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有效途径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donal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化。新课改以来特别强调的是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学习起点、是贯穿在学习全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未生成问题,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情境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下面笔者就此浅谈几点体会:
  1 创设宽松学习环境——使学生“敢问”
  长期以来,受旧的教育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师一讲到底,还有大部分教师怕学生节外生枝,怕学生提问打乱自已的教学计划。而忽视学生的发问,特别是基础差、胆子小的学生,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更是不容易,因为他们要承受被老师指责和同学叽笑。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互相尊重、知情相融的师生关系氛围,即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敢于提问题的宽松环境。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中的相向而行,相背而行问题上,为培养学生的胆量,我特意请了平时胆小的同学上台表演,其中一位同学上台后情绪紧张,不知如何走好,我微笑地鼓励:“别怕,相信你会走得很好!”同时允许她重复几次。最后,这位学生终于在老师的期盼中成功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样一来学生既锻炼了胆量,又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积极心态,而且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 巧设愤悱学习环境——使学生“想问”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需要指向某一具体对象,产生达到目标的欲望时就形成了探索的动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那么他参与探索活动的动机就愈明确,他在探索活动中能表现出比别人更高的积极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诱发思考那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促使学生问题意识自然而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他们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先跟学生做猜的游戏:“你们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只要讲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就能马上说出另一个角的度数。”学生一一验证果然如此,并产生疑问很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求的?,此时老师追问:你们想提什么问题?学生便纷纷提出所要提的问题:①怎样才能求第三个角的度数?②为什么要知道两个角的度数,才能求第三个角的度数?③三角形内角之间有什么联系?等等。又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教师先让学生说出一些数,老师就能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如137、216、27、69、7……,学生根据老师的判断,进行验证,果然像老师所判断的那样,于是学生就有了疑问,且纷纷提出:①老师你怎么不用算就知道它能不能被3整除?②老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③老师请把你的法宝教给我们吧!④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等等。这样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也就有了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就能进行自觉主动地探索问题了。
  3 创设开放学习环境——使学生“善问”
  新课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的体现,在新知探索中主体参与水平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学生提问的情况如何。因为,好的问题能给学生思维以方向和动力,所以,在新知探究中,教师要创设开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质疑机会,这样使学生在思维中提问,在提问中思维,真正达到知之“善问”。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改变传统中那老师讲学生听或师问学生答的被动状况。如教学“分数化成小数”时先出示下列一组数: 25 132016 22523421 让学生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并且进行分类(一类能化成有限小数,另一类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把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筛选,选出有关的问题:①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征?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是跟分数的分子有关,还是跟分母有关?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有没有规律可循?等问题进行思考直到学生独立获得知识。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提问题、爱提问题、善提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好学、乐学、创学的主动学习体现。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自然就会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其他文献
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弹指一挥间,教了二十九年的书,也做了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也遇到了一批又一批不计其数的后进生。这当中,有喜有乐,有苦有忧,令我难以忘怀。但不管怎样,始终令我坚信的是我是一名教师,是一名班主任老师。我是教育者,领路人,我不但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也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此,我必须在教育教学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后进生,我都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去
期刊
在新课改大潮的洗礼下,我不断反思我的教育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和思想。作为班主任的我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不仅要教好文化课,更要当好学生的引路人。俗语说:“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愿意学习”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爱学。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东西是能满足好奇心、能玩的东西,因此,教师要以新的知识,新的学习方法并伴以有趣的形式来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愿意
期刊
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和关键所在。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做好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班主任自身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需要。  班主任平时与学生接触最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关键词】创造性;审美教育;德育教育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
期刊
很多优秀的教师介绍经验时都提到自己如何处理学生关系的技巧,其实这已经成了能否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的必备条件,不会处理师生关系的教师,不仅自己事业是不成功的,对学生所造成的伤害也是远大,甚至终生的。  报告会上,有的老师的经验是:批评学生时,我总是先挑优点说,然后,告诉他,你有这么多的优点,就是有一点——如果改正,就完美了。有的教师说,火上来的时候,我会说很多不中听的话,但一旦冷静下来,我能做到主动找
期刊
“无论做什么事,人们总是希望成功,大概没有人甘愿失败,那么请记住成功的秘诀是自信心,只有自信才能成功,你想做一个成功者吗?请从瑞起对自己充满信心吧!”以上是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段话,因为我相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只有自信的人才能成功!也正是上述这番话,启迪了一个个学子走出偏僻的农家小院,踌出了低矮拥护的平民区,迈进了东北师大、北京邮电学院等高等学府,跻身于硕士生、博士生的科技先锋行列,在各条战线为祖
期刊
语文,是基础学科,更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而文章是它传授知识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手段。它更能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使学生情操得以陶冶。因此,语文教学在教育学生怎样做人以及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方面比其它学科更有优势。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在语文教学中做到这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供大家思虑:  1 教师的讲  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的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对所学的文章进行精彩的分析与点拨,使
期刊
各学科都有本学科特定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特点。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据此,我认为,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素质的教育大纲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
期刊
激情是语文课堂最好的营养品,一节精彩的语文课需要老师的激情来灌溉。缺乏激情的语文课堂只是一潭死水,学生的学习被机械化,老师的教学也无生趣。相反,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却惊涛拍岸,卷起千层浪,有声有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该从何处去寻找语文教学的激情呢?  1 语文激情源于文本  文本的激情,首先蕴藏于作品所描绘刻画的大自然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湖泊献给长空的激情;“野芳发而幽香,佳
期刊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注重提高个人品德修养,结合时事政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课堂教学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为一名农村的思想品德课教师,经过几年艰难的课改实践,我认为在思想品德课中要全面高效的进行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