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新教材特色 加强实验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han_r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门文化基础课的初中物理,理所当然的应把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其教学的主要任务。怎样用好新教材,以适应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关键要体现新教材特色,加强实验教学。
  
  一、重视实验是新教材的显著特色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要学好物理,必须重视实验。新教材在编写上突出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新教材安排了22个学生实验、150多个演示实验、23个课外小实验以及大量的实践性习题和体现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主要作用的文字说明。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物理,在实践中(主要是观察和实验)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并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学生对某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就会长时间地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在物理教学中,不论是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公式的推导以及重难点的突破,我们都是用实验来完成。而实验器材、操作过程都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新奇的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实验教学。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上第一章希望你喜欢物理时,在做“用冷水能使烧杯中热水再次沸腾”的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想用冷水浇烧杯中的热水后会看到什么现象?此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并争得面红耳赤。通过教师的演示,有的学生看到实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相符时则产生了成功感,有的猜想与实验结果发生矛盾则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受外界干扰和随时间削弱,因此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每节都安排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实验,以刺激和强化并稳定学生已产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大气压强”一节时,我用两只塑料衣钩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使其领悟大气压是存在的并且很大,进而引导学生用塑料钩设计实验测出大气压的值。再如在讲“物理浮沉条件的应用”时,我用自制的“潜水艇模型”向学生展示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和沉的。过了几天有十几位同学带着他们自己制作的“潜水艇模型”给我看(没有布置此作业)这样在一次次的实验中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趣味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强化并稳定下来。
  
  三、加强实验教学,进行物理学方法教育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统编教材的“叙述式”编写模式,而采用了“边学边实验”的探索式编写模式,仅第一册就安排了38个边学边实验。这样不仅使物理作为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手段,而且成为物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假设、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推理等)的载体,寓物理学方法教育于实验教学过程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达到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先用假设法提出问题:“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假设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将怎样运动呢?”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接着引导学生: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呢?这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做设计实验: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到不同粗糙表面的水平面上。引导学生观察小车在不同粗糙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有什么不同,进而启发学生分析为什么小车在越光滑的表面上滑行的距离越长呢?噢,原来是摩擦力小。由此进行想象、推理:如果摩擦力减小到0时,小车将怎样运动呢?最后,学生自然地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一定率”。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升华,为深入地研究物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的科学态度主要是尊重事实、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应以自己认真做好演示实验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实验,按规则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反对弄虚作假,切忌用大致差不多、为了方便读数和计数取整数等这一类不尊重事实的词语,逐步把学生培养成尊重科学真理、坚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踏踏实实地科学态度和作风。
  
  五、加强实验教学,进行设计性实验训练,培养创造能力
  
  设计性实验是由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己进行设计和实验。它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思维和实践的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实验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实验的选题要有探索意义。如:(1)怎样测出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铁丝的长度?(2)若只有一个弹簧秤、一把直尺、一块长方体铁块和一根细线,怎样测出液体的密度等。2.要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逐步学习一些设计的思路,并着重创造思维的锻炼。3.要让学生在实现设计方案中培养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到处充满竞争与挑战,提高国民素质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长期而艰巨,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作为中专教育工作者要尽快端正教育改革的方向,利用数学在中专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数学是中专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对于我们新时期的数学教育者来说,反映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重大任务。学习数学,意味着掌握一种用现代
期刊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的引入策略和促进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概念教学;教学应用    一、析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内容的核心和基石,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是学习物理学、理解物理公式含意、掌握其法则、规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掌握的一个关键。因此,
期刊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的过程。那么,作为贯彻实施新化学课程标准的主战场——化学课堂应如何应对?    一、创造和谐的教学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1、作为教师,要博学多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
期刊
化学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近年来化学教学改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就总体而言,长期的化学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重结果
期刊
向量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新增内容,包括空间向量和平面向量。向量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已经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同时也成为高考关注的热点。下面通过例题解析,再现向量在各方面的应用:
期刊
近几年高考无论是各省市单独命题,还是全国卷,试卷形式虽有不同,但是考试的题型大体类似。选择题是必考形式之一,尤其是全国卷,生物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选择题相对比较简单,但每题相对分值却比较高,属于保分题不能失分,否则会影响总成绩;但是由于生物选择题在理科综合试卷的最前面,考生开始考试比较紧张,一不小心就可能出错,得分率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高。下面就我近些年的教学经验对选择题的答题技巧谈
期刊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质变过程。我们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探索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
期刊
何谓素质?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它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期刊
一、利用亲切的教态、优美生动的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情感    初中学生好说好动,听课时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所以讲述要生动,充分利用表情、语气、动作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仿佛亲眼目睹、身临其境,培养学生学好生物的积极情感。将难懂的知识转化成显而易见的、容易掌握的新知识,消除他们理解和记忆的疲劳感。例如:讲《种子的萌发》一节时,讲述《诚实的孩子》这段生动的童话故事,我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