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先导化合物E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研究

来源 :微生物与感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o200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评价抗结核分枝杆菌先导化合物E在体外抗H37Ra的活性,为新型抗结核药物筛选提供参考依据。应用96孔板微稀释法测定化合物E单独及与异烟肼(1NH)、利福平(RIF)联合应用时对H37R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肉眼未见细菌生长孔取培养物涂Middlebrook7H10-ADC平板,以没有细菌生长所对应孔的浓度为化合物E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采用棋盘滴定法计算分级抑菌指数(FICI),评价化合物E与其他抗结核药物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采用药物暴露法,将培养10d、6周的H37Ra暴露于不同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排CT(multi-detectorrow CT,MDCT)和MRI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0年10月期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送至我院检查及中山大学附
目的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cDNA3.0-RGC32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对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扩增RGC32的全长并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获得重组质粒pcDNA3.0-RGC32,转染SW48
目的探讨外周血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0月间40例结直肠癌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
目的通过表象训练进行腹腔镜缝合技能教学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量化评价,分析应用表象训练后对腹腔镜下缝合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方法 36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表象训练组、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