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记忆中,电报是不祥之物木匠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lia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电报,40年没拍过了吧?
  印象真的不深了。但是作为一个年过半百,而且一家几口人不在一个地方生活的老年人,对电报这种古老的通讯技术,还是用过的。
  记忆里,电报是个不祥之物。因为我小时候,拍电报是个花钱挺多的事,几个字,就得几块钱,那时的人才挣多少?算得上是凤毛麟角了的八级工,一个月的工资也才一百块零八毛!普通人家,两口子的工资加在一块儿,未准能到一百块钱。一大家子——四五六七八九十口人(那时候,一个家庭生三四五六个孩子的十分普遍,若再有俩老人,超过十口的都不罕见)——的口中食、身上衣,可全指着这点钱过日子呢,因此大多数人家的日子过得都挺捉襟见肘的,不遇到非得在第一时间通知对方的大事,谁舍得拍电报?
  不过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过日子能遇到什么必须非得在第一时间,通知对方的大事?除非是家里有人要断气了,急着要在外地的家人赶回来见最后一面这种一点也耽搁不得的事。
  我小时候,有段时间跟父母去了五七干校。那个干校建在一个离最近的公社(现在叫乡镇了)也有十几里距离的一片荒山脚下。刚去的时候,除十排干打垒的土坯房外,啥都没有,大人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白天开荒,晚上学习,百十号人的生活用水要用驴车到公社去拉,晚上就点煤油灯。我们一帮小屁孩儿,当然不懂大人们的忧伤,每天都玩得不亦乐乎。
  公社的邮差好像是每三天会来这里一次,他一来大人们就会围上去,问有没有自己的信。我是长大了以后,才渐渐懂得了,一个人在去乡千余里,而且又是被赶到了那样一个艰苦到对自己的命运完全无法掌握的环境中时,能够收家书,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老杜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虽无“烽火”,但不是只有“烽火”才要人命!
  虽然大家都很渴望接到家书,但却绝不希望接到电报。因为接到家书代表的是家人平安,接到电报则意味着,家人十有八九是出事了。
  再说个“特别”的事吧。一天深夜,住在我“家”隔壁的刘先生,突然被从公社来的十几个民兵从被窝里拎出来,五花大绑地给带走了。后来,我们才知道,有人给他拍了一封电报。但那电报没字,就是一串数字。这位刘先生本来就出身不好,还留过苏,有海外关系,当时,中苏正在珍宝岛打仗,于是,公社的人就怀疑他是苏修特务,电报上的那串数字,一定是别有深意。
  半个月刘先生才被放了回来,据说经过一通内查外调,最后弄明了,电报的内容是“母病危,现在二姐家,速来”。但之前他们一家人,考虑到万不得已要拍电报时,还是能省点钱是点钱。于是,他们就约定了用一个数字找表一个意思,比如:“1”代表父亲,“2”代表母親,“3、4、5、6”分别代表几个地方,“7”代表病情危重……
  往事如烟,都过去了。
其他文献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中,河南女孩邓雅文连续四期擂主惊艳全国,13岁的才女再刷屏。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这个“别人家的闺女”昨恁牛?  攻擂者邓雅文着实让人惊艳  话说这场比赛—开始就悬念骤起,因为邓雅文上来就给了进入总决赛的女干警选手胡艳琴一个“大礼包”,那真是故事跌宕起伏,情节扣人心弦……  先是跟百人团的肖易遥对“飞花令”,争夺擂主争夺赛名额,后又在擂主争夺赛跟大卫争夺擂主席位,小姑娘一脸倔强
期刊
“话佐料”是过去说相声的一种说法,指的是说话时,使“呵”、“嚯”、“哎”、“呦”、“呀”、“喝”、“哦”、“哈”等感叹词。加了这些感叹词,自然会加重语气,增加话语的味道,以引起对方的注意。比如:“您来啦。”和“吆喝,来啦您!”同样一句话,加了“佐料”,感觉就大不一样了。  北京人习惯在人堆里冷不丁地来一句,比如看演出喊好儿,有时会突然冒—句:“好嗨!”“再来一段嘿!”有时您在前边走得慢点儿,后面那
期刊
冷静,直率,不苟言笑。戴着标志性黑框眼镜的刘慈欣像他笔下的“科学”一样,总是以“超然物外”的理性态度示人。这种理性还反映在今年春节的电影票房上。春节档两部热卖的电影《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部是画面宏大的视效大片,—部是借科幻写现实的喜剧,尽管风格不同,但都改编自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作品。随着电影《流浪地球》的爆红,这部“现象级”电影不仅让这位亚洲地区首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被再度关注,
期刊
“我还有十年就退休了。”年过五十的北京人艺演员何冰,在采访过程中向记者娓娓道来,总是少不了几分意犹未尽的滋味。何冰在话剧舞台载誉无数,丰厚精湛的表演功底和细致入微的刻画能力,让他在剧院中酣畅淋漓绽放光芒的同时,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和市场的目光。  胡同、四合院的京味元素,跨越时代的年代质感,刘家成加何冰的主创阵容,让人们自然地联想到2018年北京卫视收视口碑双丰收的匠心佳作《情满四合院》。当“匠心”与
期刊
北京时间2月17日凌晨,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举行颁奖仪式。中国影片《地久天长》的两名主演王景春和咏梅凭借出色演技获得最佳男、女演员银熊奖。咏梅在电影中扮演一位母亲,令观众印象深刻。记者真为咏梅高兴,踏踏实实演戏的她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咏梅从1995年开始演戏,至今已从影二十多年,虽然也参与过《手机》《唐山大地震》《刺客聂隐娘》等大制作,但总是给人“不温不火”之感,其实见过她本人你就比较好理解这一点
期刊
华北最大的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有各种野生鸟类260多种,野鸭子自然就成了野鸭湖的“名头”。本刊记者前去采风时,抓拍到了有趣的一幕:一只野鸭子冒着严寒,在湿滑的冰面上,向前挥动着翅膀,眼睛紧盯着鸭群,仿佛是在指挥着鸭群有规则的前行。  王文澜  (著名摄影家)简介:  著名摄影家王文澜,任中国日报社高级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曾荣获:全国十佳摄影记者、全国新闻摄影金奖、全国十佳体育
期刊
前文我们说到公孙大娘的父亲在她8岁那年,因路遇不平,拔刀相助,失手打死了人,杀人偿命,很陕就被官府拿住,处以了斩刑。一个杂技班班主看公孙大娘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又会些功夫,不忍见她流落街头,便把她收留了下来。  从此,这个杂技班就成了公孙大娘的家。一晃十年,公孙大娘在班主的精心调教下,成了班里的台柱子,尤其是她跳的《剑器舞》,凡看过的人,没不说好的。  这天,他们正在长安撂地时,高力士正巧从他们拉
期刊
2月28日起,由北京御喜影視传媒出品,武洪武执导,李倩、叶静、潘阳、肖轶、郭金杰等领衔主演的43集热血青春红色抗战大剧《小妮扛枪》登陆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每天的18:55准时开播。该剧主要讲述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名叫米小米(李倩饰)的农村姑娘,因为反抗日军士兵赤井的强暴被迫卷入战争,后来在八路军的正确指导下,经过战争的磨炼,由一个胆小懦弱的农村女孩儿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八路军战士的故事。  叶静饰演的高
期刊
本月沙龙主题:电报。  这主题自带长辈属性,没一把年纪,还真弄不明白电报这回事儿。  很难得,我们做到了“打入‘敌人’内部”——位作者的妈妈,就是报务员。80多岁了,还能清晰报出儿子名字的数字代码。  电报,还是久远了。我们几个人共享记忆,竟然不能准确说出:电报是红格格纸,还是绿格格纸?发电报是红格格纸,收电报是绿格格纸?孩子不知我们在讨论什么,纳闷:  “着急怎么不发个微信呢?”  是啊?怎么不
期刊
看谍战片看多了,总是把很多的目光注视到片中的那些发报员身上。其实,那完全就是一种儿时的情结,因为,我的母亲,就曾是一名报务员。几十年前,我还小,母亲也还在上班——在北京某邮局负责打电报。  记得幼儿园放假的那段时间,因为父母都要上班,家中无人照顾我,母亲便会把我带到她工作的发报室。我眼里也自然对母亲工作的状态记得十分的清楚。母亲和她的同事阿姨们,每人桌前,都放着一台发报机,当然,已经不是谍战片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