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走近学生 让思考成为内需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y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闻不如一见,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一课深受启发。现摘录其中精彩片段,和同人一起欣赏,一起思考,一起共享。
  片段一:寓数于景。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张登山的生活照片)知道照片上的人是谁吗?
  生:是黄老师。
  师:对,暑假里,我和同事们一起出去旅游了。能看出我拍照的地方吗?
  生1:在一座山上。
  生2:还是一座不一般的山。
  师:是的,这座山海拔两千多米,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知道是什么山吗?
  (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纷纷猜测。)
  师:黄老师给你一个条件,它是我国有名的“五岳”之一。请你们猜猜可能是哪座山?
  (大屏幕上依次出示:东岳泰山1532米;南岳衡山1290米;西岳华山2160米;北岳恒山2017米;中岳嵩山1440米。)
  生1:可能是华山。
  生2:也有可能是恒山。
  生3:不可能是泰山、衡山、嵩山。
  师:为什么?
  生:因为老师告诉我们这座山有两千多米,而泰山、衡山、嵩山还没有两千米呢!
  师:我再给你们一个条件,它是“五岳”中最高的山。
  (同时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张站在金庸题词的‘华山论剑”石碑旁的照片。)
  生:(兴奋地齐说)华山。,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五座山的海拔高度,生活中有许多数都需要比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师:你们说比较数大小的方法,是黄老师讲给你们听,还是同学们跟我一起玩游戏学习呢?
  生:玩游戏。
  师:数学课上玩游戏,要求思考问题哦!
  生:好。要思考些什么问题呢?
  师:看了课题,你想解决些什么问题?或者说你想学会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要比较哪些数。
  生1:我想知道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生2:我想知道怎么比。
  片段二:寓学于玩。
  游戏:第一轮比赛。
  教师在黑板上预先写下数位“个、十、百、千”,每个数位下面相应地有一个可以装数字卡片的口袋,左右各一份。
  师:这是玩游戏的道具。
  大屏幕依次出示游戏规则:1 每次两队各派一名代表来抽签。2 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个位,第二次抽到的放十位,第三次……3 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赢。4 玩到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师生一起把人数分成两组,分别取名:长江队和黄河队。每组各选一名学生上前抽签。
  抽第一张:长江队抽到9,黄河队抽到7。长江队欢呼。
  师:(随机采访一位长江队队员)你为什么高兴?
  生:因为我们抽到的9比他们队抽到的7大。
  师:(转身采访一位黄河队队员)你有什么想法?
  生:没关系,最后还要看千位上的数呢。
  继续抽签,最后结果:长江队2939。黄河队1157。长江队欢呼雀跃。
  师:(采访长江队员)你们为什么高兴?
  生:我们有2个千,他们只有1个千。我们赢了。
  教师在黑板上(学生同时在本子上)记录比赛结果:2939>1157
  师:如果长江队千位上也抽到1,1939和1157怎么比?
  生:如果千位上的数一样。只要比百位上的9和1,9比1大,所以1939比1157大。
  第二轮比赛。
  修改比赛规则,把上轮规则中的第二条改为: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千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数字放在百位上……
  抽第一张:长江队抽到4,黄河队抽到1。
  师: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必要继续往下抽吗?
  生(黄河队):我们1998也没有他们大。
  生(黄河队):千位大,他们赢了。
  生(长江队):不用往下抽了,1后面的数字最大也没有我们的数大。
  师:那记录怎么写呢?
  生1:其他数位写0。(4000>1000)
  生2:4后面随便写什么数字都是长江队的数大。
  生3:其他位数用方格表示。
  师:方格表示什么?
  生;什么数字都可以。
  第三轮比赛。
  改规则,把上面规则中的第二条改为:第一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
  师:你们准备抽几?
  黄河队代表:抽9,放在千位。
  第一次抽签;长江队抽到2,抽签者把2放在个位;黄河队抽到3,抽签者把3放到个位。
  第二次抽签:长江队抽到4,抽签者把4放在十位;黄河队抽到7,抽签者把7放到百位。
  师:(问长江队抽签者)有没有压力?
  生:有,如果接下去他抽到两个9,那我就完蛋了。
  (全班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被那“纯真”的童言逗笑了。)
  第三次抽签:长江队抽到7,抽签者把7放在百位;黄河队抽到6,抽签者把6放到十位。
  第四次抽签:两位抽签者都把放数字卡片的口袋摇了又摇,郑重其事地从里面抽出关键的一个数字。长江队抽到5,抽签者把5放在千位,组成5742;黄河队抽到0,队员激动地说0不算。因为0在千位上不能组成四位数,我们要求重抽!
  师:不作为比赛结果,先记录763和5742这两个数谁大?
  (在老师引导下,学生领悟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师:0要不要放进去?
  生:重抽!
  黄河队抽到1。组成数:1763。
  学生记录1763<5742。
  师:(笑)好。
  黄河队所有同学发出遗憾的叫声!长江队员则欢呼响起。
  师:(拿出刚才这位同学抽出的6,把6倒过来拿,变成9)假如此时可以允许你重排,长江队是否还会得到胜利呀?
  生:(恍然大悟)是呀,6可以倒过来当9,那9就可以放在千位上,黄河队不就胜利了吗!
  师:你们玩游戏的时候思考了些什么?
  生: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千位相等比百位,百位相等比十位,十位相等比个位。
  生:四位数总比三位数大。
  思考:我们上过相同的课,也听过许多相似内容的课,总感觉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为什么在黄老师的课中,学生总是“其乐融融”而又充满智慧呢?
  1 寓数于景——改变知识呈现方式,让数学和学生越走越近。数学外在的表现形式为数字、符号或图形,是对客观世界及其事物之间关系的抽象刻画、描述和概括,是一种高度简约化的人类语言。以这种“面孔”出现的数学,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而又很冷漠的。只有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人和感兴趣的事件联系起来,并把它融于具体的情景之中,学生才能真正去认识它,感受它,亲近它和接受它。在本课教学中,黄老师将自己真实的生活事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把数字、事和人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学生因为亲近黄老师,所以对黄老师的事也特别感兴趣;关注老师的事,也就自然地关注事件中的数字;把数学问题编织于学生喜爱的游戏之中,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其实就是主动接触数学、认识数学、感受数学和思考数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产生,不再是老师刻意要求的结果,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然生成。
  2 寓学于“玩”——转变教学行为方式,让思考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本质,没有思考,也就谈不上数学学习。以前的课堂,我们强调的是老师要讲清、讲透,学生要坐好、听好。片面追求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很少顾及学生个人的感受和情感需求。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很少需要独立思考。也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体验不到思考带来的那种美妙的感觉。我们不能苛求孩子们都深刻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数学,但也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权威”去迫使学生学习,那样,只会磨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其对数学的“厌恶感”,降低思考的独立性和削弱思考的主动性。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采取适合于他们的学习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自觉地进行数学思考。在上面的课例中,黄老师把握住教与学的统一,巧设学生喜爱的游戏比赛活动,把学生引向了学习前台。教师讲的少了,但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主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游戏比赛中,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想赢”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心理需求,“如何才能赢”自然也就成为他们积极主动思考的问题,这时,“数学思考”也就真正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需要。
其他文献
“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项更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关于“门槛效应”,有个有趣的实验故事:  弗里德曼和弗雷泽让两位大学生先后去访问郊区的一些家庭主妇,先去的那位要请求家庭主妇将一个小标签贴在窗户上或在一个关于美化加州或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小的、无害的要求。两周后,另一位大学生去访问那个地区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在今
期刊
针对近期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的伤害在校学生和幼儿园儿童恶性案件,日前,公安部召开紧急视频会议、下发紧急通知,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坚决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保卫工作。  公安都要求,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对近年来发生的侵害师生案件,挂牌督办,限期侦破,对犯罪分子依法从严惩处。组织派出所民警、巡警、交警、特警加强对校园及其周边
期刊
《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课文叙写“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的情景,具体描述村子里的人挑水的艰难和下雨时全村人在雨水中洗澡的情景;回忆“我”孩提时洗澡的不易,夏天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的真切感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学生,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喝着矿泉水、纯净水和自来水长大的学生能够体验到山
期刊
所谓“点拨”,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适时巧妙而灵活地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达,使其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教学艺术。研究数学教学中点拨的功能、特点和方法,探究点拨艺术的内涵,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数学素质是大为有益的。    一、点拨的功能    1 解难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难。如直解其难,
期刊
《卖木雕的少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感人肺腑的精读课文,讲述“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让我们看到这位少年美好的心灵,体会到由他传达出来的中非友谊。通过本课的教学: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感知
期刊
最近听了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是两位数”,颇有感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其除的顺序、试商的方法与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完全相同,只是商的位数多了,需要解决商的每—位书写的位置。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弄清每一位商的书写位置,特别是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虽然顺利完成了教学设计的内容,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本质尚未真正理解。  片段一:
期刊
数量,英文是Ouantity;质量,英文是Quality。一眼看上去,两个Q还真差不了多少,本质却有天壤之别。  2007年6月,中国汽车分别在俄罗斯和德国做碰撞实验不过关,国外媒体纷纷称中国汽车为“夺命车”、“敢死车”,甚至说它们是“来自中国的废铁”。想想也不足为怪,德国“大众”在“帕萨特B5”的基础上研制“帕萨特B6”,人家可是花了整整10年的时间,而中国市场每年涌现50款以上的全新车型,其中
期刊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跳绳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跳绳,跳绳是一种有益的活动,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我们的体质。跳绳还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发现并解决跳绳活动中蕴藏着的这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跳绳)  师:昨天老师和
期刊
2010年3月1日召开的云南省“三生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透露,由云南原创的“三生教育”教材已被13个省市采用,其中陕西、河南、安徽三个省均以发文的形式在全省学校推广使用。据悉,云南原创教材被省外使用这在云南教育史上尚属首次。此外,省教育厅近期还将出版《三生教育中国公民读本》。  为了让广大中小学生懂得珍爱生命,掌握生存技能,了解生活常识,最终获得人生的幸福,2008~2月。云南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
期刊
《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可见,只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有效的互动交往,才能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在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呢?    一、明确互动目标。发挥教师教学智慧    明确的互动目标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前提,而师生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