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人生长跑(上)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jzj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党新主席马英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且看台湾资深记者羊晓东笔下的“小马哥”。在下面的文章里,作者除细述马英九求学与从政历程外,也介绍了他的家庭生活、兴趣爱好,以360度完整呈现马英九。
  
  很难用几句话简单描述马英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不是台湾政坛上主流路线的爱将,历经几任政局变幻但始终能保持居高不下的施政满意度;他不是影视明星,但又有所向披靡的群众魅力;他不是专业的运动选手,但坚持运动家的精神并带动运动风气……
  
  台湾制造,香港交货
  
  马英九其实是在香港出生的,他曾经戏称自己出生的过程是“台湾制造,香港交货”。马英九祖籍湖南衡山,其父马鹤凌曾担任国民党高级官员,从小就向马英九灌输中国传统观念,因而马英九有着根深蒂固的“一个中国”理念。他小时候住在大杂院,每天一大早“倒马桶”是例行工作。回忆童年时光,他觉得放学后最大的乐趣,就是和邻居小朋友奔到淡水河边翻东找西,找到一些破铜烂铁去卖,攒够钱就去买冰淇淋。有一阵子,他迷上了武侠小说,常常窝在租书店里,一待就是一下午。除了拣破烂换些零用钱,马英九小时候赚过的最大一笔外快,就是到“中国广播公司”当播音员,领了30元钱(编者注:台币)。
  马英九的求学过程相当顺利,一直是以第一志愿就读心目中的理想学府。1968年,他考取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又考取奖学金赴美深造,31岁时就获得了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在哈佛念书的5年间,马英九一直担任《波士顿通讯》的撰稿以及编务工作。《波士顿通讯》一直被视为台湾海外留学生最具代表性的刊物。因马英九表现得极为活跃,台湾高层政治人物大都对他有所耳闻。他撰写的一篇文章曾经在《中央日报》连载3天,引起热烈回响,甚至当时的“行政院长”也对该文相当重视,批示不少行政部门“传阅”。1978年,马英九回台北参加一项研讨会,当时的国民党秘书长张宝树特别邀请马英九到“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专题报告。当时,马英九年仅28岁。
  
  蒋经国的英文秘书
  
  隔了两年,马英九以海外学者身份,返回台北参加“国建会”,出席“政治外交组”的讨论,他针对当局的两岸政策提出建议,认为台湾应该采取更积极主动的方式因应两岸互动局势。他的发言,引起许多人重视。
  马英九当时还在攻读博士学位,但其杰出的表现已经受到台湾高层人士瞩目。经过多方接洽,马英九从哈佛博士毕业后,进入“总统府”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与考核,他继钱复、宋楚瑜后成为蒋经国的第三任英文秘书。1984年,未满34岁的马英九接替陈履安,出任国民党副秘书长职务,但仍任“总统府”秘书。此一人事安排,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纷纷猜测蒋经国有栽培马英九之意。而他本人在多年之后则说,他认为蒋经国当时的用意是希望国民党年轻起来。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马英九仍任原职,继续留在“总统府”,一直到同年7月,马英九转任俞国华“内阁”的“研考会主委”,当时年仅38岁,与“内政部长”吴伯雄同属俞“内阁”最年轻的两位“阁员”。
  踏上政治“不归路”,马英九一直是以最年轻的身份,扮演吃重的角色。
  
  改革“歪哥政党”
  
  “李登辉时代”确立初期,国民党内派系斗争不断,马英九在每一次的政治斗争旋涡中,总是谨慎地避开风暴,基本上是主流、非主流阵营都能接受的人。所以从俞国华、李焕、郝柏村到连战,马英九总是以最年轻“阁员”的身份,在“内阁”中扮演称职的角色。
  1993年8月23日,马英九在国民党大会上,痛批党内贿选歪风,痛责党内选风败坏,表示如果再不追究,将会加深国民党是“歪哥政党”的形象,包括他主管的“法务部”的“肃贪”工作,也都无法再继续下去。馬英九这场“道德演说”获得现场7次掌声支持,虽然没有改善任何竞选风气,却让他赢得社会大众的赞赏,也再次凸显出自己在国民党内的“小白鸽”角色。
  同样的情形,在马英九“法务部长”任内更为明显。1993年,马英九转任“法务部长”,由于这个职位并没有多大实权,故不少人揣测马英九是因为不属于以李登辉为首的国民党主流派而遭“发配”,但马英九却在任内大力肃贪、查贿、扫黑,赢得广大民众的认同,并攀上了政治生涯的另一个高峰,炒热了“法务部”这个冷衙门。同时,马英九也得罪了不少国民党内具有黑道背景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引起李登辉极度不满。那时“检调司法系统”全面肃贪、扫黑、查贿,遭波及的几乎都是国民党“中央”依赖甚深的地方派系,马英九的所作所为深得“在野党”赞赏,反倒是国民党内的自己人,对他怒目而视。当马英九的社会形象行情高涨之时,党内“去之而后快”的压力却也不断增加。1996年,马英九被迫离开“法务部”,出任位高权虚的“政务委员”。
  
  辞官风暴
  
  1997年的时候,台湾社会正笼罩着一片空前的低气压,口蹄疫蔓延,造成民众恐慌,迟迟未破的刘邦友血案、彭婉如命案以及震惊全岛的白晓燕命案,让社会处于极度恐惧不安的阴影下。民间一连串抗议示威举动,使得“政府”的形象、威信跌落谷底。
  在“立法院”,新党“立委”姚立明以“猪死了,没有人下台;人死了,没有猪下台”,讥讽政务官毫无担当,民众对政府施政能力已经绝望至极。这时,马英九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召开记者会,宣布辞去“政务委员”职务,离开公职,投入民间社会改革的行列。其造成的震撼,不亚于之前因冻省而“请辞待命”的宋楚瑜所带来的冲击。
  这场“辞官记”引发空前震撼,不仅因为获得民众认同的马英九,竟然选择离开公职,更引人注目的是,马英九那一篇“以权谋私,争功诿过;改革阻力重重,人民积怨日深”的辞职声明,对于浑浑噩噩的当局,如同震天雷鼓,当头棒喝。
  日后接受媒体访问,马英九明白表示,当时辞官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己的改革理念,不被当局所接受。“我大刀阔斧查贿、肃贪、扫黑,整个司法体系和社会大众都感到振奋。曾经有人质疑‘国民党真的肯让你查下去吗?’当时我还力排众议,强调一定会查下去,可惜,不幸被外界言中,这就是我辞官的原因。”
  尽管丧失政治舞台,马英九发挥的空间却更加广阔。他主持社会关怀性电视节目,拍摄公益广告,参加民间各种慈善活动。“几乎没有一个政治人物能够像马英九一样,在离开政治圈之后,还能继续维持这样高的民间声望。”一位国民党高层在提及马英九的政治行情时,曾经做了这样的诠释。
  一直到1998年5月30日马英九正式宣布参选台北市长,他与李登辉之间的关系仍是外界议论的重点。事关一句李登辉在“内阁阁员”宣誓就职时说的:“内阁阁员不要太突出自己。”太让人联想到公众形象清新的小马哥。
  
  反毒——另一个亮点
  
  担任“法务部长”期间,反毒工作是马英九的另一个亮点。1993年5月,台湾破获有史以来最大宗海洛因走私案。当时,正值台湾毒品泛滥最严重的时候,估计台湾吸毒人口超过10万人。“再不马上煞车,情况会不可收拾”,马英九很快将反毒列为首要工作重点,他找“卫生署”研究如何增加戒毒医疗设施,找“国防部”讨论利用废弃营区盖戒毒中心,找宗教团体合作办戒毒村,找调查团成立缉毒中心,他甚至亲自深入金三角毒窟,了解毒品产销过程。
  在马英九眼里,吸毒者是犯人,更是病人,因而提出“有条件除刑不除罪”,减轻单纯吸毒者的刑罚,让吸毒的人勇敢站出来接受治疗和帮助。身高179厘米的马英九探视监狱,缩着身子“试睡”受刑人的床铺,令人印象深刻。为了让受刑人得到较好的照顾,改善狱所硬件设备,马英九使了很大的劲。
  3年3个月的“法务部长”任内,马英九视察各个监所达267次,连受刑人活动空间是否符合人性化的条件,都是马英九关心的重点。改善台北、桃园女监的拥挤情形,是马英九离开“法务部”前夕,再三交代同仁务必正视的重点之一。亲自“吃牢饭”、“蹲苦窑”,马英九对于台湾各个监所严重爆满的情形相当清楚,但马英九离开“法务部”之后,开始有人抨击马英九的狱政改革“宠”坏了受刑人。
  
  重出江湖選台北市长
  
  1998年台北市长选举战,不仅攸关市长宝座的争夺,同时也是国民党和民进党2000年“总统大选”的试金台。为遏止陈水扁借市长连任之途乘胜直追“总统”宝座的野心,国民党上下一心决定推出小马哥担此大任。在众人劝服加上亦师亦友的老爸马鹤凌开口下,马英九答应参选,重出江湖,国民党上下犹如服了一颗定心丸。
  参选之后,马英九在记者会上公开表达对政大师生的歉意,希望自己能再以兼任身份,继续“国际法实习”的课,训练国际法的辩论人才。另一方面,为陈水扁竞选连任积极做准备的“福尔摩沙工作室”全面动了起来,展开一连串“批马”举动。小马哥投入选战,确实令陈水扁感受到巨大压力。
  扁马之争,其来有自。在1991年4月,他们两人曾经接受台大学生会的邀请,在台大举办一场主题为“修宪与制宪”的“宪政”改革辩论会,马主张修,扁主张制,进行辩论,吸引了大批学生和民众前往,会场拥挤得水泄不通。外界把这场辩论视为国、民两党在“宪改”争议上的试探性过招。二人势均力敌,旗鼓相当。扁对马的评价是“可敬的对手,但背负沉重的政策包袱”。马则认为扁是“认真的对手,但过于注重‘力’而忽略了‘理’”。
  早在1994年的台北市长选举,马英九就一度是传闻中国民党的第一优先考虑。甚至有消息说,陈水扁是在确定马英九不会代表国民党参选之后,才决定投入竞选。如今正式对决,双方阵营口角风波不断,火药味道十足。选战还没开始,狗的话题先登场。有陈水扁阵营的人把马比喻为“贵宾狗”,扁是“土狗”,前者漂亮好看,但真正发挥的功能却有限,土狗则忠心实在。此比喻虽然不恰当,但却很容易被一般人接受。
  强调自己要“打一场不一样的选战”的马英九对于陈水扁阵营的抨击,一向不予回应。不过,等到后来另一场“披萨与肉包”的战争时,马英九终于正面回应,火药味中带着些许幽默。扁在参加一个幼儿园的毕业典礼时,另有隐喻地说:披萨虽然好看,但没有实际内容,吃起来没有真材实料的肉包子好吃。当天下午,在台大比赛篮球的马英九对于阿扁的挑衅,简单回答“正因为披萨的料一目了然,所以最经得起考验,不像有些包子,看起来白胖,一口咬下去,什么都没有。如果弄不清楚,我可不敢随便吃包子。”
  马英九温和的选战作风,曾经令幕僚捏把冷汗,不过后来马英九的炮火渐强,一方面呼吁大家“做一个谦虚的市民”,另一方面指责市府在面对“监察院”纠正市府取缔八大行业时,知法玩法。他说:“我们要一个守法的市长,不是一个法西斯的市长。”
  两强相争勇者胜。小马哥击败陈水扁,成功当选台北“市长”。(待续)
其他文献
由美国《商业周刊》赞助、美国产业设计人协会(Industri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即IDEAs)独立运作举办的最佳产品设计竞赛,是全球企业测试设计能力的竞技场。  这项比赛每年都会举行,今年的参赛作品共有1380件,颁发了38个金奖、59个银奖、51个铜奖,共148个奖项,获奖者包括了来自美国、亚洲与欧洲的设计极品,它们都因解决了一些极复杂的问题而胜出。  美国与
期刊
台湾政客近来频频穿“特色衫”现身公开场合,卖力促销脱掉西装的好处,可惜却无法带动潮流。其实他们自己也担心脱了西装显不出“官威”,万一不幸被当成随从,那可就糗大了。     高屏衫:谢长廷骑虎难下    不久前,台湾“行政院长”谢长廷为了回应环保团体“脱掉西装”的诉求,屡屡穿件短袖衬衫在媒体前亮相,让这件短衫抢尽风头。一开始,媒体以为这是谢长廷的“特有服饰”,于是取名叫“长廷衫”,一再追问下才发现,
期刊
本片故事围绕着年轻人维多·维特(强尼·戴普声音演出)、他意外娶进门的地狱新娘?穴海伦娜·波汉卡特声音演出?雪,以及在人世间痴痴等待的未婚妻维多莉亚?穴艾蜜莉·华特森声音演出?雪三人之间的爱情展开。一天,维特赶赴婚礼的途中,把戒指套在枯树枝上念出誓言,意外感动了地狱新娘,地狱新娘认定维特就是她的真爱;然而对维特来说,未婚妻维多莉亚才是他心之所系。维特在阴曹地府展开了一趟惊魂之旅,发现亡灵世界不但多彩
期刊
  
期刊
1、维多利亚荷叶边  在浪漫风中将荷叶边做得最漂亮的品牌Rochas,用纱、丝、缎、缇花布料车成各式荷叶边,包括圆的、直的和伞状的,气质典雅高贵。Viktor-&Rolf则直接把后宫里的蕾丝荷叶边床单拿来做成衣服,并绣上王室家徽玫瑰纹饰与爱德华手写体字母缩写,表现手法独特别致。    2、精工刺绣  今年欢庆品牌成立80周年的Fendi,将当年象征品牌精神的松鼠图腾,以新时代的华丽刺绣手法再度呈现
期刊
第一祸:不缴费    在美国的大学里,每一个人,包括教授都必须为停车付钱,我所就读的得克萨斯州立大学也不例外。我那时刚找到工作,每学期25美元的停车费相当于我一天的工资,思前想后,我决定偷偷地把车停在校外的街道上。  一个多星期过去了,一切平安无事,心里不禁为自己省下25美元得意起来。正当我沾沾自喜之时,突然看到一个信封放在挡风玻璃上。打开信封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一张50美元的罚款单!而且15日内
期刊
最佳动物园    想看大熊猫,请来参观德国柏林动物园。全欧洲共6只大熊猫,其中两只在此,即宝宝和嫣嫣。此外,根据世界动物园及海洋馆协会资料,柏林动物园也是全欧洲动物最多的动物园,号称拥有1.4万只动物,分属2000多个物种,包括10种罕见的水母,还有成功繁育的黑犀牛与亚洲野牛。难怪每年可以吸引超过250万游客前去造访。    最佳音乐节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运河音乐节(Grachtenfesti
期刊
偷情卡    最近,热播电视剧《绝望的主妇》在美国掀起了偷情热潮,家庭主妇嘉菲灵机一动,想出了新点子:专门为偷情男女设计传情卡片——偷情卡。  居住在马里兰州郊区的嘉菲,共设计了24款偷情卡在个人网站上公开发售,本身婚姻幸福的嘉菲文笔别有心思,写出的句子往往能够捕捉和表达出暧昧情人之间所独有的情结,打动偷情男女的内心世界。  其中一款卡片引述了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在电影《天使多情》中的对白:“
期刊
醉汉开车    两个醉汉驾着汽车在公路上飞驰。  甲:“注意,前面有个急转弯。”  乙:“什么?不是你在开车吗?”    车速太快    一个醉汉拦了辆计程车,坐上去后说:“给我开到天母。”  司机闻到他一身酒气,不愿意载他,就把车门打开说:“到了,这里就是天母。”  醉汉开门下车,看了看街道说:“好,好,车钱多少?下次车子不要开得这么快,安全第一。”    电线杆    小谢:“你的头怎么受伤的
期刊
难以捉摸的天气、令人冒汗的高消费、毫无新意的饮食、冷漠的高傲嘴脸,伦敦给游人的印象乏善可陈。  但伦敦有双重性格!与白天的拘谨相反,夜色中的伦敦灯红酒绿,伦敦人在形形色色的“的吧”、酒吧中狂放地尽情乱舞。在伦敦“泡”一回,你会原谅它所有的缺陷。  伦敦的天气太爱“使性子”,顷刻间就可以由阳光灿烂转到冷雨缠绵,整个伦敦城也沾染了双重性格,以优雅著称的伦敦还是著名的“派对之都”。20世纪70年代,迪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