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困境及改进路径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a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构建新型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为传统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解决所存在的局限性,将社区与居家两种养老模式串成有效的服务传达和服务闭环,将成为我国未来最重要的养老模式。由于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处于起步阶段,在运行中存在供需矛盾、人才供给不足以及功能定位模糊等困境。通过构建以政府主导的综合养老保障机制,实施精准定位,细化功能以及加强定向培养,推动照护人才专业化,才能使嵌入式养老摆脱困局,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关键詞:嵌入式养老  模式概念  困境  改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1(c)-0238-03
  Abstract: As a new mode of community-based care for the aged in China, embedded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has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institutions, communities and home-based care modes. It will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pension mode in China in the future by connecting the two pension modes of community and home to form an effective service delivery and service closed-loop. Because the embedded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 is in its infancy,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its operation, such a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the shortage of talent supply and the ambiguity of function orientation. Only by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pension security mechanism led by the government, precise positioning, refining functions and targeted training, and promoting the specialization of nursing talents can embedded pension get rid of the predicament and gradually become mature and perfect.
  Key Words: Embedded pension; Mode concept; Dilemma; Improvement path
  1  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概念
  为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而构建的新型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它整合了社区、机构和家庭养老的优势,以社区为载体,将机构养老的资源、功能和专业方面嵌入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中,在满足了中国传统的“就地养老”观念的基础下,也为社区老年人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供给模式,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1]。在运行方式上,可归纳为:在社区中嵌入养老服务设施和专业,通过政府主导,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需求。
  2  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要性
  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受到民政部门、街道、卫生部门、公安消防部门等多重监管,构建“以居家为基础、医疗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社区嵌入式”的社会化医养服务体系[2]。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当今我国的养老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难以满足当代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现存的传统养老服务模式与我国实际养老服务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很好地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养老服务支持。
  2.1 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老年群体比重将突破总人数的20%,到21世纪中叶,这一数据将达到34%。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及日益复杂的老龄化情况,养老服务的需求规模激增,为持续推动我国传统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为我国社区减轻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压力与负担,构建适合新情况的养老服务模式迫在眉睫。我国医疗水平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状态愈加重视,社会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得以延长,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呈现增长趋势[3]。伴随整体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其中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长寿不健康”现象凸显,老龄情况更加复杂,因此对医疗服务能力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迫切要求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满足社区居家老人的养老需求,导致社会养老服务压力进一步加重。
  2.2 现存养老模式功能弱化
  首先,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传统家庭提供的基本养老功能丧失。21世纪中国家庭结构规模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朝着核心、小型化转变,“4-2-1”家庭模式成为主流[4],导致子女承担养老责任负担过重,照顾老年人的精力受限,而且受到工作影响导致父母与子女易地而居,难以实现居家照顾老年人,由于缺乏照料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家庭照护往往难以满足老年人就医养护的需求。
  其次,经过长期历史沉淀机构养老具备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技术和充足的照料资源,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缺少社会认同,使得老人远离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和亲人,采用集中供养的形式,缺乏情感上的支持,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多数家庭对于机构养老还不能完全接受。   最后,我国社区养老的专业能力薄弱。近年来,各地社区通过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活动室,不断扩充社区养老的服务功能。但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对社区基础建设和专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由于多数社区居家养老局限于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社区工作人员需要承担多项行政活动,服务精力很有限且水平不高,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形式较为单一,单纯依靠社区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支持会导致服务形式零散。
  2.3 养老服务态度得到积极转变
  人们逐渐树立起更加积极的老龄化观念,养老服务理念也随之发生改變,所以,在对老年人养老服务中,追求基本生理需求的基础上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与追求不断努力。因此,在服务理念上要更加重视爱与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方面帮助,从生理和心理多方面提供专业化和多样化的照料服务,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质量。
  3  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养老机构的小规模化,难以保证持续、稳定的资金运转。一方面,由于养老机构床位数量短缺导致老人能够入住的数量有限,通过收取床位费用难以维持各项运营收支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出台的养老支持方针政策较为宏观,相关政策难以得到落实,提供的补贴和优惠方案有待完善;此外,养老服务业普遍存在高投资、低收益的特点,所以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6],这不仅阻碍了养老服务供给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高指标服务带动高入住率的固有优势,从而产生养老服务供需双重递减的恶性循环。
  3.2 养老功能定位模糊
  构建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搭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3种模式的桥梁和纽带,行成一个完整有效的服务闭环,但是目前很多地方都存在社区居家养老定位不准确的问题[7],将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机构举办成小型养老院,为老人提供长期供养服务。同时存在服务对象错位,一些机构收住半自理、失能失智及善终服务等阶段的老人。同时还有些机构只为托养老人提供服务,不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和日间照料,这与嵌入式社区为居家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的核心功能背道而驰。
  3.3 专业照护人才供给不足
  养老服务能力专业化可满足多数老年人对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需求,提供构建专业性、完善化的养老服务人员队伍作为新型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我国众多地区尚未构建具有标准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机制的养老服务架构[8],多数服务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标准化需求,造成我国养老照护人才紧缺。
  4  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进措施
  根据我国201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权益保障法》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2019年政府加强养老服务工作的部署,持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服务养老体系[9]。
  4.1 构建以政府主导的综合养老保障机制
  首先,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地位,为推动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和政策,进一步放宽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准入机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明确税收优惠等措施,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作用[10];其次,探索包括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方式,在减轻政府养老事业负担的同时解决社区居民就地养老的难题;最后,通过实现养老机构经营创新,鼓励连锁化经营方式、扩大养老服务规模,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4.2 精准定位,细化功能
  首先,对于有家庭护理资源的半自理老人和年轻自理老人,居家养老是主要的养老方式;其次,进入临终关怀阶段的残疾、弱智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最后,独居高龄能自理和出院后需康复的半自理老人选择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通过精准定位基于老年人的年龄段及健康状况划分不同层次,为老年人提供从居家养老到机构养老的梯度化选择,在享受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又能满足其原居安养的需求的同时减轻家庭负担[11]。嵌入式社区养老中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家政服务和康复护理等上门拓展服务作为重要功能之一。
  4.3 定向培养,推动照护人才专业化
  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专业化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是实现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12]。加强专业服务人才培养和管理队伍建设,制订相应的面向校园的培养计划,构建“人才校园”等人才引进渠道,完善养老服务业人才储备,明确持证上岗原则,严格控制老年服务人员职业资格,推动照护人才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小兰,孟艳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优势、困境与出路[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4(4):89-95.
  [2] 赵超.医养结合模式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以P市Z区为例[J].内江科技,2020,41(6):106-107,129.
  [3] 景跃军,李涵,李元.我国失能老人数量及其结构的定量预测分析[J].人口学刊,2017(6):81-89.
  [4] 安炳辉.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问题与改进路径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1):7-11.
  [5] 王碧英.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7):65-67.
  [6] 张强,钟如雨.居家何以养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及实施困境——以武汉市L社区为例[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8,40(5):97-103.
  [7] 项慨,聂彤,徐灵秀,等.“智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与实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10):81-85.
  [8] 严志兰,李叔君.社会组织在社会养老服务递送中的作用解析——基于福建的田野调查和个案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0(5):132-141.
  [9] 方新荣,金浪.基于医养结合的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J].卫生软科学,2017,31(7):16-19.
  [10] 周悦,崔炜.北京市嵌入式养老模式发展研究——以养老服务驿站为例[J].新视野,2019(4):90-96.
  [11] 王晶,李鹏飞.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与思考——基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养老服务现状的考察[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59(6):133-139.
  [12] 郭晓敏.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合肥市的实践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28-31.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的2009—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民族问题研究领域(民族学学科)立项课题的项目数据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对项目数据进行二级学科分类,在分类数据基础上,提出我国当前民族问题研究的主题与热点,以期为民族学科研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从学科分布数据看出,近10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中,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顺应了时代的特点,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
摘 要:自1+X证书制度提出及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学界围绕1+X证书制度,从多学科、多视角开展了相关研究。该文梳理了1+X证书制度的研究文献,从1+X证书制度提出的背景与价值,1+X证书制度实施的重点、难点与着力点等专题进行了综述。在1+X证书制度研究现状审视的基础上,对1+X证书制度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认为需要深化1+X证书制度的理论研究,加大力度开展试点调研分析,总结制度试点中的经验与问题,为
导语: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进一步普及应用,人们对于网络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网上购物这一购物方式也越来越多地被人接受。  由于网络购物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所需商品,还可以货比三家、退换货方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网购。本文简述了农村电商直播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以及电商直播对于农村人们生活的一些改变。  电商发展的现状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点的开设成本逐渐降低,人们可以利用抖音、今日头条、
摘 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迫切需要技术-经营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支撑。该文针对理工本科人才培养与产业实际需求之间脱节的问题,提出了项目驱动式技术-经营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案。通过宣导达成经营思维共识,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全过程指导训练提升学生在专业技术、综合素质和经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潜力,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为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首次将预算绩效管理提升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作为财政改革新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绩效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夯实和推进现代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任务。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国预算管理模式逐步向“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
张家全,1986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系,出自书香门第,是中国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后人,现担任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诗酒画院理事,系国家一级美术师。其自幼酷爱美术,深受家族书画环境的熏陶,对传统绘画艺术很有悟性,因此受传统国画熏染甚深,数十年来遍临宋、元、明、清的知名传统画作。由于“神交故人于桌案,近接书贤于尺牍,蒙师友授业与指正,汲古人书艺之精华”,又因受其长辈张大千画风之影响,
高文清,女,生于河北沧州,现居北京。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企艺联书画院副院长、国礼名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诗书画协会理事、中国国家工美协会会员、联合国书画协会理事、中国人民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海悦书画协会会员、中国清风书画协会会员、中国发布网发展部副主任、东方红书画院院长、北京闽南文化创意产业商会艺术顾问。其自幼聪颖,喜欢书画艺术,创作以画为主 ,擅长画鱼、牡丹,师从李可染大师的亲传弟子何健国先
摘 要:民俗体育是民间风俗和民间文化的一种传承,具有一定的集体性和传统性,代表的是人们丰富的体育活动。民俗体育是全面健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可以推动全面健身活动的开展,把二者相融合,可以起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该文从民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互动关系入手,进一步分析了民俗体育在全面健身活动中的意义,最后就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融合发展策略做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民俗体育 全民健身 融合发展
摘 要:精准扶贫已成为国家治国理政战略。在精准扶贫理念的引领下,充分发挥体育行业在脱贫攻坚战略中的特有优势,营造精准扶贫、体育助力的良好局面。颈椎保健操结合医学与体育学两个学科,将对颈椎有效的单一锻炼动作,参照科学的身体运动原理进行编排。通过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总结颈椎保健操编排原理及作用,根据在精准贫困地区推广的优势,提炼其在推广过程中呈现的社会价值:(1)颈椎保健操丰富了临床治疗手
摘 要:黑龙江省有许多丰富的资源,比如特色民族民俗体育就是各项资源中的亮点。特色民族民俗体育与现代人民的生活方式有所不同,也会与人们的生活产生碰撞,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特色民族民俗体育可持续发展。在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民族民俗体育的优势,将其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使民族民宿体育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特色民资民俗体育 发展 体育教学改革 现状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