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婚姻关系的本质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婚前协议书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人们的权利义务意识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呈不断增强的趋势,而另一方面,则呈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依靠感在不断降低的一个过程。同时也加剧了学者对婚姻本质的激励争辩,不同的历史时期及不同的国家对婚姻的本质都有着不同的认识,主要有契约说、婚姻伦理说、身份关系说等等。但在本文看来,婚姻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维系特定人身财产权利义务的合同关系,或者说是契约关系,当然,不能否认这种关系的建立是以一定的感情作为基础的。本文将以《合同法》为视角,浅析婚姻是特殊合同(契约关系)观点的合理性。
  关键词 婚姻 合同关系 法律分析
  作者简介:王单媛,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3-266-02
  婚姻,是指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是得到社会认同的社会关系及生活模式。婚姻关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在中国的传统观念看来,婚姻的初衷是对爱情的渴求。而在物质生活急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对于许多人来说,竞争意识和快节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主旋律,这种生活状态给婚姻的维系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于是,许多人便通过签订婚前财产协议或者婚前协议书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婚姻安全性。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出人们的权利义务意识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呈不断增强的趋势,而另一方面,则呈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依靠感在不断降低的一个过程。
  在我看来,婚姻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维系特定人身财产权利义务的合同关系,或者说是契约关系,当然,不能否认这种关系的建立是以一定的感情作为基础的。这个结论在许多感性的人看来也许是对神圣高尚爱情的一种玷污,但在当今社会,它显得尤为重要,也越来越在实践中证明着它的真理性。著名女作家苏芩在其新书《七天女学馆》中就曾提到实行婚姻合同制是正确的选择。接下来,将以《合同法》为视角,浅析婚姻是特殊合同(契约关系)观点的合理性。
  一、婚姻的含义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作为自然人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这也就等同于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设立、离婚是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终止。所以从定义上看,两者都所差无几,婚姻属于合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婚姻关系的建立
  只有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合同方能成立。而婚姻的建立,是男女双方依照相关的条件和程序确立的一种法律行为。从以下几个特点来看,两者也存在着诸多类似:
  一是当事人为两个以上,且须有行为能力。合同通常是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即使为第三人利益所签订的合同,合同的订立人实际上仍然是双方当事人,第三人只能是享受合同的利益。在我国,婚姻的主体是男女两性,双方依照相关的条件和程序才能确立的婚姻关系,是一种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是确立双方的夫妻关系,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责任。且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规定了结婚的法定年龄,以确保当事人行为能力的实现。
  二是具备了必备要件。《合同法》第12条明确规定了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当事人姓名、标的、数量、质量、价款等内容。相比较,婚姻成立有七个要件,基本要件有三个:以男女两性为主体;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具有夫妻身份的公示性。有效要件有四个:当事人意思表达一致真实;达到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无法律规定的结婚障碍;依照相关的条件和程序履行法定形式。由此可见,内容上的要求两者也存在相似之处。
  三是形式上的要求。合同是通过要约和承诺方式达成合意后而成立的,这种合意又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示出来,有书面的、口头的也有其他形式。而婚姻的形式要件又称为结婚的相关条件和程序,登记结婚、仪式结婚等等都是婚姻表现的形式。从形式上看,两者也是大同小异,结婚证则可视为婚姻关系成立的契约凭证。所以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婚姻关系就是合同关系,“结婚证书”就是婚姻合同,该合同依法成立,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三、婚姻的效力
  从合同法的规定上来看,合同的效力可分为有效、无效、可撤销和效力待定的合同。从婚姻法上来看,原婚姻法只规定了有效婚姻,而缺无效和可撤销婚姻的规定,新的婚姻法明显增加了诸如无效和可撤销婚姻等婚姻效力的规定。显而易见,婚姻法的修改是有意参照了合同法的相关内容,并从中加以吸取和利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现代婚姻关系的合同本质。
  无效婚姻制度与合同法中的无效合同的规定也存在着不少的类似之处。无效合同的法律特征表现在:一是合同成立是无效合同产生的前提;二是合同不具法律约束力,合同条款对当事人无约束;三是自始合同无效。所谓无效婚姻,是指当事人的结合不符合结婚条件或法定程序,在法律上不具备婚姻效力。《婚姻法》第10条的规定实质上与无效合同的本质规定也是完全一致的,在本质上也体现出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原则的维护。另外,从《合同法》对可撤销合同的定义与《婚姻法》第11条对可撤销婚姻的定义中,可见两者都存在可撤销的权力,且请求撤销的期限都是1年。法律规定撤销权的目的都在于充分保护受害人和尊重受害人意愿而非强制宣布其无效。
  四、婚姻的终止
  合同的终止是指合同当事人双方在合同关系建立以后,因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使得合同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归于消灭。婚姻终止,是指合法有效的夫妻关系因发生一定的法律事实而归于消灭。婚姻终止的概念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婚姻终止具有严格的法律意义;二是婚姻终止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三是婚姻终止必然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可见,两者在概念、成立条件、终止事实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相通之处。
  五、婚姻关系的损害赔偿制度
  所谓离婚过错赔偿制度,是指因配偶一方的侵权行为而导致离婚的,过错方应对无过错方的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失予以物质赔偿的法律制度。其与《合同法》第107条条款所规定的内容是一致的,这也说明婚姻在法律行为上来说也是一种合同形式。为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新情况,1980年的《婚姻法》加强了对妇女、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保护,这也是婚姻法在合同法的范畴内的进一步深化。其中,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证。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主要包括:一是精神损害行为带来的财产损失赔偿;二是精神损害行为带来的精神痛苦及抚慰金的形式;三是非财产性补救措施,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非财产上的民事责任精神利益损害的赔偿和精神痛苦的赔偿。
  婚姻关系的上述损害赔偿规定与合同法的违约责任承担与损害赔偿也存在许多共通之处。因一方的过错导致的离婚可视为特殊的违约,过错方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婚姻中相应义务,导致另一方的利益受损。
  将婚姻关系作为特殊的合同关系,与合同之间存在的差别也是不容忽视的,具体体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1.物或财产是合同的主要标的,身份关系是婚姻关系主要体现。所以可见两者在范围、内容等方面还是有所差别的,在《合同法》中婚姻是作为一种特殊合同对待的,是合同的组成部分,而非全部。
  2.婚姻体现的一种以情感纽带为基础的结合是合同关系不曾具备的。这个显著特征也是多数学者反对将婚姻视为一种合同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认为,这种观点将纯粹圣洁的婚姻关系染上了一层物质关系,进而会影响婚姻家庭的稳定,因此是不可取的。我们暂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其中还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合同和婚姻固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其也存在着相互区别的显著特点。不然,立法机关也没有必要将合同法与婚姻法分开立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以权利及义务的相互性作为其法律关系的主要表征。对于高校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我国现行法律及法规并无明确规定。国外对于此法律关系经历了从代理父母地位说到特别权力关系说、契约说、部分社会说的衍变。本文明确其衍变历程并结合我国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地位进行反思,可以对我国高校校生法律关系得到有益启示,以推动教育法制化和和谐校园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学生权利 法律关系
摘 要 本文以基层人民法院审判管理运行机制为切人点,对审判管理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全面阐述,认为基层法院审判管理运行机制还存在职能行使行政化、运行管理虚弱化、内设机构职能交叉化及人员配置角色混同化等方面的的问题,分析了审判管理四个维度方面的问题,提出审判管理机制一体化在构建过程中成立专门审判管理部门、要严格规范审判管理流程、要设立法院各类人员分列管理体系、要丰富审判管理指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信用卡提前消费。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不法之徒提供POS机等终端机具等,虚拟交易后向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的情况,对社会发展及金融秩序造成侵害。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上述行为进行的规范,为司法实践中处理案件提供了依据。但是,在检察机关处理日常案件中,仍需要具体问
摘 要 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渊源与形成来看,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近现代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渊源,这两种制度之间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传承关系。因此,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对古今中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深深影响着欧洲乃至世界的“用人观”。  关键词 古代 科举制度 传承关系  作者简介:柴荣怡,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
摘 要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的关系是这么多年来法学界一直热议的话题。苗族习惯法一直被当地的人们适用并认同,具有很强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习惯法也有与国家制定法产生冲突的一面,如何有效地、合理地整合国家制定法与苗族习惯法,是该论文想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苗族习惯法文化概述出发,介绍黔南苗族习惯法文化的内容,再分析苗族习惯法文化与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关系,最后提出合理运用苗族习惯法文
摘 要 从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多元化的需要考虑,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送审稿)第19条对于视听作品二次获酬权的权利来源与归属的认定标准和模式存在一定疑问,对于权利主体的界定有值得探讨之处,对作为该制度核心问题的利益分配机制也存在一些疏漏。二次获酬权作为一种制片人和作者之间的利益分享权,应当明确其报酬请求权的权利性质,确立原始著作权属于作者并通过法定转让给制片人的权利归属模式,完善利益分配力求精细
摘 要 近年来,娱乐圈毒品犯罪屡见不鲜,毒品犯罪相关问题不断出现在公众眼前。随着大量毒品流入国内,毒品数量居高不下,涉毒人数普遍增多,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不断出现,毒品犯罪率逐年增长,我国面临的毒品犯罪形势越来越严峻。分析毒品犯罪现实问题,研究毒品犯罪相关法律规定,提出毒品犯罪防治对策,有助于打击我国毒品犯罪,帮助人们远离毒品诱惑,建立安全无害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 毒品犯罪 毒品危害 防治对策  基
摘 要 本文指出,法制的理性化是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印度有着丰厚的民族宗教遗产,对当今的法制塑性产生巨大影响。近百年来,印度的殖民者与独立政府前赴后继地推进印度的法制世俗化进程,《印度宪法》第四十四条的立法背景、立法目的与现实困境集中体现了印度法制理性化的艰辛与忧患从法制统一到多元发展,兴许是实现良法善治的另一种思路,它回归了民族意志也关涉了人类生活本身。  关键词 印度 宪法 统一 多元  作者
摘 要 本文指出,旅游合同的目的为精神享受,其违约可能给旅游者造成严重的精神损害。事实上违反旅游合同约定但不构成侵权的情形大量存在,由于在传统民法中,只有侵权之诉才能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此旅游者很难得到精神补偿。然而在旅游合同违约中规定精神损害赔偿有其必要性,且在法理上现行立法存在断层,并不合理,对比其他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我国应当在旅游业蓬勃发展之际及时进行立法完善。  关键词 旅游合同 侵权责
摘 要 通过对监所民警职业倦怠现状的分析,引入积极心理学的职业幸福感,引导监所民警从个体方面培养积极心理,成就主观幸福感,同时也要在外部环境方面营造积极氛围,成就监所民警的社会幸福感。  关键词 职业幸福感 职业倦怠 积极情绪 监所民警  基金项目: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13年课题:监所民警职业倦怠分类干预研究;湖南省白泥湖戒毒康复所2014年度戒毒横向课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戒毒民警职业倦怠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