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c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孕育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之中,历经了千百年的锤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正由于它数量众多,历史悠久,而且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泛,使得成语成为了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又因为成语是汉语文化蕴含最丰富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成语教学,不仅可以让留学生深入广泛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又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技能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成语;对外汉语;教学
  如何掌握成语对留学生学习汉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留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深层次了解,造成了对成语真正含义的曲解和误解,导致留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比如,“对牛弹琴”这个成语,从字面上看,仅仅理解为对着牛弹琴,则很难想到这个成语实际上是在说弹琴的人把一头不能欣赏音乐的牛作为演奏的对象,比喻对愚蠢的人说话或者讲道理不看对象。由此可见,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的文化因素,就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所以,我认为,对留学生汉语成语的教学应该采用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这也就是“溯源教学法”。
  溯源教学法主要是从成语的来源入手。汉语成语是在千百年历史演变中慢慢形成的,通过分析成语出现的背景、发生的地点与发生的事件,再让学生明白成语的真正意思以及后来出现的引申意,这样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得多。
  成语经历了漫长的衍变过程,但有五个主要来源,我在这里归纳为文学作品、寓言故事、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和宗教典籍。下面我就对这五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第一,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成语通常比较抽象,如果不知道出处,则很容易出现使用上的偏误。如“行云流水”,这个成语出自苏轼《答谢民师书》:“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通过出处我们可以看出“行云流水”实际上是形容书法、书画自然流畅,挥洒自如,而后引申出的形容事物流转不定、易于消逝的意义。
  第二,通过寓言故事总结出的成语的特点时大多会有很深的寓意。这类成语大多从形式上就可以判断出大致的故事内容,但是不明确知道寓言故事具体发生的原因、时间、事件等则很难理解成语所要表达的隐含意义,即成语的寓意。如“画蛇添足”,如果从字面去猜,这个故事可能讲的就是一个人画蛇的时候给蛇添上了几只脚,那么就有可能把故事的意思理解为画画的人不知道蛇没有脚,讽刺人缺乏常识,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错误。但知道这个寓言的完整内容的人,则很容易接受这个成语实际上是在讽刺那些做多余事情的人,使得结果反而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第三,反映历史故事的成语,其来源与寓言故事基本相同,都是对一个故事的精要概括,但是寓意不像寓言故事那样隐晦,在理解上可能不会出现太大的歧义。如“纸上谈兵”,故事说的是一个叫赵括的大将,他对兵书上的知识十分清楚,但是只知道按照兵书生搬硬套,不懂得实际战场的形势变化,于是在一次战役中被敌人轻松击败。通过对故事的了解,这个成语是形容那些不知道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作出改变的人,要我们懂得处理事情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第四,神话传说这一类的成语故事,其特点是带有强烈的中国文化色彩。这就要求如果想要了解这一类的成语故事,必须先了解这一类成语中的主人公是谁以及他在人们口中流传的事迹。如“夸父追日”,想要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必须首先了解夸父是谁。其次,要了解他为什么追日,并且通过人们对这段故事的描述也可以清楚了解夸父这个人物形象,了解到这些信息,也就不难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了。
  第五,与宗教典籍相关的成语,它的特点是和中国本土的佛教和道教有较大的关系,但是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经典在理解上本来就透露着禅机,不好领会,所以这一类成语对留学生而言也会在理解上产生一定的障碍。如“醍醐灌顶”,这个成语出自《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这句话本来就表达得比较晦涩,如果仅从字面上翻译过来,还是不能很好地领会其中含义。对于这一类成语的教学,我认为,除了要对成语的出处进行讲解,还要对出处的意义进行简单的解释,这样才有利于留学生对成语的掌握。
  参考文献:
  [1]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
  [2]王美玲.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尤其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之后所选择的人类文明的新形式。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和成果,由此,无论是从大学生自身环境道德素质的提升抑或是从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对大学生加强环境道德教育都势在必行。然而我国目前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着师资不足、重视不够等一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全球化,英语网课这一概念逐渐兴起,而少儿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所接受的教育也备受关注,因此少儿英语网课研究逐渐吸引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以南京某高校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团队为例,分析他们在进行少儿英语网课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实践以及反思,以期能够为推动少儿英语教学做出努力。  关键词:少儿英语;微课;翻转课堂;二语习得理论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 要:无论是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还是对学习的兴趣上,每个高中学生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即分层教学,这样才能实现“人人有才,人人成材”的教育理想。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4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应创新教学方法,引进新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有度教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3-14  作者简介:勇璐琰(1987—),女,江苏常州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
期刊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样定义生活教育:“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本文围绕以下三方面阐述:“给生活以教育”——创设情景,体验生活;“用生活来教育”——链接生活,丰富课堂;“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提升生活品质,规范意识。积极创设情景,融入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兴趣,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职业学校自开发高尔夫球杆设计及适配专业以来,经过了初步探索、总结提高、课程改革几个阶段,并且仍呈现出继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本文以我国高尔夫球杆设计及适配课程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授课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经验进行总结性的论述,旨在为高尔夫专业院校的高尔夫球杆设计及适配教学提供一些有益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高尔夫球杆;设计及适配;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F713.5-4 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 要:内江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课程改革搭建基本素质教育平台,将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科学素养、第二课堂相关活动作为教育内容,建成“四四五”课程体系+网络素质课程+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内容。  关键词:素质教育平台;“四四五”课程体系;网络素质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5-06  作者简介:王 维(1970—),男,甘肃陇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
期刊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本文结合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从媒体技术的视角对学校教育中的管理学课堂信息化教学过程展开研究。任何研究和应用都是动态发展且逐步完善的,当前服务管理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也同样存在不足,在很多方面上亟待完善。  关键词:互动媒体;服务管理学;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5-16  作者简介:张付安,河南商
期刊
摘 要: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本文通过分析某学生案例,从爱字当头——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严字为先——严格要求、不徇私情;鼓励为本——培养自信心,挖掘闪光点三方面来关注问题学生,对其进行转化。  关键词:问题学生;德育工作;管
期刊
摘 要:本文选取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呼吸秋千》作为研究对象,集中研究作品中的隐喻现象。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同时也体现了作家的创作思维。本文从概念隐喻视角出发,选取小说中的具体实例分别从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方面进行分析和阐释,多角度剖析作品中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概念隐喻;呼吸秋千;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  一、概念隐喻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