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价值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chou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
  天地生人,人为万物之灵。神明的大自然,着重的该是人,不是物;不是人类创造的文明,而是创造人类文明的人。只有人类能懂得修炼自己,要求自身完善。这也该是人生的目的吧!
  我们人世间得到功勋的人,都赖有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为他们作出贡献。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他们活了一辈子,就毫无价值吗?从个人的角度看,他们自己没有任何收获,但是从人类社会集体的角度看,他们的功绩是历代累积的经验和智慧。人类的文明是社会集体共同造成的。况且身后之名,又有什么价值呢?声名显赫的人,死后没多久,就被人淡忘了。淡忘倒也罢了,被不相识、不相知的人说长道短,甚至戏说、恶搞,没完没了,死而有知,必定不会舒服。声名,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匹夫匹妇,各有品德。为人一世,都有或多或少的修养。俗语:“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而修来的功德不在肉体上而在灵魂上。所以,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及其他。也许到临终“回光返照”的时候,才感到悔惭,心有遗憾,可是已追悔莫及,只好饮恨吞声而死。一辈子锻炼灵魂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弥坚。一个人有了信仰,对人生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
  苏格拉底坚信灵魂不灭,坚信绝对的真、善、美、公正等道德概念。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宁愿饮鸩就义,不肯苟且偷生。因信念而选择死亡,历史上这是第一宗,被称为仅次于基督之死。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十一》),“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止了。
  摘自《走到人生边上》
其他文献
许渊冲先生善译,亦善著。他的大作《诗书人生》即是一例。三十万言的班荆道故,从他的笔下汩汩流出。时而跋山涉水,草长莺飞,时而箪食瓢饮,错彩镂金,宛如一幅长长的人生画卷。其中涉及的译人译事,尤其令人神往。一、赵萝蕤译英国小说  女中豪杰赵萝蕤,曾将英国文学家艾略特的长诗《荒原》移译为中文,无疑是译坛的一件壮举。赵先生称自己的“译者注”,既得益于美籍教授温德先生“把文字典故说清楚,内容基本搞懂”,但更得
朝日刺破清晨的雾霭,  凝听  黎明的呼唤。  我就那样  站在原野,  眺望恒久的地平线。  生命蓬勃的力量,  在刹那间喷发,  希望染透天际,  感受  幸福的光芒  撒满人间。
《孟子·公孙丑上》一篇中,有段很耐人寻味的对话。公孙丑讨教不动心的诀窍所在,孟子特意举三人行迹为例。首先是北宫黝,此人好勇斗狠,肌肤被刺破而不屈服,看见可怕的不逃避,他不受制于平民,也不受制于國君,因而其不尊敬诸侯,受到辱骂必然要回击。与之相类者是孟施舍,他堪称无所畏惧,与敌军交锋,从不估量对方实力强弱,也不思虑胜券多大,只是一味死斗。与二者相比,孟子以为,这二位勇士的风范与儒门曾子颇形似,然仔细
徐坊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藏书家,一生搜采的秘册精椠俨然成聚,蔚然可观。与一般享名于世的藏书家不同,徐氏对宝储之书秘不宣露,筦钥深闭,悭不示人,不为外界所知,连与他嗜有同好、交契频密的友朋学人也难窥其邺架。不幸徐氏中道殂谢,身后萧条,子孙难以嬗守,藏书斥售殆尽,逝水云烟,荡然星散,一生心血所萃终等空花,令人惋叹。一  徐坊(1864—1916),字士言,又字矩庵,号梧生,又号蒿庵,山东临清人。出身官宦世
如今,许多城市都在为越来越多的垃圾“头疼”,科学家们也在为如何科学处理垃圾“绞尽脑汁”。也许你还不知道,有一种收集系统能做到:垃圾袋一旦丢进投放口,就再也不需要任何人去触碰;你看不到它、闻不到它的气味,它一直在封闭状态下最终到达填埋场。这就是恩华特(Envac)封闭式垃圾自动收集系统。  上世纪50年代, 瑞典索乐夫特医院的负责人和恩华特公司总经理奥罗夫共同召开一个会议,议题是新型中央吸尘系统。会
民国元年初,绍兴人章锡琛(1889—1969)独身闯入上海滩,在商务印书馆任《东方杂志》编辑、《妇女杂志》主编。他决心自己干一番大事业,1926年8月22日在宝山路的家中挂出了“开明书店”的招牌,据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史料记载为鲁迅取的名,孙伏园所书。考“开明”一词有双重意义。一是日出东方,见《淮南子·墬形训》:“东方曰东极之山,曰开明之门。”明,指太阳。日出东方,则天下大明。二是育人发蒙,见扬雄《法
一、王右丞文集  《王右丞文集》又名《王摩诘文集》,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集。他的诗与孟浩然齐名又胜于孟浩然,故称“王孟”。该集收入古诗一百五十首,近体诗二百八十二首,其他各体文章七十二篇。其作品主要以诗为主,早期作品风格雄浑,气象开阔,有建功立业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晚期作品,则多反映其隐逸生活、闲情逸致等,如“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赵殿成在《王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被称为“诗佛”的王维,酷爱写山水田园诗,诗歌的总体风格是空灵静逸的。但是,有些诗则写得气势飞动,豪气逼人,颇能体现天宝初期社会局面具有的生气勃勃的一面。  王维和盛唐时期许多诗人一样,既在当时的首都长安当官,又常被派往边疆,参与一些文职工作,熟识军旅生活。特别在青年时期,即使深受佛教思想
为了募捐,主日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定完角色那天,妹妹一脸冰霜地回到家。  “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选上了。”她丢给我们三个字。  “那你为什么不开心?”哥哥壮着胆子问。  “因为我的角色!”  “你的角色是女儿?”  “不对!”  “是母亲?”  “不是!”  《圣诞前夜》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我担心
好好先生司马徽  乱世之中,法纪、规矩、风俗、道德统统会失落掉太平时代的那份威严,先是社会底层中一群群衣食无着、走投无路的破产户铤而走险,冲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的重重纲纪,揭竿而起,在刀尖上讨口仅为活命的饭食。而后,立刻就会跳出平日里便不甚安分的各路豪强,或是把宝压在起义的农民一边,或是力挺朝廷打出“忠义”的旗帜,两方都毫不客气地把旧时混吃闷睡、行尸走肉的朽官儿们扒拉开,夺过大印,号令四方。再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