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衡量国学经典诵读成败的首要标准是有效地作用于语文教学实际。从服务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视角重新审视国学教育,通过二者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一体化操作,可以实现二者的有效贯通和衔接,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效率,为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供新的视角和增长点。
  关键词:经典诵读 初中语文 有机结合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中结合国学经典诵读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散文、诗歌、韵文等方面,其本身就是对国学经典的吸收。在两者进行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点面结合的原则,遵循从阅读教学到作文教学、从韵文到散文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古代诗歌,大都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主,而它们都具有非常丰富的音韵和美感。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这些诗歌的课堂阅读,并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这些诗歌的阅读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汉语语感和音韵感得到良好的培养;同时,通过阅读大量的诗歌,对于学生阅读潜力和阅读经验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教师在教学《论语》这一章节时,可以适当加入四书五经和《史记》等经典的文章片段,让学生进行朗诵,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堂知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个人修养变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写作时,这些文章经典是非常好的模本和典范,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还具有丰富的意境和思想情感。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经典文章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实现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的“集”类经典、“经、子、史”类的经典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互相结合
  实现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的“集”类经典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互相结合,要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和明清小说为主。“经”主要指的是《四书》、《五经》,“子”主要指的是《老子》、《庄子》,“史”主要指的是《史记》。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散体文,从写作方面属于经典文章,是古代写作教学的经典范例,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还蕴含丰富的写作方法。初中作文除了记叙文形式之外,还具有议论文的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吸收丰富的养分。例如学生阅读《论语十则》,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言简意赅的风格;阅读《世说新语》,学生能够体会其中运用得简约传神的写作技巧。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国学经典诵读的环境
  在教育方面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孟子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创设国学经典诵读的良好环境,搭建结合的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传统文化因素,将国学经典用有声语言进行广泛传播。例如,定期在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诗文的朗诵比赛,或通过学校的广播选择合适时段对国学经典进行播放,通过这样的形式来为学生创设学习国学经典的良好环境,塑造书香校园。同时,还可以通过培养家长的观念和传统文化知识,使家长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学经典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来选择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国学经典读物,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古代优秀文化的校园氛围中激发起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对诗文的诵读,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诵读环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古代的诗歌和文章都具有很强的韵味,非常适合学生诵读。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把握抑扬顿挫的诵读节奏。例如,教师在教学《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诗时,可以先播放这首诗的朗诵背景音乐,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学习中;然后教师可以示范朗诵一遍,再要求学生集体朗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诵方法,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掌握。
  四、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
  1.抄录法。所谓抄录法,指的是运用手抄的方式,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地对作品进行抄写。这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中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具有“零距离”接触作品的特点,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诗文中的细微意蕴进行体会,而且还具有静心清神的作用,使学生快速融入到古典诗文阅读环境中。另外,还可以实现抄录法与语文课堂习字教学相结合,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意境法。意境法比较适用于山水田园类的诗歌,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白居易的《忆江南》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形式多样,但学生人格品行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让国学的种子在每个学生心里开出“文明之花”,将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负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马琳萍 王秋雯 侯凤翔 现阶段小学国学教育问题举隅及对策分析——以河北省小学国学教育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2013,(23)。
  [2]王宝岩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法初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
其他文献
自从我校试行“121”课堂教学模式以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以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特别是去年12月份听了榆中老师有关生本教育的报告和课堂教学实例,解决了我的一些困惑也带给我一些启发。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倡导“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处于“帮学”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而且应该发挥得更加高级、无形、超脱和得体。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性强、抽象枯燥,不像其他学科形象具体、易于感染学生,因而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抽象性的认知和理解常常觉得很难学,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巧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直观化 数学 途径  一、巧用实物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人生活在三维的空间中,楼房、包装盒、皮球等等都给我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等直观形象。在教学中就可
期刊
初中生刚步入高中后,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初、高中数学未能很好地衔接。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初高中教材的差别显著。现行高中数学课本(必修本)与初中数学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浅显至严谨,从定量到定性。初中数学教材
期刊
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改变了过去只重历史、政治思想教育的局面,转而重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人文素养,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层次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课程三维目标,成为摆在广大一线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就笔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键词:古典诗歌 知人论世 诵读 意境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诗教的传统,通过诗歌教育让学生做到在初中阶段进行古典诗歌的积累与鉴赏是古典诗歌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师要巧妙地运用
期刊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
期刊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1.教师要把握最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一定的小组形式,合作解决一些学习问题,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合作学习时机。学生面对面互动,有相互合作帮助的气氛,所有参与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职责,这种学习方式除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要根据实际应用及时进行点拨和指导。  关键词:合作学习 组织形式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提高 效率  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
期刊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一直为现代教育所关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为核心、以教为目的。教师和学生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这种片面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历史教学的发展和历史素质教育的完成。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在教学
期刊
数学教学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结论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造等活动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地获得数学的知识和数学方法。同时我们也要激发情感,提高课堂实效,展开联想,培养创新能力,还原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趣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性。  “作为教师,假如没有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顾着给学生传授知识,没有情感的学习就会带来身心的疲倦,对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