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嫩北农场位于黑龙江省垦区西部,九三分局北侧,从1951—1970年共发生5年中旱,干旱机率占25%;从1971—2000年共发生10年中旱,干旱机率占33%。干旱的频率正逐渐加快,由过去的50年中的前20年平均5年出现一次干旱,后30年平均3年出现一次干旱,到出现连续3年(1999—2001年)的干旱现象。由历年常出现在5月20日到6月20日的春旱,发展到近年出现的春夏秋连旱,使农作物减产,农场粮食效益下降,农业职工收入减少。
为使农业发展,农场增效,职工增收,根据近几年抗旱经验总结出以下几项措施。
1.实行少免耕
1.1少耕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2000年大旱时测定不同措施的土壤水分情况(0-20厘米耕层)
从表中可以看出保水能力为:耙茬>翻地>松耙,松耙比翻地低3.5个百分点,耙茬比松翻高2.3个百分点。
1.2免耕(原茬播种)是保水能力最强的措施
免耕较表土耕作和深层耕作土壤含水量多已经被广大种植户认可,因为免耕在播种后不进行土壤耕作所以减少了水分散失的途径,所以近几年干旱虽然较重,但原茬播种作物长势好、产量高应继续推广免耕措施。
2.实行合理轮作
俗语说:要想富,地里种个杂货铺;要想发,种杂八;七层楼,七朵花,不收这家收那家。这句民谚充分证明了合理轮作的重要意义。合理轮作不仅可以抑制病、虫、草,改善植物养分供给,防止水土流失,降低水资源污染,还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水分,对抗旱十分有利。下面是几种轮作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情况。
1999—2002年轮作土壤水分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连续种植两年密植作物,第三年土壤含水量偏低,种一年密植作物再种一年稀植作物,第三年土壤含水量则升高。
大旱之年不同前茬对小麦生长及总产量影响比较(2001年)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干旱年景不同前茬对小麦产量影响极大,豆茬种小麦增产40%,玉米茬种小麦增产102%,所以合理轮作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
3.地膜覆盖
地膜不仅可以提高地温。抑制杂草,增强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还能使旱地水分有效利用率提高20%以上。由于在干旱年景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所以种植作物产量会大幅提高,2002年大西江农场覆膜大豆亩产达451斤。九三局大豆平均亩产379斤,比全局大豆产量高19%,所以在干旱年景应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技术。
4.进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通过秸秆还田结合整地培肥,使土壤结构性和孔隙构成获得明显改善,从而扩大了耕层有效持水孔隙,增加了水分有效库容,经试验证明进行秸秆还田,秸秆腐解后土壤保水量可以提高16%。所以垦区应继续进行沃土工程不断进行秸秆还田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不断提高作物产量。
5.选用抗旱优质品种,喷洒抗旱剂
选择抗旱品种可以抵御旱灾,提高作物产量。经试验证明:嫩北农场2002年引入了抗旱品种171,年底实收比常规作物增产12.5%,所以在干旱年景选择抗旱品种是非常有必要的。
抗旱剂主要是从腐殖酸中提取的黄腐酸,喷洒到作物叶面上可以调节植物细胞气孔的开闭,减少水分蒸发,从而提高抗旱能力最终达到增产的目的。经2000—2002年试验,小麦喷施两遍抗旱增产剂可以提高小麦产量15%以上。
6.积极添设节水喷灌设施
西部垦区地形多为丘陵漫岗,地下水位深,河流、水库能自流灌溉面积少。只有增加喷灌调设备,利用现有的水库或塘坝进行节水喷灌,在作物需水的关键期进行喷灌才能更有效提高抗旱能力,提高作物产量。
总之,在干旱逐渐加重的西部垦区只有加大抗旱投入,把抗旱措施进行有效组装才能提高作物产量,获取更高效益。■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为使农业发展,农场增效,职工增收,根据近几年抗旱经验总结出以下几项措施。
1.实行少免耕
1.1少耕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2000年大旱时测定不同措施的土壤水分情况(0-20厘米耕层)
从表中可以看出保水能力为:耙茬>翻地>松耙,松耙比翻地低3.5个百分点,耙茬比松翻高2.3个百分点。
1.2免耕(原茬播种)是保水能力最强的措施
免耕较表土耕作和深层耕作土壤含水量多已经被广大种植户认可,因为免耕在播种后不进行土壤耕作所以减少了水分散失的途径,所以近几年干旱虽然较重,但原茬播种作物长势好、产量高应继续推广免耕措施。
2.实行合理轮作
俗语说:要想富,地里种个杂货铺;要想发,种杂八;七层楼,七朵花,不收这家收那家。这句民谚充分证明了合理轮作的重要意义。合理轮作不仅可以抑制病、虫、草,改善植物养分供给,防止水土流失,降低水资源污染,还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水分,对抗旱十分有利。下面是几种轮作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情况。
1999—2002年轮作土壤水分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连续种植两年密植作物,第三年土壤含水量偏低,种一年密植作物再种一年稀植作物,第三年土壤含水量则升高。
大旱之年不同前茬对小麦生长及总产量影响比较(2001年)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干旱年景不同前茬对小麦产量影响极大,豆茬种小麦增产40%,玉米茬种小麦增产102%,所以合理轮作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
3.地膜覆盖
地膜不仅可以提高地温。抑制杂草,增强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还能使旱地水分有效利用率提高20%以上。由于在干旱年景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所以种植作物产量会大幅提高,2002年大西江农场覆膜大豆亩产达451斤。九三局大豆平均亩产379斤,比全局大豆产量高19%,所以在干旱年景应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技术。
4.进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通过秸秆还田结合整地培肥,使土壤结构性和孔隙构成获得明显改善,从而扩大了耕层有效持水孔隙,增加了水分有效库容,经试验证明进行秸秆还田,秸秆腐解后土壤保水量可以提高16%。所以垦区应继续进行沃土工程不断进行秸秆还田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不断提高作物产量。
5.选用抗旱优质品种,喷洒抗旱剂
选择抗旱品种可以抵御旱灾,提高作物产量。经试验证明:嫩北农场2002年引入了抗旱品种171,年底实收比常规作物增产12.5%,所以在干旱年景选择抗旱品种是非常有必要的。
抗旱剂主要是从腐殖酸中提取的黄腐酸,喷洒到作物叶面上可以调节植物细胞气孔的开闭,减少水分蒸发,从而提高抗旱能力最终达到增产的目的。经2000—2002年试验,小麦喷施两遍抗旱增产剂可以提高小麦产量15%以上。
6.积极添设节水喷灌设施
西部垦区地形多为丘陵漫岗,地下水位深,河流、水库能自流灌溉面积少。只有增加喷灌调设备,利用现有的水库或塘坝进行节水喷灌,在作物需水的关键期进行喷灌才能更有效提高抗旱能力,提高作物产量。
总之,在干旱逐渐加重的西部垦区只有加大抗旱投入,把抗旱措施进行有效组装才能提高作物产量,获取更高效益。■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