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堆里的“艺术人生”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CHUN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光明在出租屋内画油画

  位光明现在是“位老师”,而不再是“那个收破烂的”,这事发生得有点突然。
  他回忆,半个月里,自己接待了35家媒体的记者,生平被用中文和外语书写、转载:一位艺术家,白天收废品,晚上画油画,养活在老家的妻子和4个兒子。
  这故事打动了很多人。
  最近,他接到了300多幅画的订单,算一算得画到年底。
  位光明回忆,以前一个月能“成交”20多幅画,一幅卖300元,扣除画布、颜料成本和快递费,每幅赚200元左右。每月电费是一幅莫奈的《一束向日葵》,油钱得3幅库贝尔的《海浪》,老家4个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需要15幅毕沙罗、马里斯、希施金的作品。
  “有感觉”的时候,位光明能以每天两三幅的速度临摹那些受大众喜爱的大师作品,加上卖废品的收入,每攒够三四千元,就给妻子转账。上个月他出名了,画卖得好,转回家9500元,创了最高纪录。
  有人提醒他,“废品还得收”,那是“人设”,不能丢。他很赞同,但他还有自己的理由:“网络上这个‘火’也就一两个月,以后生意不好了怎么办?”
  他认为自己的绘画水平很低,但他似乎参透了人们关注他的理由:“可能是身份的反差吧,社会需要正能量,平凡之中总会有那么几抹亮色。”

“手艺和艺术是两回事”


  7月的一天,“画家”位光明照例去收废品。
  负重几百斤的三轮摩托车出现故障,位光明脱了上衣,推车回家。天黑了,气温还稳定在33摄氏度,不到5公里路,位光明推了3个多小时车,喝了3瓶水。
  在绍兴市越城区东堰村里,人们习惯喊他“老位”。他租的房子,门框最高处不到170厘米,美其名曰“谁进来都得低下高贵的头颅”。20平方米的房间,一半用来堆废品。废纸板挨着墙堆到两米高,再往上一点,悬挂着十几幅色彩艳丽的油画。来访者曾因此产生浪漫的联想:“老位世界里的艺术,就是比生活高出的那一点点。”
  在媒体为他还原的“艺术人生”里,位光明是“苦难画家”,是读《史记》《庄子》《战国策》的读书人。他不舍得买衣服,却买75元一支的英国乔琴颜料和175元一支的伦勃朗颜料,“他喜欢在风浪里画几只海燕,因为那就像他,一生不断迁徙,逆风飞翔”。
  “不敢称画家,手艺和艺术是两回事。”位光明毫不掩饰地回应,“那么虚伪干吗,画卖出去就是个生计,卖不出去就是打发寂寞的方式。”那么贵的颜料他不常用,有时候薄涂一层,感受一下。画海燕是因为他小时候读过高尔基的《海燕》,他对这种鸟没什么特别的情感。“我喜欢狗,黏人又听话,猫不行,嫌贫爱富的,养不住。”
  他此前的生活与“富”无关。因为贫穷,妻子生产时没去医院,位光明翻了翻书,自己接生。老家的回迁房6年前就盖好了,他拖到今年才交清房款。但没钱装修,房子一直空着。
  “画画是爱好,但更多是为了赚钱。”位光明不避讳提钱,“任何事情只要认真去做,都可以赚钱。”他想过得体面,“让老婆孩子过上好的生活”。
  他欣赏“苦”过的人,汉太史令司马迁、法国画家米勒。他看不上司马相如,“抛弃为他当垆卖酒的卓文君,是和陈世美一样的人”;他也瞧不起陶渊明,“为人消极,不敢面对现实”。
  他谈喜欢的画家,在各种采访、讲座里总是提到米勒,因为“米勒比我还穷,在没有灯的小房子里坚持画了27年,没有任何收入”。他嫌凡·高偏执,“就像我们中国人说的自命清高”。
  位光明自认为“从不清高”,只要能活下去,干什么活都行。他在砖窑推过车;在工地做小工,被欠了几个月工资;被传销团伙骗去云南,最后掰断厕所窗户的铝合金条逃了出来;他干城市基建,抡着铁锤砸过碎石,一天赚30元;他去山上挖沟埋电缆,挖一米赚60元;他养过猪,淘过大粪,在码头搬过黄酒……只有收废品这行,他做了十几年,“能赚到钱,也不用看人脸色”。

“都是垃圾”


  位光明会不厌其烦地向来访者讲述,自己经常在短视频网站发布画作,一名网站的工作人员买了画,还把画画者的故事做成视频发出来,引起了媒体的注意。
  和很多民间油画爱好者一样,位光明的艺术人生离不开网络。开始学油画以后,位光明就活跃在百度贴吧和微博中。绝大多数情况下,他发的微博只有自己回复,内容是4个选项的循环——“好”“好看”“好画”“画得真好”。他用小刀把那些无人回复的油画习作割破,再劈断,带到村口的垃圾桶旁烧掉,他说先后烧了500多幅。“连废品都不算,都是垃圾。”


位光明临摹的画

  他画画纯粹靠自学,但“老师”不少。他回忆,读小学时,曾把宣纸铺在《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连环画上,先摹再临,直到用毛笔勾边时手一点儿都不抖,再照着原图上色。他只记得《西游记》是刘继卣的版本,其他画册的出版社、画家名字都记不清了。
  过去几年,他也看了不少美术教学书,练习不同的握笔方法。“想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用笔方式,画出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绘画风格”,但“一直在瓶颈里出不来”。
  如今,位光明火了,但他一直提防着突如其来的成名和突如其来的记者。他怕“被捧杀”,不开直播,担心自己什么“干货”、才艺都没有,却有人打赏,伤了“读书人”的面子。“君子不饮盗泉之水,不食嗟来之食。做人要有骨气,我不能做网络乞丐。”
  镇里邀请位光明开“光明讲堂”,给村里的孩子讲“学习艺术的好处”。前一晚,他坐在出租屋的床上练习了一下,花了5分钟讲学艺术的经济回报,和“美”相关的,他想了半天,努力避开“物质”那层,讲了不到两分钟。“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就是有品质的生活。”位光明告诉孩子们。
  他也想抓住成名的机会,盼着名气能带来资源,“资源比钱重要”。但他有时又底气不足,担心自己不能持续发光。“我知道我水平还不行,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
  他在安静作画时会突然说一句,“艺术这个东西永远不会拒绝任何人爱它”。但半瓶啤酒下肚后,他又说一句,“艺术就是为了炒作价格,就是为了增值,卖得出去就是生意,卖不出去就是艺术”。
  他鼓足勇气回绝了一位纪录片导演的邀请。“我没那么多时间,要过生活,要养一家人的。”对他而言,更急迫的还是那些订单。让那些已故大师的名画从自己笔下快速流出,变成老家新房子里的瓷砖、水龙头、燃气灶,变成儿子们的学费和一家人的生活。
  (四 荒摘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7月21日,本刊节选)
其他文献
杜甫写过很多首赠李白的诗,其中一首的两句:“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他写两个人的感情,一见倾心。在什么情况下杜甫跟李白一见倾心?  李白这个人很自负。大家都去参加科举考试,考三四次都考不上;有的人考到满头白发,才考上一个进士。李白不去考,他要等皇帝来请他,而他果然以诗才打动了皇帝。  李白天下闻名,所以他不用考试,皇帝就来请他了,而且亲自接见他,用很高的规格来招待他——给
期刊
晚风吹送着  在风里我听到一位小贩的叹息  一对情侣的欢笑  我听不到日子的逝去  人行天橋上走过更多的我  心藏疲倦,又携带希冀  霞光在眼里溢出来  像盐水,又像彩虹  我像一位送水工  在路灯下,扛着落日回家  (晓 枫摘自作家出版社《新的一天》一书)
期刊
“忙碌令我快乐”,真的吗  汉语的博大精深,从“忙”这个字就能体现。当我们说别人“忙”的时候,往往会积极化这个字的内涵,比如所谓的“大忙人”,言下之意是对方被很多人和事所需要;而当主语是自己时,“我很忙”又总传达着焦急、疲劳之类的负面情绪——这既是“忙”在语言层面的复杂性,也间接说明,忙碌的是自己还是别人,会影響到我们到底能不能客观看待这件事。  事实上,人类并不抗拒忙碌,尤其是主动忙碌。对当代人
期刊
苏炳添  2021年8月8日,东京奥运会正式落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以38枚金牌、32枚银牌和18枚铜牌圆满收官。除了优异成绩令国人振奋,奥运健儿多元的美丽也令人瞩目。有网友发文感叹,奥运会教人们摆脱了“贴满标签的审美观念”。  33个大项、339个小项,各种肤色和身材的运动员同场竞技,奥运会不仅没有传播身材焦虑,反而激励更多国人强身健体,践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号召。速度之美  北京时间
期刊
我们这代人,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观念,就是国家应该承担老百姓的生活福利,像医疗、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等。这个观念,一般被认为源自西方国家。其实在西方,福利制度是一种现代产物。一直到19世纪后期,德国时任首相俾斯麦才提出建立面向大众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后又经过一系列的发展,1942年,英国发布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才提出全面建设福利制度。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这套制度在西方运行才几十年,就产生了许
期刊
生命是闪耀的此刻,不是过程,就像芳香不需要道路一样。美是唯一的真实,当它到来时,一切都形同虚设。  我感觉最明澈的时候,我像成了空空的走廊,风吹过去,在另一边就产生了花朵和万物。  那是一个多好的晚上,云像鸟一样睡觉,夜深蓝深蓝。告别的时候天快亮了,高高的麦地有一层层清晖,像等待拉开的窗帘。鸟一声声叫,树一点点高,你不知道你有多美。  (楓林晚摘自河北教育出版社《顾城哲思录》一书,汪钰元图)
期刊
当善良变成一场秀  先说说作家斑马的真实经历。  斑马的同学A的母亲突患白血病,很不幸。但万幸的是,A的父母均有医保和退休金,她本人的收入也还可以,有房有车。  但是A的第一反应,不是带母亲做进一步检查,而是迅速在微信朋友圈求助,声泪俱下地讲述母女情深,恳请大家给她母亲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和A关系不错的同学立刻建了捐款群,有人带头,群里的同学立马争相发出慰问,陷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的氛围。
期刊
在师范学校读书时,老师反复叮嘱我们:“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因为这句话,我一直很用功,毕业时踌躇满志,但被分到学校里,有个老教师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别看你有‘硬本子’,总有你不认识的字,我教你一招,假如遇到不认识的字,你就说我与老教师商量一下。”  村里人大都听说学校分来一个有“硬本子”的教师,而且只有十八岁,“像个初中生”,便跑到我的办公室来看我。他们看了之后还不放心:“怎么这
期刊
2021年7月20日下午,郑州突降暴雨。  李兰(化名)见天气不太好,就提前去幼儿园接外孙和外孙女。回家途中,車刚刚开到创业路、普惠路路口,及膝的水流就将车冲停在路中央,还熄了火。李兰尝试重新发动车子,几次都没成功,车门也无法打开。此时,大水已经淹到车门位置。李兰一边冷静地安抚车里的孩子,一边拨通了女儿杨晓杰(化名)的电话。  “那天雨那么大,我接到母亲的电话说车被困在路中间,已经进水了。作为一个
期刊
1  我跟朋友在市南郊合办了一个小机械加工厂,厂子和仓库隔着一道巷子,平时需要留人看管,我就给在老家的老爹打电话,说:“你来帮我看仓库,我每月给你开三千块钱工资。”  老爹坐长途车过来,见面第一句话就是:“老子不要你的钱。”他的理由是,如果拿了我的钱,就是在给我打工,成了儿子的手下。而不要工资,性质依旧是老子在替儿子解决问题。  老爹年轻时在部队工作,转业后被分配到机关,一直干到退休。这种在小县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