恶的嘴脸;《幸福的家庭》中,“作家”笔下的“幸福家庭”两夫妇优美高尚,主人衣着永远整洁,主妇头发蓬松、牙齿雪白,家境富裕,可当“作家”回头面对真实生活时,却看到自己的妻子“两只阴凄凄的眼睛”,“作家”作品中夫妇的生活中充斥着诗歌文学、艺术哲学,不为生存发愁,而“作家”自己的生活则是为了劈柴钱“斤斤计较”、孩子哭闹、书房中白菜堆得老高……理想与现实强烈的对比,是对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做着好梦”的生存状态的辛辣的讽刺;《肥皂》中四铭惺惺作态地指责两个光棍不应该拿乞讨的姑娘开下流玩笑,自己却神使鬼差地买了肥皂给老婆来满足自己的情欲,还要拿“孝女”做文章,外表道貌岸然与内心肮脏丑陋相互对比映照,狠狠地讽刺、批判了当时卫道士的伪善和龌龊。
  莫言继承了此写作手法并熟练地运用在《酒国》各个章节之中。小黑骡子断了蹄,两个身穿白衣的女子跌跌撞撞地“飞”进人群,围观的众人满怀期待地认为这是两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结果却是招待所的厨师,车夫悲痛落泪,而两个女人却冷漠、不耐烦地催逼车夫将骡子卖掉,而且当着众人的面对还未彻底断气的小黑骡子刀锯斧劈,雷厉风行、血腥残忍地将骡蹄肢解,众人美好的期待与冷酷的现实产生碰撞,百姓温暖善良和政府职员冰冷残酷的鲜明对比,讽刺了企业高层为迎合政府官员不择手段、钱权勾结的社会现象;罗山煤矿厂的看门人在听到丁钩儿说自己是矿长时,匆忙收起粗俗的怒骂,换上了一副恭敬奉承的嘴脸并且立即打开了没有按时开放的大门,前后态度的转换生动地呈现了一个欺下怕上、狡猾势利的小职员形象,是对当时社会上众多类似仗势欺人的职员的暗讽;小说中的官员们一个个脑满肠肥,李一斗的岳母燕妮更是丰乳肥臀、肤若凝脂,而为了生存不得不贩卖孩子的百姓则是面皮枯黄、腰背佝偻、乳房干瘪得犹如“一块缺乏弹性的疲劳橡皮” ①,强烈的人物外貌对比,激烈地批判和讽刺了官僚阶级的脱离群众、不问民生、鱼肉百姓,同时间接体现了百姓生存的艰辛和无奈,使讽刺具有了一定的悲哀的意味;小说结尾的金副部长一边享受着觥筹交错、佳人在侧的奢华酒宴,一边在宴席上将不惧强权、反腐倡廉的大段戏文唱得跌宕起伏、镇定自如,言行相悖,与鲁迅先生笔下的四铭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作家莫言对腐败官僚虚伪做作的无情讽刺。
  (三)继承之三——比喻式讽刺
  借助巧妙的比喻来达到讽刺效果的例子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不可胜数。《华盖集·夏三虫》中鲁迅先生以吮血的跳蚤、哼哼的蚊子和腌臜的苍蝇喻三类反动文人,讽刺其丑恶无知和对社会危害之大;在《狂人日记》中则是以“陈年流水簿子”喻封建社会的历史,讽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在《药》中,鲁迅先生将看客们比作被提着脖子的鸭,生动的比喻有力地讽刺了国民的麻木愚昧。   《酒国》中所运用的比喻式讽刺也数量众多。党委书记和矿长脸圆得像小面包、红得像红皮蛋,手像两只温热的烤红薯,他们对丁钩儿的热诚被作者喻为肥腻黏滞的油脂,侧面显示了官僚阶级的生活奢靡、思想朽坏和表达了对官场黑暗的讽刺;将疯狂吞食残羹剩饭的红衣女服务员们比作一群争食的小狗崽子,包含着作者对物欲、食欲下人们理智的失控与疯狂的讽刺;意识不清醒、不断堕落的丁钩儿被喻为凌乱、折叠的猪大肠,“努力消灭酒与色”标语的字在醉生梦死、沉迷酒色的丁钩儿心中像是烧红的铁,犀利的比喻讽刺了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意志脆弱、不堪一击,在“食”“性”中迷失沉沦的现象,讽刺的同时也透露着警示的意味。
  (四)继承之四——具有真实性的讽刺
  讽刺这一手法的灵魂是真实,高价值的讽刺从来都不是凭空捏造的。讽刺不必是完全的事实,但必须有实情,它须得扎根于真实生活的土壤,才能揭露丑陋的社会本质。
  鲁迅先生的《理水》成篇于1935年,1933年至1935年水旱灾频繁发生,国民党水利局搜刮民脂却不办实事,百姓苦不堪言,惨不忍睹的人为的、自然的灾难和悲惨的社会现实使鲁迅先生愤懑难抑,《理水》的创作尖锐地讽刺了国民党反动派极端腐朽黑暗的政治统治。同样,《酒国》的创作也来源于莫言的见闻,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八十年代百姓的生活状况好转,人们对于喝酒已经是习以为常,造酒业蓬勃发展,制造假酒的新闻也层出不穷,许多地方的官员因有利可图对假酒制造集团是姑息纵容的,甚至是包庇的,官员腐败是使社会风气恶化、堕落的根本原因。那时一篇名为《我曾是个陪酒员》的文章深深地刺激了莫言,这篇文章的作者一直郁郁不得志,却因酒量大喝酒自杀失败而成名,并且从此在官场如鱼得水。公费的酒宴屡禁不止,喝酒成了较量、斗争,酒场、宴席成了交易场,许多事情在觥筹交错之间被决定,于是对当时社会的贫困和政治的腐败伪善的讽刺也就成了莫言创作《酒国》的基调,从某些角度上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病态社会。
  二、《酒国》对《理水》中官场影响力的继承与创新
  官场中的官僚作风对文化界、教育界和民间百姓的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鲁迅先生《理水》中的官员借考察灾情搜刮民脂民膏,游山玩水,尸位素餐,脱离群众,且迂腐顽固不化;“文化山”的学者吃着“奇肱国”的面包,吸食百姓血汗,做着荒唐无用的“学问”,辱骂百姓,讨好阔人和官员,甚至在视察的官员面前粉饰太平;百姓宁死不愿见官员,在大员面前极力奉承,不敢以实情相告。三者分别体现了当时的官场的昏暗腐朽,文化界、教育界的虚伪无能,民间百姓的怯懦愚昧。莫言笔下《酒国》中的大官员小职员、博士教授、作家商人、农民百姓等人物形象与《理水》中的官员、学者、百姓相互照应,同样展现了在腐败的官场文化的影响下,文化界和教育界的随之堕落,民间百姓求生的艰难。此为莫言《酒国》对《理水》从腐败官员、知识分子、民间百姓三者角度对当时病态的社会进行展现与讽刺的写法的继承。
  在继承的同时《酒国》将对官场影响力的展现进行了发展与创新,酒国中官场的黑暗腐败犹如毒雾蔓延到了教育界和文化界。酒国专门设立了“酒国市酿造学院”“特食收购处”和“特食研究中心”,一群“博士”“教授”  整天“费尽心思”为政府官员研發新酒、新菜,教室的学生们“专心致志”地学习着美食的“艺术”,将迎合官僚权贵当作一门深奥的学问,甚至把掌握人肉烹调技术当作进入上层社会的“敲门砖”。在畸形的社会环境中老师、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扭曲变形,教育不再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对人类精神、灵魂的指引与唤醒,而是为了满足上层阶级的口腹之欲,教育界在官场奢靡腐化的影响下逐渐堕落。小说中的“作家莫言”贬低文学作品价值,大力赞扬因为酒量惊人而成为高官的金刚钻金副部长,称搞文学是误入歧途、耽误青春的,利用出版社的人脉关系为宣传酒国提供便利,不顾组织规定、千方百计地要参加酒国的“猿酒节”,最后在宴席上喝酒喝到满嘴胡话、呕吐失态;其学生李一斗在信中立下壮志要用文学改造社会、改造国民性,实际上其本身却是助长腐败的一分子,他在与老师“莫言”的书信往来过程中,附赠着滥用职权得来的各种各样的名酒,在提及发表《肉孩》时让“莫言”请客送礼,甚至要求开发票,这些行为的本质就是贿赂,在面对巨额报酬时更是违心赞颂余一尺,他一边写着文章痛骂酒国食人婴孩的高官们灭绝人性,另一边却对医院大夫抢吃胎儿表示理解赞同,说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却在学院研究开发新的酒品供名流和高官享用,到市委宣传部大肆宣扬腐败的酒食文化……作家“莫言”的假正经假清高和李一斗自相矛盾的言行影射着文学家在权力地位、金钱荣誉中逐渐失去初心,迷失自我,作家们贪图利益,文学作品的功利性增强,文学界在贪腐淫靡的官场风气影响下,在一定程度上也走上了衰败之路。《酒国》中的“下民”形象不再像是鲁迅先生《理水》中只是单纯的农民,莫言将其范围扩大,不仅在作品中涉及了乡村的农民,还具体描写了采燕人和以余一尺为代表的个体商户的生存状态,这些百姓在腐败的官僚制度下,有的畏惧害怕,不敢有所忤逆;有的适应了官员的腐败生活作风见风使舵、投其所好;有的则是具有了一定的反抗性,但反抗效果极其微弱;有的甚至在反抗失败后与腐败官僚同流合污……相较于《理水》中懦弱愚昧、阿谀奉承的百姓形象,《酒国》中百姓的形象更具有复杂性,也突出体现了官僚主义对民间百姓的生存有着巨大的影响。
  《酒国》中的这种官场圈子文化,实质上是相互之间利益的一种寄生与输送,钱权交易,官商勾结,是一个以利益和权力为丝线编织的人际关系网,而人都具有社会性,腐坏的官场圈子最终会影响整个社会发展。
  三、《酒国》对吃人主题的继承和批判人性欲望的创新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于五四时期所作,它是一把“双刃剑”,对黑暗的封建礼教和五四时期人性至上的新立场都具有杀伤力。“狂人”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处境的觉醒者、启蒙者,他对自己所处的危险环境感到恐惧和绝望,小说中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人人都是“吃人”者,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传统社会和人性黑暗的反思和批判。莫言继承并创新了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吃人”主题,其作品中的“吃人”主题也夹杂着对当代社会中复杂人性的思考。《狂人日记》主要是从“狂人”单一的视角观察其所处的环境,以抽象描写和主人公心理活动为主,而《酒国》则是以多重化的视角叙事,对人物、事件和心理感受的描写更加具体生动,与鲁迅先生在作品中透露出的强烈批判态度相比,《酒国》则显得收敛很多,但两者都将手中的笔头转向了反映社会和人性。   莫言《酒国》对鲁迅先生作品中“吃人”现象和人性的主题进行了拓展和延伸。《酒国》相较于《狂人日记》中的吃人现象更加肆无忌惮、堂而皇之,烹调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甚至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有专门的村庄生养提供婴孩,政府特设“特别收购处”挑拣肉孩,大学有专业的烹饪教授研究并讲授如何将肉孩调制得美味可口,酒店大摆“人肉宴席”招待中外貴宾。小说中肉孩的提供者,也就是这些婴儿孩子的亲生父母,他们将自己的孩子当做货物出售来满足官员们的穷奢极欲,腐败的官僚制度下百姓生存艰难,荒诞的社会环境改变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原本属性。
  《酒国》中将人情、人性和人的三观在变态的欲望侵蚀下以扭曲和怪异的方式呈现出来:肉孩的父母们因贫困的折磨和金钱的诱惑,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高价出售而“费尽心机”,他们冷漠无情地与特购处的工作人员签订两相情愿的合同,将孩子们“变”成了本质上与鸭嘴兽没有区别,用来促进酒国经济发展和繁荣的特产“人形小兽”;金副部长为了滋补身体,逼迫妻子五次流产,每当她怀孕到五个月时就被送去医院打胎,为市医院特别营养科提供材料制作“婴儿粉”供他食用……上层阶级视平民百姓如草芥,丈夫视妻子为生产工具,父母将孩子当作商品出售……几乎整个酒国的人都是物欲、食欲和性欲的奴隶,丧失了对善恶是非的基本判断能力。人的存在和人的价值被彻底异化,人的非正常的欲望摧毁了常态的亲情、爱情、道德和法律,“吃人”不仅是对人肉体上的吃,也不仅是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吃人”,更是精神思想上的“吃人”。
  《肉孩》中在收购处,元宝自欺欺人地向工作人员“承认”自己的孩子“他不是人”,他“卖的是一种特殊商品不是卖孩子” ②;《烹饪课》中李一斗的岳母向其学生们强调他们宰杀、烹饪的婴儿并不是人,让学生们“要在心里一千遍、一万遍地念叨着:它们不是人,它们是人形小兽” ③,《酒国》中这两篇文章从某种角度上是与鲁迅先生揭露、批判国民性中的“欺”和“瞒”殊途同归的。欺骗自己,欺骗别人,这种“欺”“瞒”的本质是无力或者不愿改变当下状态,不敢面对现实,是国民身上的缺陷。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酒国欲望膨胀的腐败官僚权贵却视广大穷苦百姓的生命贱如蝼蚁,无视百姓艰苦求生的生活状态,他们吃下的不是酒和肉,他们“吃”的是一国之根本,是国家之未来。此处莫言继承了鲁迅先生担忧人类未来的精神和对人性的批判反思,将人的丑恶、人的欲望、人性的弱点和病态的社会不加粉饰地完全揭露、展现在读者面前,惊骇人心。
  注释:
  ①②③莫言:《酒国》,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67页,第77页,第225页。
  作者简介:
  李汶瑾,女,汉族,研究方向: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法国是世界著名的美食大国,其美食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是法国美食文化的独特之处。本文将首先阐述法国美食地域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接着试图考究其形成原因,最后探讨法国美食地域文化多样性对当今中国文化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国;美食文化;地域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057-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美食
期刊
【摘要】作为日本社会组成的重要一方,日本女性当然也受到武士道精神的影响,形成日本女性的武士道精神。本文从古典武士道对武家的女性的影响、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女子教育以及战后日本女性受武士道的影响等三个阶段分析日本女性的武士道精神从兴起、兴盛到衰落的历史沿革,以期为日本武士道文化的研究增添女性研究的视角。  【关键词】日本女性;武士道;军国主义女子教育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从庄子的“厉与西施,道通为一”的思想进行研究,谈论对通用设计产生确立和七大原则内容的相关性,深度解读通用设计的文化内涵,研究庄子思想对通用设计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性,使通用设计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庄子;厉与西施;道通为一;通用设计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059-03  庄子认为“美”与“丑”
期刊
【摘要】《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著名经典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精神、人生哲理和生态保护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目前我国正在加紧生态文明建设,对《老子》中众生平等、道法自然、知止不殆的生态思想的重新探寻有利于完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老子》;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妇女解放运动随着产业革命而来的变化席卷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封建阶级的统治被冲击,女性也开始冲破封建束缚。在十九世纪,易卜生创作了戏剧《玩偶之家》,同时期,女权运动逐渐出现了明确的宗旨与目标,她们站在人类平权,从全人类社会的角度提出了妇女应有的权利与义务。在易卜生看来,女权运动的本质并非是单纯地争取女性权利,而是让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进步的运动。反观当下女权运动日渐极端却缺乏广为人知的领袖与
期刊
【摘要】甲午一役,清政府交相煎迫,创痛巨深。经此重击,清政府对日本的态度也由鄙夷逐渐转为崇拜,尤其是羡慕和憧憬其维新的成就。而20世纪初轰轰烈烈的赴日留学浪潮,是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不断加深的状况下的一次积极探索。日本政府也对庞大的留学生群体进行整备和安置,而“日本式”的接收及管理政策,背后反映的是日本文化中所固有的实用主义倾向。  【关键词】清末留学生;日本留学;日本文化;实用主义;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严文明先生在对姜寨的单个聚落分析中大量使用了民族学材料,对其中的现象加以解释。这其中的材料按地域可分为北美、非洲和中国少数民族几种类型,其中大部分为西方早期民族志。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联系到了和民族考古学有相似理论范式的中程理论,开始反思这一方法论的可行性,从汪宁生先生的文章中得到启发,对如何运用民族志去分析考古材料有了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民族考古;人类学;中程理论;村落布局  【中图
期刊
【摘要】对手作工艺店铺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设计出既能传达店铺特点又能传播传统文化的设计。通过各类设计网站对相关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优势和优秀的设计和创意,通过对各类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色彩运用、交互理念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创意性。提高独立手作艺人对视觉识别系统的意识,设计追求创新个性具有创意性并且能清晰传达店铺特点。增加手作工艺店铺的品牌认知度和对手作工艺的宣传与推广,提高人们对
期刊
【摘要】怒江是我国西南主要河流之一,其在云南境内水系支流众多,大部分河段奔流于深山峡谷中,落差大,流势急。上段多为瀑布险滩,波涛汹涌,交通极为不便。由于雨季和旱季水位落差较大,只能采用因地制宜的措施,因此大部分渡口夏秋用溜索,冬春则采用竹筏木筏或者木船。历史文献上关于怒江在云南境内段贡山等渡口多有记载,主要是短途摆渡,可季节性通行木船,其余只有渡口横渡。  【关键词】怒江;水系;渡口;航运  【中
期刊
【摘要】悠悠五千载,中国民族在东方大地上繁衍生息,凝结出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传承与发展扎下了根、埋下了魂。近年来,越来越多西方思潮进入国内,给国内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先人的智慧,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依旧具有重要的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挖掘其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时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G1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