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儒學案》清刻本及版本源流

来源 :古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儒學案》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黄宗羲所撰寫的一部學案體著作,在學術史上久享盛名.本書在清代曾有十多個刻本,彼此關係錯綜複雜.本文通過考察清刻各本藏品及相關著録、論述,歷述了各版本的刊刻、流傳等情况,並結合近年來古籍普查中新發現的刻本梳理了版本源流.
其他文献
在山东青岛魏世杰的家中,采访间隙他几乎没有歇息,时不时会到女儿卧室里看一眼,看到女儿魏海燕安然无恙地呆在屋子里,才回过头来喝口水,闲聊几句。整个采访过程中,魏世杰不曾
文章對《西遊記》“破爛流丢”之“流丢”的現有形容詞性釋義提出質疑,認爲“流丢”是個無實義的詞綴,本身不能單獨成詞表義,它只有粘附在詞根“破爛”上,與詞根一起構成形容
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是施行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
李济先生是现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他组织与领导了殷墟和城子崖等著名遗址的发掘,在中国开创了科学的考古学,是中国考古学的主要奠基人。李济先生一生从事学术活动,著
“考”具有表示“官吏任職的一個時間計量單位”的時量詞義.唐以前“三年一考”的考課制度使得動詞“考”所藴含的時間量爲“三年”,“考”具備了表示“考核周期”的時間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许多的地方都离不开英语知识,比如在阅读书籍、报纸杂志以及药物的说明书、化妆品的说明书以及查询的技术资料等等,都已是英文的字样,可见英语在日
由曾昭聰教授精心點校的《談徵》一書於2020年3月份由中華書局出版.這本書從底本、參校本的選擇,逐字逐句標點,錯訛的改訂、校正,再到出版問世與讀者見面都凝聚了點校者大量
期刊
近年來,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迅速發展,我國在現代漢語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較爲優異的成績,但是在古籍數字化的古漢語處理方面還較爲薄弱.通過對中國知網資料庫收録的古漢語自然語言
《正誼堂全書》是一部大型叢書,清康熙年間張伯行編,同治年間左宗棠重編,同治至光緒間楊浚續編校訂,刻於福州.張伯行原編爲五十五種,左宗棠重編增至六十三種.左氏命楊浚爲總
《〈尚書〉學文獻集成·朝鮮卷》是輯録了朝鮮時代學者用漢文撰寫的《尚書》學文獻集成,包括著作33部,單篇文章104篇,詩歌23首,涵蓋了大約從西元14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