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ED药的误区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19g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区之1
  
  加大药量可以得到更佳的勃起
  典型事例:徐先生最近在医生那里得到几粒抗ED(勃起功能障碍)药,并自信这些药肯定能让勃起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那天晚上,他酒足饭饱,觉得精神和精力都不错,就告诉妻子可以同房。谁知道,并不像他想象得那么好,阴茎是勃起了,但不够坚硬。他急得满头大汗,但也无济于事。第二天晚饭后,他决定加大剂量,同时服用了两粒ED药。这回他觉得应该“有把握”了。结果适得其反,性生活中他感到有点头晕,而阴茎的勃起并无明显改善。
  误解评析:有些患者急于求成,私自加大服药剂量,殊不知这种做法极其有害。三种常用ED药都不推荐服药频率超过每日一次。一味增加药物剂量,可能对部分病人有效,但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药物剂量也是因人而异,往往需多次调整、尝试才能找到最适合剂量。少数人初次服药效果不佳,绝不应简单增加剂量,而应向医生咨询。服药后缺乏性刺激、饱餐或高脂食物都能延缓某些ED药的吸收,服药时间不合适也可能影响药效。另一方面,患者不应起初几次服药效果不佳就迅速放弃,少数人往往需要数次服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但盲目过量服药的做法无疑是有害的。
  
  误区之2
  
  患了ED,用抗ED药就能解决问题
  典型事例:余先生50多岁,自我感觉各方面都不错。只是在前些年出现了勃起功能障碍(英文缩写为印)。他觉得这方面的事不好意思向别人讲,所以没有去医院看病。他早就听说过一种可以治疗印的非常有名的药,而且听说在药店就有卖的。于是,他自己直接到药店买了这种药服用。一开始,还有点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效越来越差。前不久恰逢单位体检,余先生被查出患有糖尿病,医生问他是不是存在勃起功能障碍……
  误解评析:很多情况下ED并非一种完全独立的疾病,往往是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盆腔肿瘤)的一种征兆。病人忽视这些疾病的治疗,任由导致ED的因素继续发展,最终灵药也会回天乏力。如果再在“急需变硬”错误心理的指导下长期私自服用,会掩盖原有疾病的病情,可能使医生对这些疾病的诊断产生偏差,采取错误的治疗手段,或坐失治疗良机,得不偿失。另外,抗ED药也不是万能的,有20%~30%的ED患者服用后效果不佳。这其中有严重ED患者,也包括性激素异常患者、糖尿病、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等难治性ED患者。抗ED药能有效改善勃起,却只是改善症状,所谓“治标不治本”,因此说明书上都标明只是“需要时服用”。在目前医学研究的现状下,想完全靠药物治愈ED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误区之3
  
  抗ED药能让性生活很完美
  典型事例:张先生因为勃起功能障碍开始服用印药。他感觉的确有效果,阴茎能够坚硬勃起,于是他服药后兴冲冲地与妻子开始了性生活。谁知道,性生活当中他发现妻子在发笑。他问妻子笑什么,妻子说没有什么,可仍然“不严肃”。在他的再三追问下,妻子才告诉他,他看上去“面红耳赤”,模样很滑稽。他自己一照镜子,觉得她说的没错。
  误解评析:抗ED药在帮助男性重振雄风时并非完美。部分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头痛、面色潮红、消化不良、鼻塞、头晕眼花、背痛、肌痛等副作用。其中头痛和消化不良是最常见的副作用,服药剂量越大,副作用也越强烈。现在比较常用的3种ED中,有两种服用后面色潮红出现较多,常常有夫妇在性生活中因为“面红耳赤”的滑稽模样而“笑场”。而服用另外一种ED药的病人出现背痛、肌肉痛的概率稍多。抗ED药对视觉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有一种ED药部分病人服药后会出现蓝视绿视等视觉改变,有专家怀疑可能会引起视网膜缺血而导致失明。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美国药监局出于安全考虑,明确禁止飞行员在飞行前六小时内服用该药。当然,总的来说抗ED药的副作用是轻度且短暂的,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忍受,刚开始服药时会比较不适应副作用的出现,而服用几次后,患者对其耐受力会增加。
  
  误区之4
  
  人人都可以服用抗ED药
  典型事例:卢先生患有心脏病,药就带在身上。他有勃起功能障碍,但不好意思向医生讲。他在经过一家药店时,发现门前立一块牌子,上写“某某ED药可以在本店购买”。他忍不住走进去询问。店员非常热心,告诉他这种药对勃起功能障碍治疗效果一流,是国际上最常用的印药。卢先生觉得有理,虽然药很贵,还是决定买回家试试。但是,服药后,他感觉头晕非常厉害,最后不得不到医院急诊。医生询问后,才知道他服用了心脏病药,又服用了某ED药,而这两种药是不能同时服用的。
  误解评析:抗ED药疗效确切,适用于各种病因的ED患者,但也有许多禁忌证。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消心痛、硝苯地平等硝酸酯类药物如果与抗ED药同时服用会导致低血压、脑缺血,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因而两药绝对不能同时服用。以下几类病人不能随意自行服用ED药,必须接受医生的相关指导:①90天内曾发生过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性交过程中发生过心绞痛的患者。②半年内有过中风和心衰的患者。③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狭窄、难治性心律失常、低血压、难治性高血压、视网膜色素病变的病人。④服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治疗前列腺肥大的药和细胞色素酶抑制剂的病人,以及服用抗心律失常药者。
  
  误区之5
  
  正常人服用ED药也能“助性”
  典型事例:邵先生最近老是听到妻子的一些抱怨,说他不够有激情,性生活的时间也不够长。为此,邵先生决定自己买点ED药服用,他认为这类药是“春药”,能让他提高性欲,也能让性生活更持久。结果适得其反,他非但没有体会到更佳的性生活,反而感觉有点背痛、头痛。
  误解评析:有些勃起功能正常的男性对抗ED药存在误解,认为服药后能激发性欲,加强阴茎勃起硬度,延长勃起时间,使性生活更满意。其实抗ED药不是“春药”,它没有催情作用,也不能使正常人出现勃起时间延长、勃起更加坚挺等“超常”现象。它仅能在性欲冲动出现之后,帮助有ED问题的男性接近正常状态。射精后阴茎会恢复疲软状态,并且到再次勃起之间有一段所谓的“无反应期”。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无反应期较长,可达1天甚至1周,在这期间,即使再服药、再给予性刺激也不能达到勃起状态,这是正常生理现象。服药过量、滥服药会扰乱人体正常生理机制,诱发异常勃起(持续勃起时间大于6小时以上)。这对阴茎十分危险,阴茎内储存的血液长时间不能回流,新鲜的动脉血不能流入,会引起组织缺氧,导致阴茎组织坏死,并可能终身失去勃起功能。曾有媒体报道四川泸州一病人因乱吃抗ED药后持续勃起132小时,胀痛难忍,最后经2个多小时手术才保住“命根”,但遭受的重创已无可挽回,ED反而将伴随其终身。前车之鉴,ED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切莫自作主张。
其他文献
膨化小食品——蛋白质含量低、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    膨化食品并不是一种优秀的零食,提供营养的能力实在有限。在膨化加工中,粮食中原有的蛋白质质量下降,维生素也受到轻微的损失。总的来说,它是一种蛋白质含量低、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的食品,其营养价值比面包还低。许多膨化食品为了吸引消费者,在包装上印着虾、牛肉、奶酪等图案,好像它们真的是由这些食物变来的,千万不可被它们迷惑。其实所谓“虾条”中并没有虾,只是
中医传统认为,生姜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    生姜药用有奇效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它常用作辛辣调味品和食用。因其有健胃、消食的作用,故人们做菜时也有加入一些生姜的习惯。古书上曾记有,姜能“御百邪”,这大概指的是姜能抵御因受寒所引起的一些疾病。所以人们下冷水、经雨淋、受寒时都有饮服姜汤的习惯,以免受寒得病。生姜口服能增进食欲,刺激消化液(如唾液、胃液
减法:餐前先喝甜饮料    落座之后,点些甜饮是我们必不可少的选择。尤其是不能饮酒的少年儿童,家长便会纵容他们喝可乐雪碧等饮料。碳酸饮料不仅营养价值极低,加之温度较低,又含二氧化碳,会妨碍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宴饮时的大鱼大肉均为酸性食品。而可乐等甜饮也是呈酸性食品,这样还会减少食物中矿物质的吸收。    减法:冷热荤腥唱主角    宴饮之时,难免会点几个冷菜开胃。冷菜油脂较少,有荤有素,如果多点
无论去餐馆就餐,还是在人家做客,吃饭的顺序似乎已经约定俗成——先给孩子来点甜饮料,大人们则专注于鱼肉主菜和酒品,吃到半饱再上蔬菜,最后吃主食,主食后面是汤,最后还有甜点或水果……  这种大众公认的用餐顺序,其实可以说是最不健康、最不营养的。  先从甜饮料说起。这类饮料营养价值甚低,如果用它们给孩子填充小小胃袋,后面的食量就会显著减少,容易造成孩子的营养不良问题。  对于成年人来说,在饥肠辘辘的时候
在费城郊区一个不起眼儿的小镇里,有一个美国历史上十分独特的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的收藏是从上个世纪10年代开始设立的,藏品专攻印象派与早期的现代派的作品,其中光是雷诺阿的作品就有140幅之多,塞尚、毕加索也数量不少。这个收藏的主人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一个慈善家阿尔波特·伯恩斯(Albert C. Barnes)。伯恩斯在上个世纪中期已经去世,走前将全部藏品交给一个当地的黑人大学 ——林肯大
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所说的那般——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生活無处不数学,世界处处是数学。  在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中,数学一直伴随左右。从原始人类分配生活资源而出现的“数”,到因劳动需要发明工具而产生的“形”;从早期文明中的历法计算、天体运行规律的发现,到近现代文明中的重大科技革命,如蒸汽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突破、互联网的出现等,数学
当一些扁平的黑褐色斑块爬上你的手背和脸颊,你可要小心了,很多状况会接踵而来。在公共汽车上,年轻的父母会教育孩子给你让座,这叫“尊老”;在农贸市场里,商贩对你的称呼变成了“大爷”、“大娘”;就连商场里卖服装的售货员也跟着凑热闹,总是向你推荐一些“老人装”……不管是否承认,岁月的痕迹已经显现在你的身上。所以民间将这种黑褐色斑块称为“寿斑”,临床上则称为老年性色素斑或“脂溢性角化症”。    老年斑探因
这篇文章是我们的编辑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张振馨教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于欣教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精神病学研究室副主任王华丽近日在由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主办的老年记忆障碍公益宣讲会的报告整理的。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希望我们的老年朋友能从这篇文章中得到知识和启迪。  有人曾将老年痴呆患者比作插入家属胸膛的一把利剑,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面对老年痴呆的战役可
推理控在这个时代从来不缺现实素材——看看报上上网就有了。不是嘛,毒杀最近就成了热词。  还是说说国外的吧。前不久,半岛电视台对前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死因提出质疑,称根据对其生前使用的衣物化验发现含有过量的钋210,他很有可能是钋中毒死亡。据说,钋210的毒性是氰化物的2.5亿倍,一颗尘粒大小就足以取人性命。  据说史上第一份有据可查的“毒杀”记录,出现于公元4世纪的罗马帝国。但描述公元前古埃及
在我们的身边,有无数小到看不见的生命,千万别小看它们。它们中的一些很会变魔法,这种魔法的名字就叫做“发酵”。有了“发酵”,我们的生活里才会有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    电子显微镜下的黑曲霉(méi)(左图)和短杆菌(jūn)(右图)是发酵“魔法师”中的主力军。     妈妈做的香喷喷的菜肴(yáo),离不开酒、酱(jiànɡ)油、醋(cù)和味精,它们都是发酵的产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