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印”学问知多少?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su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拓印原指复制文字的方法,而在幼儿园教学中,拓印活动则是运用多种材料蘸红、黄、蓝等水粉颜色进行想象与创作的玩色游戏之一。其色彩鲜艳、花纹多样,又易于幼儿操作,因此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拓印活动能给小班幼儿带来无穷的乐趣,还能弥补作画技巧的不足。于是作者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的想象在拓印活动中展翅翱翔,绘出一幅幅五彩的画面。
  关键词:拓印活动;小班幼儿; 艺术活动
  一、“刘姥姥进大观园”—材料五花八门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可见生活中的材料对幼儿美术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对于拓印活动而言,只要你能想到的材料,往往都能进行实践操作,并带来较大的惊喜。
  1.将玩具拓出新伎俩
  在幼儿园,积木、皮球等玩具随处可见,却很少作为美术教学材料呈现。其实不然,它们往往也能成为拓印的材料之一。积木分为实心积木和镂空积木两种,实心积木通过拓印呈现在纸上的是一块大面积图案,没有其余的造型;而镂空积木本身就是造型多端,拓印在画面上会比较抽象,具有想象的空间。皮球的形状多为圆形,在创作《皮球拓印好朋友》时,圆圆的脸蛋往往会联想到圆圆的皮球,将皮球蘸取颜料,轻轻地在画面上滚动,一个圆形毫无吹灰之力即可完成。
  2.将蔬菜拓出新花样
  所谓人多力量大,在幼儿园每每进行特色活动时,常常会需要家长资源的配合,有的带来了弹珠等玩具,有的带来了蔬菜等,这不禁让我们茅塞顿开。蔬菜是大自然所赐予的礼物,大自然不仅给予了其丰富的营养,而且还给予了它各种各样美丽的颜色或形状。如在《可爱的兔子》中,我们选取了萝卜这一常见的蔬菜,并利用它体积大、硬度大的特点,将它的横截面进行拓印,变成了兔子的形状,十分巧妙。除了萝卜,还有一些横截面特别的蔬菜,如莲藕等,它身上多样的小孔类似于七星瓢虫的身体,因此也被广泛地用于拓印活动。对于蔬菜的运用,让小班幼儿大为吃惊,也会成为幼儿愿意吃蔬菜的一大理由。
  3.将废物拓出新高度
  生活中经常有一些材料,会被我们忽视。如废纸,大多数人用完纸条后会把它揉成团扔进垃圾桶,很少有人会想到被人无情抛弃的纸团会幻化成美丽的画作,大为所用。纸团会自然地呈现出不一样的肌理,将纸团蘸上干一些的颜料将其拓印,呈现出“花团锦簇”的效果,因此在《美丽的花仙子》中,将纸揉成可大可小的纸团,变成一簇簇花朵,恣意开放;蛋糕纸盘的独特纹路也成了拓印的好素材,将其修剪成雨伞的形状,即可诞生出一幅幅《雨伞》的作品。
  在玩色活动中,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也能为拓印所用。在拓印活动《猫头鹰》中,幼儿运用自己的手掌蘸取颜料进行重叠拓印成猫头鹰的头部,再借助画笔点缀眼睛,生动的“猫头鹰”便呈现在画纸上了。而且用手掌等身体部位拓印,满足了小班幼儿爱玩的天性。他们看到自己的手掌变得有颜色,印在纸上又能有图案,往往会欣喜万分。
  可见,生活中的任一材料都能为拓印所用,有的稍加改变形态,有的甚至不需做任何的改变,都能变废为宝。
  二、“条条大路通罗马”—色彩有的放矢
  1.多样化尝试
  认识色彩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为幼儿提供色差明显、对比强烈的颜料,吸引幼儿换色作画是小班拓印教学中重要的一步。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知是单一的,他们觉得“红色画太阳,绿色画树”,比较写实。而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秋天的树可不仅仅是绿色的哦,它上面有微黄的树叶呢,想一想,可以用其他颜色来表现。鼓励幼儿用多种色彩来表现树木,哪怕是五颜六色,叠加作画,但是幼儿这种带有想象成分的色彩感觉是宝贵的,我们应该予以鼓励,不用生活中固定的颜色框架去局限幼儿的思维。
  2.多样化选择
  在拓印活动《美丽的小毛巾》中,我一共为幼儿准备了四种颜色的颜料:红黄蓝绿,但是又不框死每组每个幼儿选择的颜色。小组一我提供了红黄蓝三原色,小组二为黄蓝绿,小组三是红黄绿,小组四是红蓝绿,小组五则提供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在每个小组颜色不一的基础上,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搭配,并鼓励幼儿换组搭配,直至选择到自己喜欢的色彩为止,真正体现了“让幼儿自主”的新课程理念。
  三、“以不变应万变”—操作化难为易
  1.状况一:老师,怎么印呀
  初上拓印活动时,经常能听到小朋友们的求助声音“老师我不会印啊”“老师,在哪儿印呀”,面对这些小朋友,教师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将自己化身为“小精灵”,给予他们操作的力量。如在《一枝独秀》中,运用简单的儿歌引导:“小瓶子,手中拿,蘸一蘸,亲一亲;按一按,停一停,提一提,桃花桃花盛开了。”在这样形象的动作要点提示下,帮助他们找到操作的突破口,轻轻地用老师的手辅助幼儿拓印第一朵桃花,在语言及动作的双提示下,顺利地进行拓印活动。
  2.状况二:老师,我不敢印
  班级中不乏有一些胆小、不敢拓印的幼儿,这时教师可以用谈话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与幼儿边谈边做,轻轻地将衣袖往上卷,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幼儿跨出拓印的第一步,并让幼儿看到画面上的拓印效果。如在《美丽的小毛巾》中,“小印章手中拿,颜料盘里蘸一蘸,快快按到纸上面,按到纸上不乱动,轻轻一提放回去。”有趣的儿歌提示再加上简单的动作帮助,使幼儿将拓印方法内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烦琐的操作要求只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将作画步骤精简,将作画方法用儿歌简单地提炼,更易诱发幼儿作画的兴趣。
  四、“阅览室里翻报纸”—背景锦上添花
  1.用蜡笔添画完善画面
  拓印活动《可爱的积木宝宝》中,当用积木拓印完成后,可以用蜡笔添画上篮子,呈现出一篮积木的感觉,比单一零落的积木宝宝显得更完整。再如拓印活动《皮球拓印好朋友》,仅仅用皮球拓印还不够,一定得再添画上头发、眼睛等,这样画面更栩栩如生,也与主题相联系。
  2.用添画点缀画面
  当然,有些添画则是点睛之笔,会让原本出彩的画面越发地灵动。如拓印活动《青青柳树》中,原本美观的作品再加上若干燕子,一下子使画面有故事可言,顿时有一番“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幽幽意境;作品《雨伞》用毛笔飘飘洒洒地点几滴雨滴,使整个画面顿感充实而又饱满。
  可见,添画不仅可以让作品更加出彩,还能使作品有故事,使幼儿对自己的作品产生自豪感。
  五、“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整理必不可少
  拓印活动是一节需要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不仅给幼儿创造了动手表现的机会,还能培养幼儿对艺术的美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在拓印活动中,每个幼儿需要自己尝试操作,当操作完成之后,还要将印章送回相应的颜色宝宝中,将作品晾干,再收拾材料。一系列的活动规则,不仅能使幼儿“勤动手”,改掉慵懒的坏习惯,使他们养成取之有道的习惯,也能参与简单的“小劳动”。
  试问“拓印”学问知多少?我们只能靠自己的摸索,一步步前行,找寻切入口,细化操作方法,总结提炼出能凸显幼儿自主、好奇、创造、快乐的个性要素。我深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幸福新童年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其他文献
1948年10月,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快速发展,筹备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已提到中共中央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统战部拟定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经过反复协商,东北局负责人与在哈尔滨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签署了新政协筹备工作中第一份重要文件《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为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乃至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摘 要:文章作者从用美的教学提升学生;用美的艺术感染学生;用美的形象教育学生;用美的教育鼓励学生四方面来进行探究小学音乐的审美教学,以期将艺术美融入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审美教学;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11  作者简介:李瑞清(1964—),山东汶上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一、用美的教学提升学生 
摘 要:学科教育包括知识传授和德育,地理学科由于其独特性,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教师要了解地理学科的德育目标,通过积极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形成唯物主义思想,如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师只有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才能在教学中多层次地拓展教育教学空间,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质。文章以“多民族的家庭”为例,探究了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立德树人思想,
谈“性”起风波  1921年1月,章锡琛在进入商务印书馆九年之后,被商务印书馆高层看中,正式担任 《妇女杂志》 主编。这是章锡琛首次独立管理、运营一个出版实体。  1925年1月,章锡琛、周建人推出了《妇女杂志》 第11卷第1号“新性道德号”。重头文章有章锡琛的 《新性道德是什么》、周建人的 《性道德之科学的标准》 和 《现代性道德的倾向》、沈雁冰的 《性道德的唯物史观》、沈泽民的《爱伦凯的〈恋爱
《水浒传》 早期的选译,重在冒险和艳情元素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最早被译介给德国读者的要数 《水浒传》。东方学家威廉·硕特(Wilhelm Schott) 分别编译了该书的第一回与武松相关的情节,译文先后刊载于 《外国文献杂志》(Magazin für die Literatur des Auslandes)1834年第一百三十三期和一百五十三期上,分别题为《洪信历险记》 和 《为兄报仇的英雄武
《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 《少年游》是周邦彦创作的一首描绘青楼春色的艳词。周邦彦 (1056—1121),一位生活在北宋后期的词人、音乐家,生性风流,行为放浪,好流连于秦楼楚馆,地方士大夫都对他不以为然。但周邦彦才情过人,“博涉百家之书”,在太学读书时,曾以一篇 《汴都赋》
易君左 (1898—1972),字家钺,湖南汉寿人,与祖父易佩绅、父亲易顺鼎一家三代均以诗文名世,素有“汉寿才子”之称。易君左长期在报界、教育界和文化界服务,诗词、游记、传记、随笔、剧本广涉博猎。  易君左一生经历过两次著名的笔墨官司,一次因 《闲话扬州》 一书引起扬州士绅不满,被告上法庭;另一次因批评毛泽东的 《沁园春·雪》而遭到左翼文坛的批驳,1949年去台,嗣后辗转香港、台湾等地,1972年
三先生的行迹  梁漱溟先生 (1893—1988) 是一位性格特异、风骨嶙峋的人物。他是桂林人,但生长在北京。他并未接受过旧式教育,他的父亲很开明,让他在新式学堂里接受了小学、中学教育。1916年,梁先生在 《东方杂志》 上发表学习佛学的心得 《究元决疑论》,很受北大蔡元培校长的赏识,蔡校长即与文科学长陈独秀商量,决定聘梁先生为印度哲学课程的特约讲师。在此前,梁先生曾经报考过北大,没有被录取。这就
1985年,我在《鲁迅研究动态》第5期发表过一篇《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前后》,后收入拙著《鲁迅史实求真录》,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9月出版。应该说这是研究周氏兄弟失和事件时间最早、资料最全、立论最为持平的一篇,长期为研究者频频引用。近来,因为把鲁迅日记与周作人日记对读,偶有所悟,故续作一篇。虽不能完全用实证方式为这一事件画上句号、作出明确结论,但在前行研究基础上有所推进,故形
摘 要:汉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汉字,不仅要了解汉字的音、形、义,还要了解汉字本身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知识。以此为出发点,文章从感受汉字的古老与神奇、讲述汉字的故事与情结、探寻汉字背后的文化隐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让学生通过汉字学习走进文化世界,丰盈汉字学习。  关键词:汉字;汉字文化;汉字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