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小鱼在乎!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ne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既然人的一生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也可以不斷成长,那么就不该用“固定型思维”的方式去看待人生中的那些阶段性失败,更不该用自己某一阶段的过失与失败去禁锢自己的一生。在3个有哲理性故事的陪伴下,通过咨询、整理、复盘,记录自己与心理咨询的一段旅程,也记录自己的不断成长,同时,学会感恩、学会敬畏,学会爱与陪伴,并找到人生幸福的方向和意义——做一名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心理教师。
  〔关键词〕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职业生涯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7-0057-03
  时光荏苒,我已经在心理教师岗位上工作了9年。我主要的工作有两大块:班级团体辅导或全校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在这里,回头看走过的路,在三个具有哲理性的小故事的陪伴下,记录自己与心理咨询的这一段旅程,让自己成长为一名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心理老师。
  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2010至2012年是职业生涯的开始,我分享这则寓言小故事: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比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
  看着这个故事时,我觉得我就是那棵愤愤不平、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的苹果树。而这个故事,也可以用心理学理论来进行解释,即斯坦福大学的行为心理学教授德韦克提出的两种思维理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相信我们出生时带有固定量的才智与能力。采取固定型思维的人倾向于回避调整与失败,从而剥夺了自己过上富于体验与学习的生活的机会。而成长型思维是一种以智力可塑为核心信念的系统的思维模式。它相信通过练习、坚持和努力,人类具有学习与成长的无限潜力。2010年7月,高校毕业后进入中学工作的头两年里,由于向校长申请在高一开课的请求被拒绝,我只是被安排在办公室做行政工作。那段时间,我几乎远离我的专业,成了一个不学习的教师,下班后,我痴迷在绣十字绣的细节中……这时的我是固定型思维,同时,我看到的也是一个孤独、无助、无援、 拒绝成长的自己。我想改变,但是我不知道从哪开始,直到听到“皮鞋的由来”!
  二、皮鞋的由来
  2012至2015年是我职业生涯的转折阶段,我分享这样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着双脚走路。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国王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只是为了自己,还可造福他的人民,让大家走路时不再受刺痛之苦。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多少。虽然根本做不到,甚至还相当愚蠢,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摇头叹息。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建言: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国王听了很惊讶,但也当下领悟,于是立刻收回成命,采用这个建议。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改变世界很难,要改变自己,则较为容易。不能改变全世界,就先改变自己——“将自己的双脚包起来”,改变自己的某些观念和做法,以抵御外来的侵袭。当自己改变后,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着改变。
  这时是我工作的第二年,市里对心理健康教育也不知道怎么做,组成一个专兼职的12人团队到马鞍山、上海等名校学习和考察。结束后,在市里召开研讨会,会上我做了专题发言“打开心结 解开心锁之构建高效心理咨询”,跟与会者分享了上面的故事。从故事中我领悟到,要改变的是自己。研讨会结束后,我开始准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那段时间,最重要的事是看专业书籍,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那种踏实、勤奋、努力的状态。同时,经过与学校协商,我有了一个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了一些简单的硬件。其他,我就没有什么要求了,因为我知道,在咨询室中,最为重要的是软件——心理咨询师。我觉得这两个方面对我来讲是做心理咨询的起点,一方面,无论外界怎样,我的内心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我尽可能参加市里组织的研讨会,或者其他机构组织的培训学习;同时,我一直坚持做心理咨询。幸好,随着积极心理学兴起,我的认识逐渐加深。
  第一,需要不断更正心理咨询的定位,即从疾病模式向预防模式转变。学校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正常学生和一些轻度问题学生,及对严重问题学生的鉴别和转介的工作。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心理咨询室成为一个学生(或者老师)愿意去、经常去的地方,而不是还要想想,还要考虑别人的眼光,才敢偷偷摸摸地走进去的地方。
  第二,无论有多少心理咨询技术,高明的咨询师是用于无形中的有形,即他能综合、灵活、娴熟地运用这些技术。正如心理咨询影片《心灵捕手》所传达的理念:最高境界的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把自己作为工具,去开启来访者的心灵。所以说,咨询师能走多远,他的求助者才能走多远。
  第三,咨询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最为重要的在于你擅长用哪种途径来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培根说:“我们不能像蚂蚁,只是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自己肚中吐丝;而应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蜜来。”
  2015年,这是我做心理咨询的转折点。因为我做了件事——将近5年的咨询案例进行梳理并选取了55个案例装订成册,取名为《咨询 记录 成长》。因为这本册子,一方面,得到了大家对我工作上的认可,并获得了校领导及教育局领导的赞赏和荣誉(成为市级心理骨干教师);另一方面,我觉得整理即学习,整理即反思,整理即成长。   在整理个案的过程中,我遵循“真诚”的原则,我把做得失败的案例也放在小册子里,其实,这也是自己从固定型思维到成长型思维的一个转变。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在于我们的辨别和选择,在于我们能否吸收和融合,这样的话,我们会达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境界。
  在整理中,我有更多的体会:来咨询的都是一些清楚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人,他的做法是聪明的,因为他相信有一个人会在灯火阑珊处等待他,一起陪他走过困惑,有时需要的是倾听,有时需要建议,有时懂他,有时理解、信任、鼓励他……这样想真不错。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只有有思想的人,才会更好地关注自己的心,才会让自己的心获得无限自由,从而怀揣梦想去实现自己。世界不是平的,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一直会面对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去解决问题。如果一个人解决不了的话,为什么不邀请一个懂心理的人,陪你一起来想办法呢?因为心理咨询师的职责是让你更快乐,更幸福,所以当你有困惑,又解决不了时,想到找这样一个人,也许这就叫防患于未然吧。而不是要等到“病入膏肓”时才想到求助。在整理中,不断有想法出现冲击着我,或者说又有好多灵感出现,也可以说是创意的一种提升吧。
  2015年以后,我的咨询量逐步攀升,那接下来会听到什么故事?我们来看看吧!
  三、这条小鱼在乎
  2016至2019年是我职业生涯的成长阶段,我要分享这样的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就会干死。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我们每一个人,都将在这里学会如何去拯救生命。虽然我们帮不了全世界的人,帮不了全中国的人,甚至帮不了一个省一个市的人,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帮一些人,我们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因为我们的存在,他们的生活从此有所不同——我们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我们能够做并且一定会做得到的。
  当我听到这个故事后,这个故事一直留存在我的脑海中,不会忘却。因为这是我持续做心理咨询的动力和心中的愿景——“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这也是我为什么每隔几年就要整理有代表性的案例。每一次的整理总有意外惊喜。2019年9月在《咨询 记录 成长》(Ⅱ)的小册子完成时,我写下:我觉得与其说是改变心理咨询的态度,不如说是因为咨询师成长了,所以用更加开阔的视野来看问题,想问题。
  以前,我个人对心理咨询的看法是:心理咨询是一个奢侈品,只能做到“雪中送炭”。现在,我对心理咨询的看法是:心理咨询是一个必需品,它既可以做到“雪中送炭”,又可以“锦上添花”。能够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很美好。“雪中送炭”是什么时候?是来访者有困难的时候;“锦上添花”是什么时候?是来访者得意扬扬的时候。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这是因为我们学校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还有很多的人认为“我们班上没有学生来咨询,就很开心”。 然后,见到心理老师,懒得搭理。而真正的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他们会邀请不同的优秀人士进班做讲座。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懂得什么是“锦上添花”。当然了,我已经从那个郁郁不得志、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的“苹果树”获得蜕变,我内心的声音坚定地说“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这也是一种成长。 在这次的小册子整理中,我成长、成熟的标志是学会感恩和找到方向,拥有不断成长的力量感与幸福感。
  以下摘录两段小册子中的小结: “如果不知感恩,你能使用的力量非常有限,因为让你与力量联结的正是感恩。你感谢你所拥有的事物时,无论它们有多小,你都会得到更多那样的事物。感恩是生命中强大的倍增器。”看见这一段文字,让我拥有的是力量感,因为一旦拥有力量感时,就不会孤單和恐惧,而这种力量感的源泉是感恩。一路整理而来,我真的非常感恩我所有的来访者,正是因为有你们,我才能够成长,我才能够拥有更多的力量…… “当你爱上生命时,每一种限制都会消失,你破除了金钱、健康以及你在人际关系中的限制,体会到喜悦;当你爱上生命时,就不会有任何阻力,而且无论你喜欢的是什么,几乎都很快就出现在你的生命里。”是的,我感恩这份事业,因为这是一份爱与陪伴加感恩生命的事业,所以我敬畏,所以我更加地学会感恩……不会忘记“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从“做一个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到“皮鞋的由来”,再到“这条小鱼在乎”,我已经认识到:如果说之前的错误和失败与我自身的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么现在的我依然有机会去学去做,去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既然人的一生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也可以不断成长,那么我就不该用“固定型思维”的方式去看待人生中的那些阶段性失败,更不该用自己某一阶段的过失与失败去禁锢自己的一生。通过咨询、记录、整理、复盘,学会感恩、学会敬畏,学会爱与陪伴,并找到人生幸福的方向和意义——做一名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心理教师。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怀宁新安中学,安庆,246122)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其他文献
〔关键词〕家庭教育;亲子沟通;英雄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2-0077-02  2018年央视春晚,贾玲团队带来一个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的小品——《真假老师》,受到广泛好评。小品讲述了一个“乌龙家访”的故事,里面引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学校的教育不能缺少家庭的配合,家庭才是一个人学习做好事的起源之地。”孩子的成长,不只是学校的
[关键词]百工坊;积极心理教育;生命教育    一    2005年9月,江苏省吴江经济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在吴江市的运东(京杭大运河以东)开发区成立。学校所在地——庞山湖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区域:该区域是解放前数以万计的苏北难民的迁集地。直至解放初期,该区域仍是在经济与文化上和周边原住民地区存在着迥然反差的“棚户区”。长期的艰苦生活,致使当地家庭教育普遍保留了旧社会对待下一代的非打即骂的粗暴施教现象。
〔摘要〕本案例的辅导对象是一名缺少人际支持系统,自我认知匮乏,学习力不从心,身心倍感疲惫和压力的初二女生。心理辅导过程中,(1)采取共情、积极关注等咨询技巧,协助孩子纾解“手机事件”引发的抑郁焦虑情绪,重点发掘孩子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引导孩子关注自我的感受和需求,具体化自我认知,构建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2)引导孩子尝试从学习时间、学习技巧和学习效率三个方面对学习过程进行关注,以求通过持续改变学习过
叶华文,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心理专职教师,中学心理一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中级沙盘游戏教育指导师,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参加2017年广东省“强师工程”心理专职骨干教师第一期培训。现任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精英工作室秘书,培英高级中学科研小组核心成员。工作以来,多次获得校“教研先进工作者”“学生社团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教师”“优秀党员”“新疆生结对优
〔关键词〕焦虑;高中生;个案辅导  一、抑制不住的担心  “老师,你一定要帮帮我儿子!”远的妈妈打通了我的电话。第二天,在妈妈的陪同下,远出现在我的面前。他胖胖的,脸圆圆,个子很高。我请他们就坐,远对我点点头,安静地坐下,看起来很是文静。  介绍了一下辅导的基本情况后我征求远的意见:我们谈话的时候希望妈妈在还是让妈妈先出去等。远与妈妈交换了一下眼神,伸手拉住妈妈:“妈妈还是在吧。”壮实的他这一刻更
〔摘要〕角色扮演技术是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把它应用到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当中,能够起到展现问题冲突、培养同理心、舒缓学生情绪、加强社会技能的作用。  〔关键词〕角色扮演技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1-0036-03  台湾学者李坤崇认为,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以全班学生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借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小马(化名),男生,16岁,高二文科在读,喜欢读书和写作。第一次咨询前两个月在某三甲医院精神科做诊断,诊断结果为:中度抑郁与中度焦虑。抑郁与焦虑症状已经影响到他的学习,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没有动力、心情写作业,为了缓解症状停课半个月外出旅行,但效果不佳。存在自伤行为,在身体症状发作时会捏自己的胳膊内侧,用笔戳自己的手掌。有自杀念头但未曾实施,多次在咨询中表露:“自己在不在这
〔摘要〕问题是通向理解之门的钥匙。来源于学生切身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对这些问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进行分析,能够引发有质量的关注。问题解决导向的心理健康微课正是以此为主线,通过对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聚焦、分析、解决,进而达成教学目标。内容设计要求短小精悍,焦点明确,解读合理。问题解决导向微课要求具有问题聚焦贴合学情、问题分析理论科学、问题解决具体可操作的特征。其核心是以问题为引导,以解决问题
〔摘要〕关于价值观探索的生涯教育课应该怎么上?除了呈现价值观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本文从六个方面探索了高中职业生涯教育课上应该如何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生涯教育;价值观;教研活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9-0064-02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五早晨,上海市崇明区高中心理教师们观摩了一节主题为价值观探索的生
〔关键词〕性别意识;性别平等;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0-0044-03  【活动背景】  中小学开展性别平等教育,是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目标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创新实践。积极推动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把性别平等理念的种子植根孩子心中,有利于培育具有男女平等价值观的新一代。  【活动目标】  1.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