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充分认识青杨虎天牛,早做防治是效防止虫害入侵与蔓延,良化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青杨虎天;特征;规律;分布;防治
青杨虎天牛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及上海等地;在国外,伊朗、土耳其、前苏联、蒙古、朝鲜、日本和欧洲也有分布。学名:Xylotrechus rusticus Linnaeus,英文名称:grey tiger longicorn,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亚科Cerambycinae,脊虎天牛属Xylotrechus。
海伦市林场公司下属6个林场,林业局下属23个乡镇,国有(林场公司)面积49,523公顷,有林面积29,601公顷,活立木蓄积252万立方米,用材林蓄积148.9万立方米,年采伐量3.6万立方米,主要林分为阔叶混交林。乡镇面积为5.4万亩,蓄积42万立方米。大部分为三北防护林,树种为人工杨树。此树种结构很适合青杨虎天牛的大发生,所以了解其生活习性,生活规律,对其进行防治工作有很大帮助。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色,长11–22 mm,宽3.1–6.2 mm,头部与前胸色较暗,头顶有倒V型隆起线。触角着生处较近,雄虫触角长达鞘翅基部,雌虫略短,达前胸背板后缘;第1、4节等长,短于第3节,末节长显 胜于宽;基部5节的端部无绒毛。前胸球状隆起,宽度略大于长度,密布不规则皱脊;背板具2条不完整的淡黄色斑纹。小盾片半圆形;鞘翅两侧近平行;内外缘末 端钝圆;翅面密布细刻点,具淡黄色模糊细波纹3或4条,在波纹间无显著分散的淡色毛;基部略呈皱脊。体腹面密被淡黄色绒毛。后足腿节较粗,胫节距2个,第 1跗节长于其余节之和。
卵: 乳白色,长卵形,长约2 mm,宽约0.8 mm,一般产于树皮的皱折处。
幼虫:黄白色,老熟时长30–40 mm,体生短毛,头淡黄褐色,缩入前胸内。前胸背板上有黄褐色斑纹。腹部除最末节短小外,自第1节向后逐渐变窄而伸长。
蛹:黄白色,长18–33 mm。头部下倾于前胸之下,触角由两侧卷曲于腹下。羽化前复眼、跗肢及翅芽均变为黑色。
2.生活史
青杨脊虎天牛1 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翌年4–5月开始活动,5月中旬–6月上旬幼虫化蛹,5月下旬–6月中旬成虫羽化,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羽化后进行交 尾,6月中旬产卵,成堆状,6月中旬–7月上旬卵孵,初孵幼虫即可钻蛀危害,7–8月一般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危害,到8–10月全部钻蛀到木质部内取 食,10月下旬停止取食,进入冬眠状态。成虫飞翔能力不强,一般就近、集中于树干上产卵,初孵幼虫向四周扩散钻蛀危害,从而在树干上形成1–2 m不等的虫害木段。
成虫产卵时直接把产卵器插入树皮的裂缝内,几乎不在光滑的嫩枝上产卵,这也是导致主干比侧枝受害严重,下部比上部受害重的原因。
该虫主要危害7–15 年生树木,对4 年生以下的树木几乎不危害,15年生以上的树木受害渐轻,而在10 年生以上的树木,凡已经受害过的干、枝,第二年不会在原位重复危害。该虫危害寄主的部位与林龄有关,5–7年生树木在1 m以下,8–12 年生树木在3 m以下,12 年生以上树木在4 m以下区段受害较严重。成、过熟林被害后极易风折。
3.发生规律
以老龄幼虫在干、枝的木质部深处蛀道内越冬,越后幼虫继续钻蛀为害。化蛹前蛀道伸达到木质部表层,并在蛀道末端以少许木屑封闭。成虫很活跃,善于爬行,能 作短距离飞行。产卵前直接把产卵器插入到老树皮的夹层或裂缝里,产卵其中。卵经10-12天孵化。新孵化幼虫有产卵处的皮层内群栖为害,并通过产卵孔向外 排出很纤细的粪屑。随着虫体的增长,幼虫继续在木质部表层穿蛀,但逐渐由群栖转向分散为害,各蛀其道。蛀道宽7-10毫米,密布木质部表层,由于坑道内堵 满排泄物,使韧皮部与木质部完全分离,切断了输导组织,使树势明显衰弱。此虫只能为害树木的健康部位。青杨虎天牛将卵产在树干中上部,寄生在树干皮下或皮 层里,卵孵化后以木为食,当年越冬时,已可将树干蚕食近半,第二年春季时,树干基本被吃空。
4.危害
青杨虎天牛,是多种阔叶树的毁灭性蛀干害虫,该虫生活隐蔽,防治难度大,在东北地区以杨树为主的防护林区危害十分严重,被害林木轻则影响生长,降低成林、 成材比率;重则干折头断,林网被毁,甚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杨树是“三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而海伦的三北防护林带96.2%均为杨树,所以该虫的大面积发生危害,不仅破坏了多年的防护效果,而且严重挫伤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
5.分布
现阶段海伦市各乡镇林场均有分布,但都没有大面积发生,危害不大,从数量上来看由海南乡至海北乡逐渐降低,即南多北少。
6.防治方法
严格检疫;在天牛越冬幼虫期,清理伐除天牛虫害木;在成虫期利用绿色威雷人工捕杀,卵期人工砸卵、幼虫初孵期应用化学药剂喷干防治,使用粘虫胶+2.5%敌杀死1:20倍液,在树干胸高处涂宽5–10 cm的粘虫环,每环用粘虫胶约10g,诱杀效果可达88.9%。营林上采取混交造林,实施 生物除治。通过采取清理虫害木、打孔注药、招引益鸟、白僵菌、人工繁育释放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进行林间生物控制等措施。对于受害严重的防护林可采取砍伐清除、销毁措施。
青杨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的牛防治方法很多,但虫害木采伐是其中最有效的消灭虫源的方法。它是利用青杨虎天牛幼虫在树干内越冬的特性,采用药物熏蒸木材的方法来 消灭幼虫,达到有效防治和提高木材利用价值。通过对木材进行5、10、15 g·m-3药物熏蒸试验,结果证明:磷化铝熏蒸青杨虎天牛虫害木在适温条件下最经济、最有效的用量为10 g·m-3左右。
7.结论
青杨虎天牛严重影响森林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给林权所有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人畜形成较大的潜在危险。所以充分认识早做防治是效防止虫害入侵与蔓延,良化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青杨虎天;特征;规律;分布;防治
青杨虎天牛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及上海等地;在国外,伊朗、土耳其、前苏联、蒙古、朝鲜、日本和欧洲也有分布。学名:Xylotrechus rusticus Linnaeus,英文名称:grey tiger longicorn,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亚科Cerambycinae,脊虎天牛属Xylotrechus。
海伦市林场公司下属6个林场,林业局下属23个乡镇,国有(林场公司)面积49,523公顷,有林面积29,601公顷,活立木蓄积252万立方米,用材林蓄积148.9万立方米,年采伐量3.6万立方米,主要林分为阔叶混交林。乡镇面积为5.4万亩,蓄积42万立方米。大部分为三北防护林,树种为人工杨树。此树种结构很适合青杨虎天牛的大发生,所以了解其生活习性,生活规律,对其进行防治工作有很大帮助。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色,长11–22 mm,宽3.1–6.2 mm,头部与前胸色较暗,头顶有倒V型隆起线。触角着生处较近,雄虫触角长达鞘翅基部,雌虫略短,达前胸背板后缘;第1、4节等长,短于第3节,末节长显 胜于宽;基部5节的端部无绒毛。前胸球状隆起,宽度略大于长度,密布不规则皱脊;背板具2条不完整的淡黄色斑纹。小盾片半圆形;鞘翅两侧近平行;内外缘末 端钝圆;翅面密布细刻点,具淡黄色模糊细波纹3或4条,在波纹间无显著分散的淡色毛;基部略呈皱脊。体腹面密被淡黄色绒毛。后足腿节较粗,胫节距2个,第 1跗节长于其余节之和。
卵: 乳白色,长卵形,长约2 mm,宽约0.8 mm,一般产于树皮的皱折处。
幼虫:黄白色,老熟时长30–40 mm,体生短毛,头淡黄褐色,缩入前胸内。前胸背板上有黄褐色斑纹。腹部除最末节短小外,自第1节向后逐渐变窄而伸长。
蛹:黄白色,长18–33 mm。头部下倾于前胸之下,触角由两侧卷曲于腹下。羽化前复眼、跗肢及翅芽均变为黑色。
2.生活史
青杨脊虎天牛1 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翌年4–5月开始活动,5月中旬–6月上旬幼虫化蛹,5月下旬–6月中旬成虫羽化,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羽化后进行交 尾,6月中旬产卵,成堆状,6月中旬–7月上旬卵孵,初孵幼虫即可钻蛀危害,7–8月一般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危害,到8–10月全部钻蛀到木质部内取 食,10月下旬停止取食,进入冬眠状态。成虫飞翔能力不强,一般就近、集中于树干上产卵,初孵幼虫向四周扩散钻蛀危害,从而在树干上形成1–2 m不等的虫害木段。
成虫产卵时直接把产卵器插入树皮的裂缝内,几乎不在光滑的嫩枝上产卵,这也是导致主干比侧枝受害严重,下部比上部受害重的原因。
该虫主要危害7–15 年生树木,对4 年生以下的树木几乎不危害,15年生以上的树木受害渐轻,而在10 年生以上的树木,凡已经受害过的干、枝,第二年不会在原位重复危害。该虫危害寄主的部位与林龄有关,5–7年生树木在1 m以下,8–12 年生树木在3 m以下,12 年生以上树木在4 m以下区段受害较严重。成、过熟林被害后极易风折。
3.发生规律
以老龄幼虫在干、枝的木质部深处蛀道内越冬,越后幼虫继续钻蛀为害。化蛹前蛀道伸达到木质部表层,并在蛀道末端以少许木屑封闭。成虫很活跃,善于爬行,能 作短距离飞行。产卵前直接把产卵器插入到老树皮的夹层或裂缝里,产卵其中。卵经10-12天孵化。新孵化幼虫有产卵处的皮层内群栖为害,并通过产卵孔向外 排出很纤细的粪屑。随着虫体的增长,幼虫继续在木质部表层穿蛀,但逐渐由群栖转向分散为害,各蛀其道。蛀道宽7-10毫米,密布木质部表层,由于坑道内堵 满排泄物,使韧皮部与木质部完全分离,切断了输导组织,使树势明显衰弱。此虫只能为害树木的健康部位。青杨虎天牛将卵产在树干中上部,寄生在树干皮下或皮 层里,卵孵化后以木为食,当年越冬时,已可将树干蚕食近半,第二年春季时,树干基本被吃空。
4.危害
青杨虎天牛,是多种阔叶树的毁灭性蛀干害虫,该虫生活隐蔽,防治难度大,在东北地区以杨树为主的防护林区危害十分严重,被害林木轻则影响生长,降低成林、 成材比率;重则干折头断,林网被毁,甚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杨树是“三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而海伦的三北防护林带96.2%均为杨树,所以该虫的大面积发生危害,不仅破坏了多年的防护效果,而且严重挫伤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
5.分布
现阶段海伦市各乡镇林场均有分布,但都没有大面积发生,危害不大,从数量上来看由海南乡至海北乡逐渐降低,即南多北少。
6.防治方法
严格检疫;在天牛越冬幼虫期,清理伐除天牛虫害木;在成虫期利用绿色威雷人工捕杀,卵期人工砸卵、幼虫初孵期应用化学药剂喷干防治,使用粘虫胶+2.5%敌杀死1:20倍液,在树干胸高处涂宽5–10 cm的粘虫环,每环用粘虫胶约10g,诱杀效果可达88.9%。营林上采取混交造林,实施 生物除治。通过采取清理虫害木、打孔注药、招引益鸟、白僵菌、人工繁育释放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进行林间生物控制等措施。对于受害严重的防护林可采取砍伐清除、销毁措施。
青杨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的牛防治方法很多,但虫害木采伐是其中最有效的消灭虫源的方法。它是利用青杨虎天牛幼虫在树干内越冬的特性,采用药物熏蒸木材的方法来 消灭幼虫,达到有效防治和提高木材利用价值。通过对木材进行5、10、15 g·m-3药物熏蒸试验,结果证明:磷化铝熏蒸青杨虎天牛虫害木在适温条件下最经济、最有效的用量为10 g·m-3左右。
7.结论
青杨虎天牛严重影响森林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给林权所有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人畜形成较大的潜在危险。所以充分认识早做防治是效防止虫害入侵与蔓延,良化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