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食好,安全更重要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长到1岁左右,各种生活能力均有所提高,自然是令家长高兴的一件事。可新的麻烦又来了,就是孩子进食时喜欢“动手”。对于这种“没规矩”的行为,大多数家长都旗帜鲜明地反对,无不欲先纠正之而后安。
  最近又有了新说法:只要将孩子的小手洗干净,抓食反而有利于孩子日后形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孩子为什么对抓食情有独钟呢?原来抓食是宝宝学习吃饭的一个必经过程,与看书、玩耍没什么两样。宝宝喜欢用手与食物“亲密接触”,目的在于认识食物,了解食物的形状与特性,并逐渐熟悉它,最后掌握它。从科学角度而言,根本就没有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只是在于接触次数的频繁与否。事实上,也只有让宝宝反复抓拿食物,他们对食物才会越来越熟悉,日后挑食的可能性才会大大减少。
  抓食还可以增进孩子的进食信心,提升食欲。道理很简单,低幼儿的吃饭标准应该是愉悦,而周岁左右的宝宝亲手抓弄食物的过程,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愉悦,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愿意自己做事。所以有专家指出,只要将宝宝的小手洗干净了,让其“玩玩”食物有好处。
  不过,抓食虽然有利于宝宝的成长,但也有弊端,可能会将周围的一些危险东西当成食物误吞腹中,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安全问题务必列入家长的监护日程中。
  根据儿科医生的调查,最容易引起孩子误抓、误食的东西有—
  ●香 烟
  有些家长喜欢卧床吸烟,常将烟灰缸放在床边,从而给孩子误吃烟灰提供了条件。特别是烟灰缸中的烟头,如果又被水浸泡过,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大量溶出,致使孩子误食后引起中毒,出现呕吐、腹痛、腹泻、血压变化、心律失常、肌肉震颤或痉挛、精神兴奋或抑制等症状。
  应对措施:一旦发现孩子误食香烟,必须尽快清除口腔中的残留物,然后喝1小杯奶,再压迫舌根催吐。若家中有活性炭,可按每公斤体重1克的剂量让宝宝服下,以吸附消化道中的尼古丁,再送医院救治。
  ●防虫剂
  国内常用的防虫剂主要是含萘卫生球和樟脑球,主要中毒症状是呕吐、腹泻。卫生球中毒还可能引起皮肤黏膜青紫、头晕、乏力、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樟脑球中毒严重时则可出现痉挛、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应对措施:孩子误食卫生球,不可喂牛奶催吐,可喂茶水或白水催吐。由于误食樟脑丸可引起痉挛,所以不可在家催吐,而应及时送医院处置。
  ●干燥剂
  食品包装袋—尤其是为孩子准备的食品袋中,常放有一包干燥剂,目的是减轻食品袋中的湿度,防止食品变质腐败。干燥剂主要有两种,即氧化钙与硅胶。氧化钙俗称生石灰,误食后可能灼伤口腔或食道黏膜。硅胶呈半透明颗粒状,用作干燥剂时加入了氯化亚钴,吸水后变成粉红色,色彩很漂亮,常有孩子误食。
  应对措施:误服氧化钙干燥剂后,千万不要催吐,以免造成更大的灼伤,可立即口服牛奶或温开水,一般按每公斤体重10毫升服用,总量不要超过200毫升,否则可能诱发呕吐,并送医院处理。如果误服的是硅胶,不必处理。因为硅胶在胃肠道不能吸收,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对人体没有毒性,有惊无险。
其他文献
儿子鑫鑫今年5岁,长得壮壮实实,人也聪明,惟独惯于做集体中的小尾巴,令我头疼。比如儿童节,老师要求布置教室,小朋友们忙着贴壁画、拉花帘,鑫鑫却无所事事,还“振振有词”地说:“老师没安排我”;手工课上,老师让小朋友随意剪彩纸,有的孩子三两下就剪出恐龙来,鑫鑫只会摹仿别人……  老师暗示我,鑫鑫不积极参与活动、不自信、不敢探索,这些行为说明他性格中缺少“领头羊”的意识,长久下去,他会养成没有主见、随波
期刊
一、否定孩子的人格  烦   笨蛋   没用的孩子     二、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赖   我不需要你   把你送给别人   你可以不用再回来了   跟你爸爸一样,不像样     三、吓唬孩子,导致他的不安   叫医生给你打针   要跟学校的老师说   不让你到幼儿园(学校)去   叫警察伯伯来把你带走   让爸爸来骂你(打你)     四、不顾孩子的能力,做无理的要求   快一点   再做好一点
期刊
离开北京一个礼拜了,假期就快过完,6岁的儿子依然恋恋不舍,不肯离开老家长沙。直到最后,当他意识到耍赖的把戏已毫无用处的时候,才嘟着嘴巴,不情愿地跟我踏上了归途。这孩子特调皮,好在这次同行的还有弟弟和弟媳。我正为一路上有人帮忙照看这个“小麻烦”暗自庆幸,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火车站人山人海,人们肩扛笨重的行李挤来挤去。 186次列车刚进站,等车的人便蜂涌着挤到每个车门……  结果就是:弟弟和弟媳
期刊
秦重从挪威的奥斯陆市回国探亲,特意来找我聊天,聊来聊去,聊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了。  秦重的女儿也是今年才进的幼儿园。  幼儿园每天早晨7时30分开门,下午5时才关门,恰好与上班族的上下班时间错开,秦重觉得挺好。可没几天,他就发现了问题。  一天,从幼儿园接回女儿,秦重问她:“今天在幼儿园,老师都教了些什么呀?”“嗯……”女儿歪着头想了一会儿,奶声奶气地说,“玩秋千,认识了好多小朋友,有黄头发的,
期刊
  
期刊
上期的“主编手记”留下了一个“请听下回分解”:“具体应该怎样尊重儿童,请看下期的‘主编手记’和《孩子》杂志。”这期,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尊重儿童,是爱孩子的前提,是教育的起点。”这是我们在上期谈论的主要观点。既然只是前提,既然只是起点,也就意味着仅仅懂得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了解尊重儿童的内涵,以及怎样才算是对儿童的尊重。  有的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以为这是对儿童的尊重;
期刊
综观时下的食品市场,强化食品类型繁多,既有强化A、B、B2、C、D等维生素的强化食品;也有添加钙、磷、铁等矿物质的强化食品;还有添加蛋白质如赖氨酸、蛋氨酸等的强化食品。强化食品的品种也不少,如牛奶、代乳粉、饼干、饮料、面包、挂面、食盐、果酱……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强化食品的概念:在食品中补充某些特殊的营养素,称为食品的强化。添加的营养物称为强化剂,而由此制成的食品则称为强化食品。  那么,到底给
期刊
编前语:与家教大师对话,最先想到的是黄全愈博士。作为一个带着世界眼光审视中国教育问题的在美华人,2000年,他以《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掀起了中国素质教育热的狂风巨浪,此后又相继推出了《素质教育在家庭》、《家庭教育在美国》、《玩的教育在美国》、《生存教育在美国》和《高考在美国》等一系列的重头图书,以惊人的当量,引爆着中国家庭教育的热点,吸引着中国家长的眼球。  但奇怪的是,他一直没有给出素质教育的
期刊
随手翻翻杂志报纸,关于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最好,总是有太多的说法让我们无所适从。一会儿讲不能惩罚孩子,会有心理阴影;一会儿说太宠了会出现自私等现象;没几天,又有专家说就是受宠的孩子才养成了他们自信的特征……诸多的说法,背后都是某某国的心理学家经过多少人的实验得出来的。信还是不信?究竟该信哪一种?究竟要怎样去教孩子才是对的呢?  其实,任何一个心理学家的研究都有他自己的价值体系或信念,每一个研究指出的都
期刊
电梯里,一个4岁大的孩子,两只小手抱着一瓶饮料,小心翼翼地把嘴凑到瓶口,谁知瓶口一斜,饮料流到了衣服上。妈妈看见了,马上双目圆睁,柳眉竖起,当着众人的面大声斥责道:“你怎么这么笨,连喝水都不会,长大还能干什么?”孩子光顾着怯生生地看着妈妈,一不留意瓶子又一歪,又撒了些饮料到身上,妈妈一把夺过瓶子:“怎么生了你这个笨蛋,越说越撒,真气死我了……”   这一幕你是不是时不时可以看到?科学家斯蒂文·格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