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核与非结核梗阻性肾积水形态差异的影像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z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结核性肾积水与非结核梗阻性肾积水的形态差异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6年11月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腹部CT增强扫描,并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肾结核性肾积水患者33例及非结核性梗阻性肾积水患者37例。测量患肾各扩张肾盏的最大径和最大面积、肾盂前后最大径及肾门水平肾盂面积,计算每例扩张肾盏最大径及最大面积的标准差、扩张肾盏最大径的平均值与肾盂前后最大径之比、扩张肾盏最大面积的平均值与肾门水平肾盂面积之比,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间的差异。将2组肾盏与肾盂最大径和最大面积之比值描绘ROC曲线,计算诊断结核性肾积水的最佳临界点。

结果

肾结核组与非结核组患者扩张肾盏最大径的标准差、扩张肾盏最大面积的标准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组扩张肾盏最大径的平均值与肾盂前后最大径比值及扩张肾盏最大面积的平均值与肾门水平肾盂面积比值大于非结核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扩张肾盏最大径的平均值与肾盂前后最大径的比值诊断结核性肾积水的ROC下面积为0.87(95%可信区间0.77~0.94),最佳临界点为0.73,诊断敏感度为81.8%(27/33),特异度为81.1%(30/37);扩张肾盏最大面积的平均值与肾门水平肾盂面积比值诊断结核性肾积水的ROC下面积为0.90(95%可信区间为0.80~0.95),最佳临界点为0.42,诊断敏感度为81.8%(27/33),特异度为86.5%(32/37)。

结论

肾结核的肾盏积水扩张较肾盂扩张更为明显,扩张肾盏的大小差异明显;而非结核性梗阻性肾积水的肾盂较肾盏扩张更明显,扩张肾盏的大小较相近,有助于结核性与非结核梗阻性肾积水的鉴别。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腰椎MR定量磁敏感图(QSM)评估正常人骨质疏松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健康志愿者105名。所有志愿者均行腰椎MR定量QSM及定量CT检查,分别测量L3椎体QSM值及骨密度(BMD)值;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BMI,同时记录腰围、臀围。将受检者按欧洲体模骨密度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并按年龄分为5组,21~30岁组(27名)、31~40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类缺血样强化方式的发生率、MRI影像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经心脏磁共振(CMR)确诊为HCM患者1 411例,明确有延迟强化的患者465例,其中类缺血样强化(以心内膜下强化为突出改变)24例。CMR图像经后处理分析,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内膜下钆对比剂的延迟强化(LGE)体积分数,按照美国心脏学会(AHA)1
目的研究多次使用线性钆对比剂后,小脑齿状核、脑桥和脑脊液在MR平扫T1WI上的信号强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49例连续进行至少4次MR增强检查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多次增强检查前后均进行了颅脑MR平扫检查)。在多次增强前后T1WI上测量齿状核、脑桥及脑脊液的平均信号强度,计算齿状核/脑桥、齿状核/脑脊液的信号强度比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同一患者多次增强检查前后T1WI
目的运用特征追踪技术(FT)测量正常青年志愿者心脏MRI电影成像上心肌短轴各节段的径向与周向应变参数,分析左心室心内膜短轴应变运动的规律,建立径向与周向应变峰值和达峰时间(TTP)参考值范围。方法2015年3月采集29例年龄24~34岁的健康志愿者的心脏电影图像,包括左心室基底、中部和心尖3个典型短轴层面,采用心肌特征追踪软件TOMTEC对MRI电影图像进行分析,获得心脏除心尖外16节段的径向应变
目的探讨相同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时,不同管电压对表浅敏感器官(晶体、甲状腺和乳腺)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管电压自动模式(CARE kV semi)下,结合适宜的定位像和扫描中心,对头颈部和胸部模体进行常规CT扫描。在相同的CTDIvol下,管电压分别选取70、80、100、120、140 kV,每种管电压下定位像扫描3次,再进行1次螺旋扫描。头颈部模体在眼眶中心及第五颈椎(C
目的总结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及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0例RD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本组患者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DR检查;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0例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8~54(32±16)岁。8例患者白细胞及红细胞沉降率正常;8例表现为无痛性肿大淋巴结或肿块灶,其中4例伴发多系统受累;淋巴结型3例、结外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支架误值入假腔的判断及再次腔内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腔内修复技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手术支架误植入假腔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8~52岁,2例为急性期Stanford A型夹层行主动脉置换加支架象鼻技术,术后当日患者出现脏器缺血及内环境紊乱,经急诊主动脉CTA证实支架植入假腔;2例为亚急性期Stan
期刊
期刊
目的介绍采用脂肪块封堵囊颈治疗骶管Tarlov囊肿的手术技术,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在陆军总医院(42例)、清华大学玉泉医院(14例)及河北省丰宁县医院(3例)神经外科采用脂肪块封堵囊颈术治疗的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患者,共59例。手术要点是切开囊壁,寻找穿行于囊肿的神经根及囊颈的囊肿端开口;切开囊颈,用脂肪块填塞囊颈予以缝合重塑囊颈和神经根袖套,使得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