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中思嘉宗教观的改变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的传世之作。本文从《飘》的女主人公思嘉的宗教观的改变过程及宗教在思嘉生活中的作用出发,探讨其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思嘉;宗教观;改变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的唯一传世经典之作《飘》自问世以来,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更是有很多学者从女性主义、原型意象、叙事角度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研读探究,却很少有人涉及女主人公思嘉宗教观的改变。本文从思嘉的宗教观的改变过程及宗教在思嘉生活中的作用出发,探讨其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一、宗教观的改变过程
  1、嘴皮子上的信仰
  思嘉出生于美国南方富裕的塔拉庄园,父亲杰拉尔德是爱尔兰移民,思嘉身上有着爱尔兰人直接、坦率的个性。母亲爱伦来自于萨凡纳古老的贵族,举止文雅高贵,是上帝的忠实信徒。思嘉从母亲和嬷嬷那里学会了上流社会淑女的一切典范,但是显然她仅仅学到了“表面的礼貌”。 故事的开始,年仅16岁的思嘉就为自己的爱情所苦恼,她爱上了艾希礼,但是对方却要和表妹媚兰订婚,思嘉为此痛苦不已。母亲每晚睡前祈祷念的《玫瑰经》给思嘉带来了宁静的和平,她对明天的恐惧消失了,但是“这种安慰不是她那颗升腾到上帝身边的心带来的,因为对于她来说,宗教不过是停留在嘴皮子上而已。”母亲教育思嘉,“每一天结束时都必须把自己的良心彻底检查一遍,祈求上帝宽恕并给以力量,做到永不重犯”,但是思嘉只检查她的心事。在思嘉眼里,祷告这段时间给自己带来安慰的是母亲祈求赐福于她所爱的人时那张宁静的脸,“当爱伦同上帝对话时,思嘉相信上帝一定听见了”。此时的思嘉是相信上帝的存在,因为母亲是上帝的代言人,而祷告词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智慧的中心、病人的健康、罪人的庇护”是爱伦的品性。思嘉在祈祷仪式中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崇高和美,尚未经历风雨的她对上帝充满了希望和感恩。
  2、背过脸的上帝
  思嘉在对艾希礼表白无果的情况下,负气嫁给了媚兰的弟弟查尔斯,而查尔斯甚至还没有上战场杀敌就被疾病夺取了生命。年轻的思嘉就这样成了寡妇,做了母亲,随后前往查尔斯的出生地亚特兰大居住。随着与母亲的离别,思嘉就放弃了晚上的祈祷仪式,满心想的是艾希礼以及如何和其他年轻小伙子调情、跳舞,上帝就这样从思嘉身边消失了。
  和媚兰住在一起的思嘉每天都充满了煎熬,因为她一直想知道艾希礼到底爱不爱媚兰,终于有一天下午她趁着媚兰不在家,偷偷看了艾希礼写给媚兰的信。尽管知道这与母亲的教导、上帝的教诲不符,思嘉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偷看艾希礼的来信。圣诞节艾希礼从战场上回来,思嘉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再次向他表白自己的爱情。当艾希礼失踪的消息传来时,思嘉一下子被击垮了,她立刻跪下来祈祷,可是想不起来祈祷词,“觉得自己犯了罪,惹得上帝背过脸去,不再理睬她了。她爱上了一个已婚的男人,因此上帝要惩罚她”。思嘉对艾希礼的爱使其完全背离了上帝,从被艾希礼拒绝的那一天开始,思嘉虽然敬畏上帝,但她无视上帝的教义,开始听从自己的内心。
  3、被迫回归信仰
  随着南北战争的深入,南方社会的生活越来越艰辛,妹妹卡琳得了伤寒,母亲让思嘉必须去教堂为妹妹祈祷。思嘉已经好几个月没去过教堂了,她并没有感到愧疚,但她“还是按照母亲的意愿走进自己房里,跪在地上匆匆念了一遍《玫瑰经》”,但是这次的祈祷并没有让思嘉的内心舒服一些,她感到“上帝并不是在照顾她和南部联盟,尽管成百万的祈祷者每天都在祈求他的恩惠”。
  思嘉的第二次表白没有得到艾希礼的答案,反而被迫承诺要保护媚兰。围城期间,媚兰马上要生产,同时塔拉却杳无音讯,思嘉时不时会想到离媚兰而去,每当这个时候她总会想起,“我答应过上帝,只要他保佑母亲不死,我就要一切从善呢”。为了母亲的安危和艾希礼的嘱托,思嘉再次回归了自己的教义。
  4.背弃上帝
  战争结束后,美国南方满目疮痍,思嘉带领着全家老小开始了塔拉的重建。当艾希礼被释放的消息传来后,思嘉不止一次从内心恨恨想到“媚兰生孩子时死去多好”,每当她这样想时,“她也并不急于向上帝祈祷,告诉他她不是这个意思,她对上帝已不再害怕了”。失去爱人的妹妹卡琳每天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对于卡琳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祈祷,思嘉却认为“祈祷的时代早已过去”。对于思嘉来说“宗教只不过是个讨价还价的过程而已,她为了得到恩赐便答应要规规矩矩做人”,但是上帝一次次的背约,她对上帝已经没有任何义务了。
  在战争成熟起来的思嘉开始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生意人,为了钱她骗走了妹妹的男朋友,将劣质木材以此充好,雇佣犯人做工。正如父亲葬礼上,方丹老太太所说,“卡琳有上帝保佑,而你就没有什么可依靠的了,孩子,是不是”?
  直到故事的结尾,相伴多年的媚兰死去,对艾希礼的爱情幻灭,暗恋自己的瑞德离开,思嘉再也没有想过从宗教中汲取力量,对于思嘉而言母亲或者塔拉比上帝更重要、更可依靠。
  二、宗教在思嘉生活中的作用
  1、心理调试作用
  宗教是思嘉心灵慰藉、倾诉个人情感的工具。少女时期的思嘉听到艾希礼订婚的消息充满了挫败感和痛苦,母亲的祈祷词让她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安慰。思嘉对于艾希礼的感情是不能向外人所道,所以她只能默默地告诉上帝,她爱艾希礼,希望和艾希礼抛下一切私奔。在忧心艾希礼安危的同时,思嘉表现的尤为突出,但是她“感谢上帝,人人都陷在各自的忧虑中,无心去注意她的表现了。”
  2、功利化作用
  思嘉从来都没有虔诚地信仰过上帝,年幼时她认为圣母玛利亚就是母亲爱伦,所以对思嘉而言,宗教是非常功利化的工具。每当她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时,总是想起上帝,向上帝祈祷。妹妹生病,她马上按照母亲的意愿跪下来祈祷;从亚特兰大逃离出来,思嘉非常担心马会死掉,她想到“如果马真死了,她要诅咒上帝,然后自己也死掉算了”。南方战败,母亲死去,思嘉认为上帝并没有帮助南方,祈祷无用,从此只相信自己再也不信仰上帝了。
  三、结语
  思嘉从一个懵懵懂懂信仰上帝的少女变成完全相信自己背弃上帝的独立抗争者,体现了其在宗教上的功利性,却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充满勇气和智慧的独立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米切尔.飘[M].戴侃,李野光,庄绛传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2]谢景芝.《飘》中郝思嘉形象魅力解读[J].河南大学学报,2005(3).
  [3]陈丹.浅析鲁滨逊宗教观的改变[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7).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早期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发展规律、幼儿身心成长的规律,对幼儿施以有计划、有目的的全面教育。目前儿童早期教育的不妥之处不是对儿童进行教育本身,而是一种教育的盲目性,即不顾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追随社会潮流,人学我亦学。  【关键词】早期教育;重要性;情感沟通;思考  一、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一)了解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选择。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应该让孩子在玩中寻乐、玩中认知。著名
期刊
【摘 要】《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其中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对塑造中华文明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论语》中仍有少部分语句的含义存在争议,以致孔子及儒家遭人诟病,有必要借助“小学”的方法加以辨明。  【关键词】论语;经学;小学;句读;文字  程子曰:“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不晓文义而见意者也。”这是研读古籍文献的基本方法及程序。我们必须在“小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
期刊
他是一个农村来的孩子,父母离异,他母亲带着他和弟弟两兄弟一起生活,家庭十分贫困。正因为这样 ,他的性格内向,平时都不爱与同学交往,上课从不发言,偶尔被点到名时,也是脸胀得通红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正因为这样,他的学业成绩很不理想,同学们看不起他,更不愿与他交往,自然,他也就更加孤僻了。他的成绩也越来越差,进入初三时已跌到了班级的最后。原先仅有的一点童稚的微笑也从他的脸上消失了,剩下的只是满脸的木讷。随
期刊
没有空幻美丽的神话,没有所谓的上天恩赐,也没有引人向往的不老之术。生活是一本纪实书,书中无数的人和事或许镌刻脑海,或许转瞬即逝,仿佛无数场旖旎的旧梦。然而,尽管书中主角是我们,内容却从不由我们掌控——不可胜数的人,就有不可胜数的生命轨迹。我们行走在这条或许多舛,或许幸运的路上,沿途风景各不相同,唯有用心去体会,去热爱,去发现,才能在生活的禁锢中寻得心灵的宁静与安然,在生命的终点无悔从前。  我们来
期刊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心理上出现了一种回归自然,释放自我、参议艺术审美和是非评判的冲动。人们渴望回归剧场,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身临其境的艺术冲击,这种艺术诉求心理使音乐剧在中国的民族化进程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如此一来,音乐剧的民族化以及民族化进程的方向、手段等一系列问题渐次彰显地摆在我们面前,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新课题。  【关键词】中国音乐剧;民族化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
期刊
【摘 要】健康除了指生理正常无疾病外,还必须心理健康,兼具这两个条件的,才能算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健康;幼儿心理健康;心理环境;渗透  健康除了指生理正常无疾病外,还必须心理健康,兼具这两个条件的,才能算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那什么是幼儿心理健康呢?幼儿心理
期刊
在所有的儒学大师中,我是最喜欢孟子的,他的文字就像森林一样,郁郁葱葱,蓬勃向上,有一种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势不可挡;同时还有一种山高水长的崎岖感,充满辩驳的哲思,充满理性,给人的头脑送来新鲜感的同时,又让人心生折服之心。孟子作为一代儒学大师,他和孔子一样,曾经周游列国,希望通过阐明人生的哲理,唤醒人心的觉悟;同时他也是一个说话的高手的,善用比喻,创造了许多新的格言,具有雄辩之才。  孟子的哲学中最
期刊
【摘 要】中国曾有一个孤岛——上海,中国文坛上的张爱玲在此横空出世,她在作品中以独特敏锐的文笔塑造了生活在二十世纪的一群女性形象:她们或依赖男人最终失去自我;或心灵严重扭曲乃至变形:或命运如浮萍般不可把握,张爱玲用细腻深刻的文字描述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成就了一部上个世纪女人“爱恨情愁”历史,成了中国女性文学乃至世界女性文学中的一支奇葩。  【关键词】女性形象;张爱玲;女人  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学
期刊
【摘 要】在幼儿园儿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帮助幼儿突破难点;多媒体视频能为幼儿创设具体、生动、新颖优美的情境,将他们带入儿歌所描绘的意境中,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儿歌欣赏,有效地促进幼儿入情、入境,欣赏的效果是立体而多维的;录像、投影、动画等能拓展作品的意境,突破时空限制、开阔幼儿视野,是实现文学创造的最佳载体。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幼儿园;儿
期刊
【摘 要】郁达夫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一问世,便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也极大的颠覆了传统的小说创作的潜规则——避而不写性。他大胆的、暴露的文字引来很多批评甚至谩骂,但同时他的小说又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桎梏,和鲁迅的《狂人日记》一样具有启蒙的作用。郁达夫早期小说就是以这样一种反叛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变化,郁达夫的小说渐渐表现出另外一种面目,不再那么直露,感情也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