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肥大性骨不连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s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用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肥大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Ilizarov环型外固定器直接牵张治疗肥大性骨不连患者的病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2~62岁,平均46.5岁;肱骨中段1例,股骨髁上2例,胫骨中段3例,胫骨中下1/3交界处6例;患肢畸形成角10°~35°,平均25°,其中2例为双平面畸形,10例为单平面畸形;肢体短缩2~6 cm,平均3.5 cm.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双下肢全长X线片.对骨断端尽量不切开,局部不植骨,直接安装预构的Ilizarov外固定器.对局部留存内固定物者,采用微创的方法取出,尽量保护骨断端血供.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矫形延长,断端处每天延长0.25 mm.在恢复肢体长度的同时,矫正成角畸形,对双平面畸形,先矫正冠状面畸形,再矫正矢状面畸形.结果 12例骨不连患者均通过断端直接牵张成骨而获得骨性愈合,骨断端无需植骨.骨性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成角畸形和肢体不等长全部获得矫正.畸形矫正时间15~35 d,平均24 d.畸形矫正10°~30°,平均23°.患肢延长2.0~5.5 cm,平均3.0 cm.随访6~1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获得的矫形均未丢失.结论 肥大性骨不连断端间纤维骨痂有活跃的成骨潜能,采用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肥大性骨不连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其他文献
Aptamers are speciifc nucleic acid sequences that can bind to a wide range of nucleic acid and non-nucleic acid targets with high afifnity and speciifcity. Nucl
Effects of different polarity solvents on the ultrastructur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uticular wax in Pingguoli pear as well as their bioactive role against
目的 观察抑制复制蛋白A1(RPA1)表达对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介导转染RPA1反义寡核苷酸及阴性对照寡核苷酸于人食管癌TE-1细胞中,设空白对照组(只加培养基)
目的 调查分析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对中医康复健康教育的需求及相关健康教育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05例,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其进行中医养生康复的相关知识需求情
[目的]观察把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诱导成的软骨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nano-HA/CSscaffold)通过特殊的穿“靴”结构复合构建而成组织工程软骨复合体的可行性,并
青年女性患者,肾病综合征起病,病程中逐渐出现糖尿病、癫痫、预激综合征及神经肌源性损害等多系统病变;经外周血细胞线粒体基因组检测证实线粒体DNA 8969位点G→A发生点突变,
目的 观察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PD-L1和PD-L2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为DR的40例患者(DR组)以及同期行体检的
公共行政领域充斥着各种对策研究.由于对策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它使得公共行政研究被实践者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所牵引,在当代问题中跳来跳去,难以形成累积性的知识基础;引
目的 观察注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后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VEGF,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pcDN
目的 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 ADPK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辐射对其基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SCGE)研究10例ADPKD(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