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圈套超声波检测缺陷定位修正方法的研究

来源 :科技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0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轴承圈套缺陷的位置与缺陷的类型息息相关,超声检测仪器的定位系统是基于检测工件是平面工件设计的,对轴承圈套进行超声波缺陷检测时,检测仪器无法显示缺陷的准确位置信息,针对这一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Matlab的缺陷定位方法对超声检测仪器的位置参数进行修正,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缺陷后只需修改Matlab程序中的工件内径、厚度、探头的斜率和缺陷的显示深度四个参数,便可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缺陷的位置信息,提高了轴承缺陷检测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轴承圈套;超声检测;缺陷定位;数值修正
  引言
  超聲波缺陷检测式当前轴承缺陷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1],对轴承圈套缺陷的超声波检测时通过检测获取的相应的参数,然后将参数对照相关质量验收标准,对此圈套进行是否合格的判定。目前超声波缺陷检测的定位系统是根据待测工件平面所设计的,当采用斜探头检测时,波束轴线在待检测面发生折射,工件中的缺陷位置就由探头的折射角和声程来确定。这种定位方法操作简单,但是只适合用于检测平面,当被检测工件为曲面时,缺陷所在位置难以确定。在轴承再制造的过程中,往往因为缺陷超标需要返修,根据超声波仪器上所示的缺陷位置,返修的部位会由于定位不准,造成材料的浪费并且影响生产效率,因此,对轴承圈套超声检测过程中发现疑似缺陷进行定位修正是必要的。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Matlab轴承圈套超声检测缺陷定位方法,为便于检测人员对轴承圈套中缺陷的快速定位,根据给出的缺陷定位程序,在进行轴承圈套工件检测过程中,如果发现缺陷,只需要修改其中的四个参数即可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缺陷的位置信息,计算简单快捷。
  1 轴承圈套超声波缺陷检测定位原理
  2 圈套周向检测缺陷定位修正程序
  通过Matlab编辑程序,在缺陷定位检测过程中改变参数,来计算缺陷的所在位置,这样缺陷检测的效率也会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Matlab的轴承圈套缺陷定位修正方法。
  2.1基于Matlab的缺陷定位修正
  待检测轴承为JPB-SKF深沟球轴承圈套,其中尺寸为检测的壳体规格为100mmx48mm(内径2rX厚度t),采用K1超声波斜探头从轴承圈套做周向超声波检测时发现一处缺陷,从示波器上发现缺陷深度d为12mm、水平距离s为20mm,利用Matlab软件我们可知缺陷实际深度H和距离探头入射点的弧长计算流程见图3。
  将图2对应的程序输入到Matlab软件的命令窗口可得出缺陷的深度H为15mm、距离探头入射点的弧长为20mm。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使用超声波斜探头斜率为1.5,检测面为轴承圈套外表面,根据示波器采取的深度,其对应经Matlab修正深度和修正距离见1从表中可以看出,采集深度≤11mm时,修正深度值与采集数值相同。但是,随着缺陷位置深度的增加,缺陷的实际位置与缺陷的显示位置的差距逐渐增大,这是因为和缺陷的类型相关,例如热影响区不会出现锻造、未熔合等缺陷,因此定位不准确不利于对缺陷类型的辅助判断。若轴承圈套需要返修,按照示波器采集的位置找不到缺陷,或者缺陷的返修范围由于人为因素被扩大,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材料,因此对深度较深的缺陷进行位置修正是必要的。
  3 缺陷定位结果分析
  4 结论
  基于超声波的轴承缺陷检测在对圈套周向检测过程中,无法实现缺陷的准确定位,因此,提出一种基于Matlab的轴承圈套周向超声检测缺陷定位修正方法,在缺陷检测过程中只需修改程序中的轴承圈套内径、厚度、探头的斜率和缺陷深度四个参数,便能准确快速计算得出圈套缺陷所在位置的深度和距离探头入射点的弧长。
  参考文献:
  [1]葛泉江,孙慧广,苏伟强.轴承套圈成品及锻件水超声检测技术应用[J].哈尔滨轴承,2015,(9):23-26.
  [2]李二龙,孟杰,唐健等.轴承套圈裂纹高速漏磁检测系统[J].轴承,2018,(8):66-70.
  [3]郭皓然.高亮回转表面缺陷识别方法的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8.
  [4]钱盛杰.厚壁筒形件内表面径向缺陷检测的超聚焦技术[J].无损检测,2016,38(12):55-59.
  [5]吴彪.超声无损检测缺陷定位与稀疏信号重构方法[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6]孙绍广,吕舟,杨承波等.中厚板探伤小缺陷的精确定位方法[J].鞍钢技术,2017(1):25-28.
  基金项目:
  衢州市计划项目(2016Y017);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Y201839810).
  作者简介:
  兰叶深(1989-),男,浙江衢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轴承缺陷检测与修复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需求报告的基础上,本文以我校与北汽福田合作的山东省第三批现代学徒制项目为依托,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探索分析适合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新能源汽车;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作为服务地方发展的职业院校,我们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探索出适合地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企
期刊
摘要: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从制造厂流水线下线后被消费者购买以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包括消费者缴纳购置税、车管所收录档案、新车挂牌、购买车辆保险等等一系列后续事情。其发展需要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注重学生技能培养,注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为社会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本文探讨了在更好的发展汽车后市场的前提下,如何建设培养适应汽车后市场发展的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汽车后市场;双师型教
期刊
摘要:二次雷达在探测目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假目标,这样会给交通管制带来安全隐患,必须通过技术手段将假目标消除。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在工作过程中处理假目标的体会。  关键词:假目标;反射信号;异步干扰;绕环效应;二次环绕;目标抑制  一、假目标  假目标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目标,由于各种干扰在雷达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假目标产生的主要包括信号受地物反射原因、绕环效应、异步干扰、二次环绕等
期刊
摘要: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的要求印制板线路板向高密度、高精度、细导线、细间距、小孔径、轻量、薄型方向发展,对线路质量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本文通过图形转移技术的探索,以提高线路质量满足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印制板;线路;图形转移  1.前言  印制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器件,电子零件的支撑体。印制线路板从单层发展到多层、挠性板、刚挠结合板等;并不断向高密度、高精度、小孔径、细导线、小间距、高可靠、多层化
期刊
摘要:汽车空调的是否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车内环境的舒适性。从完全不制冷、制冷不足、冷气时有时无、压缩机停转异常、运行噪音大等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给出了实用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故障排除方法。为汽车空调的故障诊断、维修和正常维护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汽车空调系统;故障诊断;制冷  汽车空调系统通过灵便的调节车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流动速度和洁净度等参数,从而改善车内人员乘车条件,并预防或出去附在风玻
期刊
摘要:NVH特性作为消费者体会最为直接和表面的汽车特性之一,在汽车的开发研究和实际生产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研究车内噪声情况,对企业来说有着较强的经济利益,对消费者而言,人体的健康是重中之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产品在设计和试制阶段,针对车内噪声方面进行研究,并达到有效地控制噪声的目的。  关键词:轻卡驾驶室;试验测试;振动;声学环境  驾驶室的振动是影响整车动态特性与驾驶舒适性的一
期刊
摘要:技术状态控制是技术状态管理的关键直接影响到技术状态管理的结果,直接决定着技术状态管理能否有效实施。技术状态项目以及其文件的确定是技术状态管理中技术控制的主线,在技术状态管理中应重点强调。标准是导向,实际是支柱。只有在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才能确保技术状态控制的合理、可行与有效。  关键词:技术状态管理;技术状态控制  1技术状态管理的构成  技术状态管理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概述部分,
期刊
摘要: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以来为我们所密切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幼小衔接指的是儿童在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连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有待我们正确面对,并采取一些有利的措施。本文尝试从幼儿园工作的视角,重点从幼小双向衔接和重点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能力,以及重视兴趣和情感入手,针对幼小衔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供解决对策,意在作好幼小衔接工作,使幼小顺利过渡。  关键词:幼小衔接;解决对策;幼
期刊
摘要: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提高,汽车PEPS系统也对其诊断测试结果的速度、准确性、连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具有改进AES算法认证加密的汽车PEPS系统的测试仿真环境。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可以在虚拟节点下进行模拟仿真测试,也可以在真实节点下进行实时测试。  关键词:汽车PEPS系统;诊断测试;应用  所谓PEPS,是Passive Entry & PassiveStart的缩写,意为无钥匙
期刊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都关乎每个人身体健康,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隐忧繁多,其症结主要在公众缺乏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化学药品的残留、食品添加剂的滥用、相关体系制度的不完整。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对农产品源头污染的治理、加强食品检测能力、加强食品加工过程的监管以及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食品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高科技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如免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