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1980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高考无论是各省市单独命题,还是全国卷,试卷形式虽有不同,但是考试的题型大体类似。选择题是必考形式之一,尤其是全国卷,生物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选择题相对比较简单,但每题相对分值却比较高,属于保分题不能失分,否则会影响总成绩;但是由于生物选择题在理科综合试卷的最前面,考生开始考试比较紧张,一不小心就可能出错,得分率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高。下面就我近些年的教学经验对选择题的答题技巧谈一下心得。
  解生物选择题的一般程序:首先,找出问题及关键点。通过认真读题、审题明确题目考察意图,尤其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可以用中性笔圈点出相应关键词语。其次,寻找联系。依据题意分析、寻找、寻找与题目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尤其是一些概念、原理、规律、易混的知识点等。第三,综合解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寻找题目选项信息与题目问题的联系,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选项。第四,规范填涂答题卡。做题时可以先把答案写在题号前面空白处,这样也便于最后检查。
  高考中经常会出现下列几种题型:
  
  一、概念原理题目
  
  例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在生物体内起作用
  B.反应前后自身无变化
  c.各类生化反应具有广泛的催化能力
  D.催化能力由酶本身的蛋白质决定,与处界条件无关
  这道题中有个基本概念酶,其内涵是指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特殊的蛋白质或RNA,外延则包括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值等)。酶由活细胞产生,但并非只在体内起作用,在体外环境中,只要条件适宜,照样能发挥同样的作用,选项c、D是针对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酶概念的处延而设定的。正确答案是B,酶是生物催化剂,同无机催化剂一样,反应前后自身不会发生变化。
  此类题目要求考生能准确掌握课本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概念原理题目要注意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分析,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复习时要及时整理笔记,尤其是一些亦混淆的概念,可以单独分类比较。
  
  二、是非判断题目
  
  例2.(2009年全国卷I)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源杂种。
  B.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C.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一致。
  D.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余来自父本的。
  解析:本题错误的选项很明显。题干问的是细胞质遗传,而正反交就是区分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重要方法。若为细胞质遗传,正反交的F1表现型不相同。所以答案是:C。此题考查教材中两种基本概念的辨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和细胞质遗传。这就要求在实际复习时要回归课本,基础知识要掌握的扎实。要注意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好复习过程中通过列表比较;同时平时注意积累相关概念的辨析。
  
  三、坐标曲线题
  
  例3.(2006全国卷Ⅱ)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图四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
  


  简析:解答本题时,关键是横向比较出四幅图中曲线表达含义的差别,然后去伪存真。首先四幅图的起点相同。第一次免疫发生后,因为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机体内的抗体水平应该有一个下降过程,故D项被排除;而前三幅图的最主要差别在于发生第二次免疫反应时机体内抗体的浓度不同,A图表示第二次免疫时抗体水平高,B图表示第二次免疫时抗体水平低,c图表示第二次免疫时抗体水平基本与第一次相当。这样根据免疫的原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可以知道,第二次免疫发生时,机体内应该产生更高水平的抗体,故选A。
  生物坐标曲线图类型很多,但无论怎样复杂的曲线,其关键就是数和形两大要素。数就是图像中的点——起点、转折点和终点等;形就是曲线的变化趋势,乃至将来的动态。
  
  四、表格题目
  
  例4.将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植物对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在35℃条件下该植物能生长。②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③在30℃条件下与在35℃条件下相比,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速率不同。④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在5℃条件下,该植物不能生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光照下吸收的CO2是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去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即净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在30℃条件下与在35%1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都是6.5mg/h,吸收量相同,所以合成的有机物也相同。每天交替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5℃条件下,该植物总体表现为吸收CO2,故能生长。答案:A。此题涉及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概念的区分。在复习时多注意重点名词的区分,相关题型的专项练习,注意对教材重点概念的理解。注意解决与实验相关的结果数据问题,常用比较的方法来处理,思考从多方面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五、信息题目
  
  例5.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话性都将受到抑制。
  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解析: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主要有两种形式: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是微生物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有速率。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因此A、B、D正确。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不一定会导致丙物质积累,以抑制酶①的活性。故c错误。题目信息告诉我们综合分析信息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复习时多注重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在通过阅读资料的时候,获取题干有用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平时多注重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
  高考选择题常用的方法:
  1、直选法:直接依据题意问题信息推导出答案,此法适用于解概念原理题。
  2、排除法:首先分析题意与选项的联系,然后逐个分析选项,确定选项对错,此法适用于是非判断题。此类题目经常会出现诸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或“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的问题。
  3、比较法:寻找题目主干知识,结合已有知识储备来比较。寻找异同,从而排除选项。常用于表格题。是非判断题。
  4、图文转换法法:把题目中文字转换成图像辅助解题。比如关于有丝分裂的题目,经常需要画出某时期的图像辅助解题。常用于图表图像题。
  5、计算法:直接依据题意计算得出结果。经常用在解遗传概率题,能量传递效率等题目中。
  最后要说明一点,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适合自己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这还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和总结,方法的熟练应用也需要大量的练习去巩固,同时更需要坚实的基础知识做后盾,没有好的知识储备再好方法也无法熟练应用。
其他文献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有效的时间内用有效的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根据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学习方法。    一、预习方法    首先是单词、词组、句型的预习。预习英语单词时,要做到读音准确,词义明确,词形明了,对于四会(听、说、读、写)的单词,还要求拼写正确。预习词组、句型和课文的重难点,可充分利用课后注释加以明确,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在预习单词、词组
期刊
[摘要]新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转变教学观念。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意义就在于它努力倡导新课程,体现新理念,有效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沟通,增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和信任。让学生能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真谛,在互动交流里点燃知识的火花,于探究合作中不断进步与提高。  [关键词]互动教学模式;英语教学;学生    互动式教学法,是Interaction和Situa
期刊
学习的成功是智力因索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包括智力、知识和能力属于心理结构系统。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情感、兴趣、意志、信心等,属于心理动力系统。人的智力因素是有限的,如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在小时候有智力并不高,但经过后天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动机的培养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因而在化学教
期刊
[摘要]农村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如下:学习习惯差;阅读内容中生词过多,使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往往半途而废。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无时不在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不能拓宽英语渠道,不能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大部分农村学生阅读时随意性太大,对阅读策略较陌生。针对以上问题,要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策略和阅读语感三方面人手。  [摘要]兴趣;策略;语感    英语阅读
期刊
二十一世纪到处充满竞争与挑战,提高国民素质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长期而艰巨,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作为中专教育工作者要尽快端正教育改革的方向,利用数学在中专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数学是中专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对于我们新时期的数学教育者来说,反映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重大任务。学习数学,意味着掌握一种用现代
期刊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的引入策略和促进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概念教学;教学应用    一、析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内容的核心和基石,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是学习物理学、理解物理公式含意、掌握其法则、规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掌握的一个关键。因此,
期刊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的过程。那么,作为贯彻实施新化学课程标准的主战场——化学课堂应如何应对?    一、创造和谐的教学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1、作为教师,要博学多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
期刊
化学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近年来化学教学改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就总体而言,长期的化学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重结果
期刊
向量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新增内容,包括空间向量和平面向量。向量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已经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同时也成为高考关注的热点。下面通过例题解析,再现向量在各方面的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