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城市建筑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_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现代化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使建筑工程从传统的模式转向装配式模式。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减少了施工时间,同时提升了施工安全可靠性。为了促进装配式建筑的高质量发展,加强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可以克服施工中的不足,进一步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满足预期要求。装配式建筑成为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其特点是节能与环保。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参与各方的共同工作,BIM技术可以解决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弱点,在建筑施工阶段的应用,提高了资源的配置,进一步提高了装配式建设整体的施工质量。对BIM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装配式建筑应用BIM技术的重要价值,并提出在施工阶段的具体应用。
其他文献
对预热器存在的问题和现有的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论证了工业机器人在预热器维护中的可行性。通过设计具体的工业机器人方案,介绍了其工作流程,并和常规维护方法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在预热器维护中能够解决人员的安全问题和劳动强度问题,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目的细胞因子在感染性休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志物,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相关。但相关的大规模临床资料主要来自于成人。关于儿童,尤其是血液病儿童感染性休克过程中的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不多,缺少大样本的临床资料。故本课题组分析了我科感染性休克病例的细胞因子谱改变,已探索它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05年10月至2010年8月期间我院血液肿瘤科休克病例96例。患儿在发热
会议
背景及目的:嵌合抗原受体(CAR)修饰的T细胞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颇具前景的手段,在淋巴系肿瘤的治疗中均取得了具有令人欣喜的疗效。细胞因子被广泛应用于CAR-T细胞扩增和治疗过程,以IL-2最为常用。目前尚无系统性研究比较各细胞因子对于CAR-T细胞最终抗肿瘤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拟比较不同细胞因子(IL-2、IL-7、IL-15、IL-18和IL-21)对体内外CAR-T细胞的扩增效率和抗肿瘤活性的影
会议
目的 对个性化护理在先兆早产孕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加以探讨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1月接收的先兆早产孕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
主要阐述在目前大多数货场和专用线尚未安装超偏载检测装置,不具备检测货车偏重和偏载的情况下,如何使用便携式货车轮重测定仪检测货车轮重,在装车地点判定货车是否偏重和偏载,从而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装车地点,真正做到装一辆重车,保一路平安。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联合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80例于2018年6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进行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接受振动排痰联合心理干预,对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血氧分压(PaO2)、动脉
现今大量结构复杂的车身焊接设备被应用于焊接自动化生产线上,这类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不仅会导致生产中断,也使得维修工作变得更加复杂,难以快速恢复生产。因此,需要对故障进行提前预测,以便提供预见性的维护措施,以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系统可靠性。本文基于知识工程的视角,并结合车身焊接设备运行数据呈时序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的车身焊接设备预测性维护方法,并建立了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实现了对
目的 研究豫北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等26个变量,根据其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47例)和未感染组(201例);采用T/χ~2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糖尿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48例老年糖尿
<正>锚定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全省各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谨记安全是底线、是红线、是生命线。一年来,贵州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严密细致做好各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立足“防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打通市域社会治理的“任督二脉”,创新构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