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ec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物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完善学生生物学科素质和创造思维素质是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和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创新教学,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本文旨在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角度浅谈几点实际做法。
  一、从生态忧患问题入手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总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着的。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呢?经过认真的考虑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大量的资料,每节课开始之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些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听听学生的意见和办法再诱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为学习生物知识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这一招还真灵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大大增加。
  二、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太稳定学习时间稍长或内容较复杂、枯燥都很容易使其注意力转移,因此在教学中应多注意运用直观手段如挂图、标本、实物、幻灯投影、简笔画等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现象尽可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不仅保持了教学过程的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眼、耳、手等多种器官并用使知识从多种途径刺激大脑增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如讲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时,先布置学生提前萌发好颗粒饱满的材料,课堂上自己亲自动手解剖与挂图对照,认识并绘图使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则所学的知识就比较枯燥的讲解,单方面刺激大脑所得到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更牢固。
  三、抓好学生喜欢的实验调动积极的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普遍对实验感兴趣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点组织好实验教学“投其所好”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动眼、动手、动脑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概念掌握原理。初中生物课的演示实验较少除精心准备和组织好教材要求的每一个实验外,还可以把初中的有关演示实验如“细胞吸水”“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及旧教材去掉的学生实验如“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改为补充演示实验。组织好学生分组实验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动手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因地制宜保证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如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性实验中所需材料黑藻在本地几乎没有,我们就利用苔藓植物的叶片,新鲜白菜的表皮毛或南瓜幼茎的表皮作为替代材料完成了实验教学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还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DNA双螺旋模型”自己想象自由发挥自己找材料制作完毕后进行展示评比,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得到承认受到亲睐对学习生物的兴趣自然更加浓厚。
  四、科学有趣的例子设疑启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中以学生感到有趣的现象设疑能启发学生自觉地思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叶绿体”的作用和无机物转变有机物的实质非常抽象,我设疑在阳光照射下绿色植物为何能通过水分、无机盐、二氧化碳转变出绚丽的花朵、香甜的果实和人类食用的各种粮食呢?讲解保护色和警戒色时,问为什么解放军的军装是草绿色的?而警察的制服却是白色或黑色的,问题提出学生就会带着高涨而积極的情绪去感知教材和思考问题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给学生布置动手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将生物课外活动与生物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巩固。比如辅导学生制作生物标本,观察能接触到的动物形态特点等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所学的知识也进一步融会贯通,尤其可喜的是对生物知识的好奇和兴趣已升华成为对知识自觉地、主动地探索并形成了强烈的参与意识。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
  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模拟演示功能可以生成精美图片、流畅的动画生动形象地以多种直观形式展示对象全面反应知识内容和结构体系。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正充实着课堂教学,它的使用不仅增大了教学容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
  七、渗透学生的品德教育刺激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
  联系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能极好地刺激学生学生兴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在学完了“生物与环境”之后,对学生们提出了要求,要想拯救地球、拯救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就应当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如随手关灯,节约能源。随手关水龙头,节约水资源,不乱扔剩饭剩菜,爱护益鸟益虫,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激发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坚持学好生物的决心。实践表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与学成为一个思维的活跃过程。成为一个情感和心理的活跃过程有利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彻底转化是一条行之有效值得推荐的途径。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源泉。激发兴趣、提高兴趣、保持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更是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只有让学生对生物产生兴趣和爱好,学生才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有效地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师快乐教学,学生快乐学习。让课堂时时拂过春风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广大生物教师应乘新课程改革的春风追求不止。
其他文献
【摘要】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转变观念 优化教学 适时评价  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那么,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实践“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呢?  一、转变观念,还“学”以生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存在着一个
期刊
曾几何时,语文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却听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怕学”到“盼学”呢?如何让教师的“独角戏”课堂成为学生“好学”“乐学”的课堂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想学、喜欢学。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实践证明,学生若对所学科目产生了浓厚兴趣,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悦地进行学习。为此,我从以下
期刊
美国加州大学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森提出了“补强法则”。即“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补强法则”虽然很简单,但对塑造人们的行为,有着深远的意义。补强有及时补强、物质补强、精神补强、撤销补强等原则。多伯森认为,如果要让补强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应该在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或表扬;如果时间拖得太久,补强的作用也随之淡化、减弱或消失。这是及时补强原则。多伯森主
期刊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强调“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克服以教师“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这里着重谈谈如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
期刊
小学语文是儿童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工具学科,是小学语文素养的核心。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就是要掌握祖国的语言工具,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那么学生怎样才算掌握祖国的语言工具,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我着重从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听、读训练中培养、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从儿童基础训练开始,结合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及
期刊
一、何谓“生活作文”  “生活作文”就是以生活世界為对象的写作(文章表达活动),即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品的内容为中心的讨论,使学生形成主体性的人格。它早在日本学校教育确立初期的明治时期便产生、发展,并在战后再次复兴。  约在20世纪20、30年代,小砂丘忠义明确提出了“生活作文”的教育方法。他将“写”看作自我发现的手段、自我存在的确认、自我教育的方法;将“生活作文”同“人性”的基本特征联
期刊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学生必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是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发展的根基,是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深刻性、严谨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和严谨学习态度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小学生计算能力出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如果不能得到纠正和改变,将会影响学生整体教学素养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
期刊
一、领导重视落实处  1.带头教研  区六中的领导高瞻远瞩,明确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办学宗旨,并身体力行,带头搞教研。他们深入教学第一线,每学期听课达20节以上,课后与授课教师诚恳交流,向授课教师虚心学习,让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重视教研  选聘德才兼备的教学骨干担任教研组长和学科组长;支持教师外出学习进行学科交流;聘请中外专家到我校讲学,让师生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教师
期刊
体验性教学倡导以人为本和开放、合作、民主、科学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情景及开导学生把新的内容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结合,以教材和已有的生活经历为依托,从事积极的再选和再创活动,以任何可用感官触及的媒介为道具,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健全人格。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采用体验性教学是有效的,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把体
期刊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职教发展新机遇,又遇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复杂多变的职教形势需要中职学校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坚持特色立校,在中职办学模式上不断创新发展。  原有的“分段、分层、分流”三分教学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已不能完全适应职教发展的新形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中职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目前,部分中职学校立足学校办学实际,成功探索出了“一个中心,两种关怀,三套体系,四级达标”为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