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母亲节这天,微信朋友圈里满屏都是各种对母亲的祝福,或者是晒自己母亲的照片。对此,网友们评价不一:有人为这浓浓的亲情点赞;有人说各种晒只是为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很多父母并不玩微信;还有人说有发朋友圈的功夫,不如回家为妈妈捶捶背、洗洗脚来得实在……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命题分析]
这是一个现实而又典型的新材料作文。这则材料反映了两种社会现象:一种现象是母亲节微信朋友圈“满屏”是母亲的照片和对母亲的祝福;另一种现象产生是因“前一种现象”引发的争议。从这两种现象中还可以捕捉到一些“隐性现象”,如,从“满屏”福祝到爆料者对祝福的不屑一顾的表情和神态;有些网友对朋友圈的频频点赞的动作;还有些网友对朋友圈祝福现象的担忧神情。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可以多角度立意的材料作文,为考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同时又有所限制,均与“感恩”有关。那么何为“感恩”?如何“感恩”?“感恩”是否需要真诚和诚实?还有一点就是联系大赛的主题,对“感恩,与青春同行”的思考,我们提倡的与青春相伴的“感恩”究竟是何物?是虚的,还是实的;是夸夸其谈,还是实实在在。如果对这些问题有所认识和厘清,不同立意的作文就会呼之欲出。
这是一个与“母亲节”有关的感恩的话题,说简单些,感恩就是感谢;说复杂些,感恩就是每一个人都应拥有的品质、品行,是对别人所给予帮助的感激及回报。而母亲节感恩的对象是自己的母亲,是生养之恩,恩重如山,神圣而伟大。感恩自己的母亲不同于一般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恩尤其要讲究真诚,讲究恭敬,而不是亵玩。所以,材料中说,对微信朋友圈晒自己母亲的照片,觉得很不理解,从感恩伟大母亲的仪式上看,这种不理解是有道理的。如何感恩?只要是表达感谢的,所有的行为都可以,材料中说满屏都是各种对母亲的祝福,也不是不可以。如果说感恩是一种品质、品行,尤其是对母亲的感恩,“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尤其要诚实,诚心,不能虚假和虚伪,这是做人的品质。感恩父母,在行为上要恭敬,要谦卑。微信朋友圈对母亲的祝福之所以引发争议,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此。如果结合当下社会生活说“感恩”,尤其要强调的是:感恩是诚实的表达。不管感恩形式如何,只要真心实意,就是真正的感谢,是优秀的品质。古语中的“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次大赛的主题“感恩,与青春同行”,同行的不仅仅是感恩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我们从小就要培育一颗感恩之心,养成感恩的虔诚习惯。与青春相伴的感恩,不是漫不经心,也不是油嘴滑舌,更不是弄虚作假,而是一种深沉的、恒久的爱。
[构思点拨]
当命题层面的认识弄清楚后,则应考虑写符合自己认知的作文。从文体的角度看,依据材料可以写叙事类作文,也可以写论述类作文,还可以写散文,小说,杂文,评论,书信等。总之,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作才能得心应手。从写作内容看,可以选择肯定。肯定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微信朋友圈里满屏都是各种对母亲的祝福,对这种现象的肯定;一是对网友们评价不一的肯定,由感恩引发出争议是一件好事,可以借此讲出道理。当然,选择肯定时,写作只需要选择一个层面或一个角度来谈,不用面面俱到。从写作内容看,也可以选择否定。与有些网友一样,针对微信朋友圈的祝福现象,从否定的角度谈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谈点自己不同的认识,如“小题大做”等。选择肯定的,侧重于正面立论;选择否定的,侧重于从反面驳论。从内容上把握,可以多元立意,既可肯定,也可否定。肯定與否定都应阐述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各抒己见,言之成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母亲节这天,微信朋友圈里满屏都是各种对母亲的祝福,或者是晒自己母亲的照片。对此,网友们评价不一:有人为这浓浓的亲情点赞;有人说各种晒只是为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很多父母并不玩微信;还有人说有发朋友圈的功夫,不如回家为妈妈捶捶背、洗洗脚来得实在……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命题分析]
这是一个现实而又典型的新材料作文。这则材料反映了两种社会现象:一种现象是母亲节微信朋友圈“满屏”是母亲的照片和对母亲的祝福;另一种现象产生是因“前一种现象”引发的争议。从这两种现象中还可以捕捉到一些“隐性现象”,如,从“满屏”福祝到爆料者对祝福的不屑一顾的表情和神态;有些网友对朋友圈的频频点赞的动作;还有些网友对朋友圈祝福现象的担忧神情。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可以多角度立意的材料作文,为考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同时又有所限制,均与“感恩”有关。那么何为“感恩”?如何“感恩”?“感恩”是否需要真诚和诚实?还有一点就是联系大赛的主题,对“感恩,与青春同行”的思考,我们提倡的与青春相伴的“感恩”究竟是何物?是虚的,还是实的;是夸夸其谈,还是实实在在。如果对这些问题有所认识和厘清,不同立意的作文就会呼之欲出。
这是一个与“母亲节”有关的感恩的话题,说简单些,感恩就是感谢;说复杂些,感恩就是每一个人都应拥有的品质、品行,是对别人所给予帮助的感激及回报。而母亲节感恩的对象是自己的母亲,是生养之恩,恩重如山,神圣而伟大。感恩自己的母亲不同于一般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恩尤其要讲究真诚,讲究恭敬,而不是亵玩。所以,材料中说,对微信朋友圈晒自己母亲的照片,觉得很不理解,从感恩伟大母亲的仪式上看,这种不理解是有道理的。如何感恩?只要是表达感谢的,所有的行为都可以,材料中说满屏都是各种对母亲的祝福,也不是不可以。如果说感恩是一种品质、品行,尤其是对母亲的感恩,“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尤其要诚实,诚心,不能虚假和虚伪,这是做人的品质。感恩父母,在行为上要恭敬,要谦卑。微信朋友圈对母亲的祝福之所以引发争议,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此。如果结合当下社会生活说“感恩”,尤其要强调的是:感恩是诚实的表达。不管感恩形式如何,只要真心实意,就是真正的感谢,是优秀的品质。古语中的“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次大赛的主题“感恩,与青春同行”,同行的不仅仅是感恩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我们从小就要培育一颗感恩之心,养成感恩的虔诚习惯。与青春相伴的感恩,不是漫不经心,也不是油嘴滑舌,更不是弄虚作假,而是一种深沉的、恒久的爱。
[构思点拨]
当命题层面的认识弄清楚后,则应考虑写符合自己认知的作文。从文体的角度看,依据材料可以写叙事类作文,也可以写论述类作文,还可以写散文,小说,杂文,评论,书信等。总之,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作才能得心应手。从写作内容看,可以选择肯定。肯定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微信朋友圈里满屏都是各种对母亲的祝福,对这种现象的肯定;一是对网友们评价不一的肯定,由感恩引发出争议是一件好事,可以借此讲出道理。当然,选择肯定时,写作只需要选择一个层面或一个角度来谈,不用面面俱到。从写作内容看,也可以选择否定。与有些网友一样,针对微信朋友圈的祝福现象,从否定的角度谈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谈点自己不同的认识,如“小题大做”等。选择肯定的,侧重于正面立论;选择否定的,侧重于从反面驳论。从内容上把握,可以多元立意,既可肯定,也可否定。肯定與否定都应阐述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各抒己见,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