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天堂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ei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8月,天文学家在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周围发现了一颗行星。这颗行星被称为比邻星b,比地球略大一些,处在比邻星的适居带内,其表面上可能存在液态水。它是离我们最近的系外行星,或许也是离我们最近的适宜移居的星球。不过,在比邻星的不远处,可能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秘密。
  比邻星距离太阳4.22光年,在它的不远处有一个双星系统,叫做半人马座α星,它们距离太阳4.24光年。而这个双星系统里,可能藏有一颗岩石行星,它围绕着其中一颗恒星,而且这颗行星可不是什么荒凉的大石块,它可能是一个比地球更加生机勃勃的世界。
  最佳的宜居行星
  我们通常认为,地球是宜居行星中最佳的代表。但事实上,宇宙中应该存在比地球更适合生命居住的地方。
  地球不能成为最佳的宜居行星,一个原因是太阳有点大。通常,较小的恒星能更有效地利用其燃料,它的寿命也更长一些。
  根据恒星光谱的分类,太阳是一颗G型恒星,寿命大约为100亿年,而它现在正处中年,还有50多亿年的寿命。K型恒星(质量通常是太阳质量的0.5至0.8倍),以及更小一些的M型恒星(质量通常小于0.5个太阳质量)的寿命会比太阳更长一些。恒星的寿命更长,意味着周围行星上的生命有更多的时间繁衍和进化。
  但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液态水被认为是产生生命的一个必要条件。要想液态水稳定存在,行星最好位于恒星周围一个温度适中的范围里,这个范围被称为“适居带”。M型恒星的个头更小,温度更低,其适居带离恒星更近。但因为离恒星太近了,恒星的引力可能对那里的行星造成严重破坏。如果那些行星没有解体的话,恒星的潮汐力可能会把它们拉成蛋形,并且还会使行星的一面始终朝着恒星,即被潮汐锁定。很显然,一面始终是白天,另一面始终是黑夜的星球,并不是生命最理想的栖息地。比邻星就是一颗M型恒星,所以说,比邻星b上的生存环境可能很不理想。
  相反,K型恒星的适居带里的行星,不会被潮汐锁定,这里将会有很理想的生存环境。而半人马座α星B——半人马座α星中较小的一颗——就是一颗K型恒星,虽然质量略大一些,约为太阳质量的90%。它的寿命会比太阳长30多亿年,对于生命来说,它是一颗很理想的恒星。
  第二个能决定一颗行星是否更适合生命生存的因素,是它的个头。类似地球这种的岩石行星,内部有着液态金属核,可驱使板块发生运动。板块运动是生命的福音,因为它能促进水、二氧化碳以及其他与生命相关的物质在行星上发生循环,而生命依赖于这种循环。另外,液态金属核也会旋转,会产生一个覆盖整个行星的磁场,可屏蔽来自恒星和宇宙的有害辐射。
  一旦行星内金属核发生冷却并凝固,板块运动和磁场就会消失。比地球大一些的行星,其核心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冷却,因为有更多的热量需要消散。所以说,比地球大一些的岩石行星会更加理想。
  短暂的兴奋
  那么,是否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岩石行星,围绕着半人马座α星B,而且还处在适居带中?2012年,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天文学家们把望远镜对准了这颗恒星,来寻找潜在的行星对恒星产生的摆动影响。他们发现,好像存在一颗比地球大了约10%的行星在围绕着这颗恒星旋转。但可惜的是,它离恒星的距离只有约600万千米,大致相当于地球与太阳距离的4%,其表面温度可能会超过1000℃。
  不过,这个发现仍激起了大家的兴趣。既然有一个行星了,就可能还有另一个。也许,离得更远的地方会有温度比较适宜的行星。
  然而,兴奋是短暂的。2015年,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上面的发现其实是测量误差,那颗行星根本不存在。不过,我们别泄气。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望远镜在银河系中找到的系外行星,许多都是所谓的“超级地球”——比地球大一些的岩石行星,这恰恰符合我们之前的讨论。
  他们的研究还显示,半人马座α星B附近不太可能有比地球重3倍以上的岩石行星。不过,这其实算是个好消息。事实上,如果行星过大的话,过强的引力反而会抑制行星的板块活动。
  窥见太阳系的近邻
  为了确定那里是否真的有这样的行星,我们得想办法看到那里。来自美国航天局阿姆斯研究中心的天文学家爱德华多·本德克,就在想办法去探寻那里是否真的有一个完美的世界。
  为了能窥见系外行星,我们需要给天文望远镜装上一个日冕仪——一个能阻挡母恒星那刺眼眩光的设备。但是,半人马座α星有两颗恒星,这使得事情变得困难了。
  现服役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并没有能力去阻挡像半人马座α星那样挨得比较近的两颗恒星的光。所以,本德克和他的同事鲁斯兰·别里科夫提出了一种叫做ACESat的太空望远镜,它使用一个特别的日冕仪来阻挡两颗恒星的光。模拟显示,这种望远镜可以揭示这两颗恒星的宜居带中是否存在一个类似地球大小的行星。
  但目前,美国宇航局对他们俩人的计划并不关心。毕竟一个只研究两颗恒星的太空项目,并不值得大费周张。相比之下,开普勒望远镜已经调查了超过10万颗恒星。在资金方面,本德克和别里科夫遇到了问题。
  他们开始考虑私人融资,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在最近,投资人、俄罗斯的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已经制订出了一项造访半人马座α星的计划。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也参与了这项计划。
  这个计划被称为“突破摄星”,目标是发射数千个邮票大小的纳米级太空飞船,飞往半人马座α星,并发回照片。这些小飞船都装备着太阳帆,建在地球上的强大激光打到它们的太阳帆上,小飞船都可被加速到光速的20%左右。这样,它们只需经过约20年的航行,就可抵达半人马座α星。
  不管是借助本德克的计划、“突破摄星”计划,还是其他的计划,我们可能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太阳系近邻的特写镜头。也许到时我们会发现,那里真的藏着一个生命的天堂。
其他文献
没有生命的物质遵循着简洁的物理化学规律,然而,一旦物质变成生命,却表现出一些迥然不同的独特性质。这是一个生物学的难解之谜。  生命的坚韧性质  1986年1月28日是寒冷的一天,这天早晨,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那维拉尔角,成千上万名参观者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腾飞的壮观景象。上午11时38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天穹,看台上一片欢腾。但航天飞机飞到73秒时,
期刊
图中是一种寄居蟹,叫做金环寄居蟹。寄居蟹自己不能长出贝壳,但是它会升级改造那些死去的软体动物的贝壳,然后自己躲进去。你可以注意到,图中这个贝壳已经有些磨损的痕迹了,而且还被其他动物所寄居:贝壳的左边和右边寄居着海葵,另外藤壶和管状蠕虫也附着在上面,但寄居蟹仍怡然自得地藏在里面。  这是难得一见的没有贝壳的寄居蟹。只有眼前出现新的可寄居贝壳时,它们才会迅速地更换自己的贝壳。因为没有贝壳,它们就是一个
期刊
孟子说理想的社会应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最新研究发现,那些社会性的哺乳动物才不屑于照顾其他幼崽,它们最常用的方式是——直接杀死!  英国剑桥大学的科研人员对260种哺乳动物的生活史进行研究后发现,较之一夫一妻制的哺乳动物,在其他社会性哺乳动物的种类中,谋杀同类幼崽的行为是非常普遍的。而且越是在雄性占据垄断地位(一小撮雄性占有一大群雌性,如狒狒)的社会结构中,杀婴行为发生的频率更高。为什么会这样
期刊
在火车上为什么手机信号那么差?有人可能会说,因为沿途基站少、火车移动太快等等。但是其实导致火车上手机信号差的是车窗玻璃。  研究显示,火车的能耗1/3用于控制车厢内的温度,其中3%左右的能量会通过车窗流失。为了减少热量的流失,保持车厢内的温度。火车车窗的玻璃上通常会涂上一层超薄金属涂层。这层金属涂层允许光线通过,但能阻止车厢内的热量逃到外面。  但是,这层对节能非常有用的涂层却有一个缺点——阻挡手
期刊
看到一个人,我们不会把他错认为是其他动物,因为人类主要的外貌特征是一样的。不过,根据肤色,我们还是可以分出这个人是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还是棕种人。如果让我们来看一群长颈鹿,我们是否会注意到它们有什么不同?  纳米比亚和德国的研究人员对非洲190只长颈鹿的DNA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这些长颈鹿在遗传学上可以分为4个种类,分别是南方长颈鹿、马赛长颈鹿、网纹长颈鹿和北方长颈鹿。研究显示,这4种不同的长
期刊
膝关节是人体承受重量最大的关节之一,对支撑我们的身体和使我们能灵活地行走都很重要。但是膝关节又很容易受伤,尤其是经常运动的人,膝关节更容易出现问题。更不幸的是,膝关节的伤很难痊愈,为什么呢?  在我们的膝关节处有膝关节软骨,这是膝关节中最容易受伤的部位。膝关节软骨中有胶原蛋白,能让软骨富有弹性,保证软骨的拉伸强度。然而研究人员发现,人在成年之后,软骨中就不再出现新的胶原蛋白。也就是说,成年之后,人
期刊
世界上大多数动物都有肛门,肛门和消化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也关系到了动物们的生存。动物们吃下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之后,剩下的废物通过肛门排出体外,这保证了动物们能不断地摄入食物,获得能量。  然而奇怪的是,有些动物没有肛门,只有肠囊,比如海葵、珊瑚等动物;有些动物的嘴巴同时具备肛门的作用。此外,有些动物的肛门在它们的生长过程中曾出现过,但后来却消失了。那么,为什么在不同的动物身上,肛门的表现如此
期刊
如果人类在未来拓展到了整个太阳系,那将会怎样?瑞典数字视觉艺术家Erik Wernquist根据科学事实,以及相关的真实照片和数据,制作的一部名为《漫游者》的短片,描绘了人类在未来漫游太阳系时的壮丽且逼真的场景:在土星环遨翔,在土卫六的天空中飞行,在木卫二的冰盖上漫步,在天卫五上蹦极等等。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片中的一些剧照。  在天卫五上跳下悬崖  图中描述的是一群极限爱好者从太阳系中最深的断崖
期刊
太阳系的诞生  很久很久以前,一大片星际云团开始坍塌、收缩,接着云团开始更快速旋转,它的中心被“点燃”——太阳诞生了。剩余的边角料变成一个盘状物,围绕新恒星的中心旋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靠近太阳的地方,边角料将凝聚成越来越大的岩石,成为了太阳系的岩石类行星。而在远离太阳的地方,温度越来越冷,冷了以后,物质就想要抱团取暖,于是许多较轻的物质凝聚起来,形成木星等气体巨行星。在距离太阳更远的地方,有一些
期刊
月球表面坑坑洼洼,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坑洞,通常,这被认为是数十亿年来陨石无数次撞击造成的。最近,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研究却表明,月球一脸麻点可能不全是陨石撞出来的。  研究人员认为,来自太阳风的高能粒子所产生的电荷能在月球表面土壤风化层中积聚,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以电火花(微型闪电)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些电火花能穿透土壤的风化层,使月球表层土壤熔化、蒸发。由于这个过程是爆发性的,因此能在月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