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肺结核误诊分析

来源 :中国农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结核在我国仍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以呼吸系统症状而起病,但少数无呼吸系统症状者则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们遇到的30例分析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全部病人均作了X线胸片检查,且有痰菌检查或/和OT试验(1:10000)阳性为依据,病理证实诊断1例,并经临床治疗观察。所有病例皆符合1978年全国结核病会议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其中Ⅰ型1例,Ⅱ型5例,Ⅲ型21例,Ⅴ型3例。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2岁。其中误诊者18例。各个病例起病时主要症状见表。
其他文献
以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过酯化、保护羟基、硝化、还原、环合、氯化、与4-溴-2-氟苯胺缩合、钯碳脱保护合成凡德他尼(Vandetanib)的重要中间体7-羟基-4-(4-溴-2-
研究了微波辐射合成4-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得到优化合成条件为:n(对甲氧基苯乙酮):n(苯甲酸乙酯):n(氨基钠)=1:15:4,微波辐射功率320W,反应时间为45min,与传统加热法相比,反应时间从7h
基于压电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研究了腺嘌呤(A)和鸟嘌呤(G)在裸金电极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金电极上的吸附和电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在金电极上,A的吸附量和氧化电流均
以6-溴吲哚为原料。经亲核取代、Vilsmeier-Haack反应、Knoevenagel缩合、还原、Pictet-Spengler反应、酯化反应、钯/碳脱氢等8步反应以20.4%收率合成得到了哈尔明醇的中间体1-
以4-羟基吡啶为起始原料。依次经磺化、氯化、酰胺化、取代、缩合反应得到成品。总收率为37.9%,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工艺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第2统及第5统凯里生物群中球状球形始海百合(Globoeocrinis globus)十分丰富,化石标本数以万计。球状球形始海百合茎短、吸盘大,固着吸附在光滑的腕足动物外壳
合成了两个新型无灰六氢吡啶二硫代氨基甲酸苯胺羰甲基酯化合物;用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四球摩擦机测试了
采用硅胶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以正己烷/乙腈/二氯甲烷/异丙醇(70/10/10/10,v/v/v/v)为流动相,流速1.5 mL/min、检测波长265 nm,建立了环氧啉10%可湿性粉剂的高效液相色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抗蚜威原药进行分离鉴定,使用HP-5MS(30 m×0.25 mm,0.25μm)毛细管柱,EI离子源,得到抗蚜威及其4个杂质的质谱图,根据标准谱库推断出这些谱图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药学交叉学科,是药学、药物制剂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我们结合专业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