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世界顶级保密区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球上,有些地方是因为自然环境过于恶劣,人类没法踏足,但还有些地方,由于涉及到保密的需要,你这辈子同样可能没法进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访这些世界级“机关重地”。
  美国大灾难紧急运行中心
  2001年9月11日,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撞向了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在这场混乱和血腥的恐怖主义袭击中,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倒塌的世贸中心和不断上升的死亡人数上,而几乎没有注意到政府官员的大撤离行动。那时许多载着政府的锅碗瓢盆的豪华轿车,堵在了路上,这些豪车正离开华盛顿,驱车100千米,前往弗吉尼亚州的蓝岭山。而此时,白宫也早已人去楼空,美国国会主要领导人已秘密地乘坐直升飞机去了一个神秘的地方——位于弗吉尼亚州蓝岭山,美国大灾难紧急运行中心就藏在这座山里,这儿也是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的指挥中心。
  19世纪末,紧急运行中心所在地本来只有一个气象站,当时气象站还只有两个建筑,一栋生活楼(宿舍和管理机构所在地)和一栋实验楼,现在这些建筑已经与其他地上地下建筑一起,构建起了庞大的避难建筑群。
  紧急运行中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1959年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建造的地下建筑群,面积达到5.6万平方米,现在已经建成了一个生活设施完善的地下城市。整个城市建筑是从玄武岩中雕刻出来的,屋顶由铁螺栓钢筋固定。当核战争发生后,美国政府人员只要进了这个地下建筑群,就能在无论多糟糕的情况下,依然能保证政府机构正常办公,包括与美国各大军事部门、安全部门的正常联络。
  正是因为这里是“最后的希望”,所以保持高度机密是理所当然的了。不过,一件意外的事情却让它不得不曝光身份,1974年12月1日,环球航空公司客机撞向了蓝岭山,离紧急运行中心不到两千米,这使得人们开始知道有这样一个秘密设施存在着。1991年,美国《时代》杂志再次曝光了紧急运行中心,更详细地描述它是一个庞大的地下巢穴,有空气过滤系统,可以将危险的放射性尘土过滤掉。不过,虽然全世界人都很好奇,美国官方也只承认它是一个“秘密政府设施”,不愿透露更多,外人也绝对禁止进入。
  谷歌数据中心
  今天的网络世界能给我们提供无与伦比的便捷服务。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网络上的数据和信息可以保存那么久,这些精彩的服务又是来源于哪里呢?
  这就得感谢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设备、通信设备就存储在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也为它们提供硬件、电力,以及冷却系统支撑。可以说,数据中心是网络基础资源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数据中心被摧毁,网络很可能就会陷入瘫痪。
  迄今为止,这些数据中心的最大拥有者是互联网巨头——谷歌。谷歌的搜索引擎指数一天就高达200亿页面,它每天得处理这么多的搜索请求,数据中心遍及全球也就不奇怪了。不过,谷歌不仅不愿意说它实际运行了多少个数据中心(估计超过30多个,分布在美国、欧洲和亚洲),而且直到现在,对于它如何构建和运行数据中心的,还是守口如瓶。
  当然,在一个史无前例的举动中,谷歌把自己的街景摄像头放在它的一个数据中心内部,让我们可以有机会一睹为快。这个数据中心位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勒努瓦县的一个乡村小镇上。一个巨大的机房里存储着数以千计的服务器。内置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负责全球信息的交换,为了便于维修,管道和缆线都被设计成了五颜六色的。
  为了防止数据丢失,所有的由谷歌公司数字蜘蛛收集的信息都备份在了硬盘里,数据中心内部一个机械手臂可以帮助员工轻松拿取所需硬盘。而且,由于数据中心内的每个硬盘都有自己的二维码,因此机械手臂可以非常轻松的完成这一任务。
  这些中心与其说是谷歌的命根子,还不如说是它的血管、动脉和大肌肉。所以,谷歌在其数据中心的位置和数量方面的保密工作,一直都做得很好。比如说:如果你反查谷歌各个域名的IP地址,所得结果几乎看起来都是美国加州山景城的IP地址。此外,谷歌通常把其数据中心“伪装”成有限责任公司,表面上看起来和谷歌毫无瓜葛。比如:北卡罗来纳州Lapis公司和爱荷华州的Tetra公司。
  莫斯科地铁2
  俄罗斯的莫斯科地铁早在1935年就已经开通,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地铁系统之一,每天运送的乘客达900多万人次。但鲜为人知的是,莫斯科的地下还藏有另一套地下地铁系统——莫斯科地铁2。
  据说,莫斯科地铁2比莫斯科地铁1修建的年份还要早,有4条主干道,都埋在地下50至200米处(公开运行的莫斯科地铁1最深处是74米)。这些线路连接着克里姆林宫、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指挥部、伏努科沃-2的政府机场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重地。当初斯大林建设这条地下线路的目的,也是为了当城市遭遇轰炸或是交战条件下,政府和相关人员能安全转移。在二战中,莫斯科地铁2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许多参谋作战指挥中心,就在地铁的秘密坑道里办公。
  神秘的“地铁2号线”多年来一直只能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听到一些片断。直到2009年10月,俄罗斯《论据与事实》报才公开宣称,这条秘密地铁的存在是“早已公开的秘密”。现在,莫斯科这条秘密地铁在为国家领导人服务的同时,也在为莫斯科城地下的数个战略军事设施及情报部门服务。据称,莫斯科地下指挥中心成了俄罗斯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是俄总统和军政要员战时军事指挥的心脏。
  可口可乐秘方保险柜
  可口可乐喜欢用一种公开的方式紧守秘密,它有那种吊足了人胃口,却不肯透露半点风声的行事风格。2011年,可口可乐建立了一个特别的保险柜,在这个保险柜里,就藏着它的秘方:如何用粘稠的糖浆制作出令人上瘾的可口可乐。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保险柜并不是在一个隐秘的位置,它就在美国亚特兰大的可口可乐世界博物馆里,更高调的是,它还会时不时邀请公众去里面参观。
  不过,参观归参观,可口可乐公司在保密方面可是做足了功夫。这个可以参观的博物馆,其实也戒备森严,这里配有掌纹识别系统门禁、有无数密码门禁还有厚重的钢铁大门守护。最关键的防护措施还是在秘方的保护上,装有配方的高达3米的金属保险柜,被藏在一间有着厚墙和圆形的银色金属大门的房间内,除了保险柜外,秘方还用一个特制的金属盒子装着。在进入这个保存保险柜的房间前,游客都会被16个覆盖360度的高清摄像机录取一段视频,工作人员马上就可以通过由16个显示屏组成的监控墙,了解到每一位游客的身高、性别、肤色、穿着等详细信息。   很难想象,一张记录可口可乐神秘配方的白纸,需要如此巨大的保险柜来确保自身的安全。不过,这也不奇怪,要知道,自从可口可乐配方在1886年诞生的时候,保密工作就已经开启了。我们都知道可口可乐的配方是由一个药师在1886年创建,这位药师很害怕配方被复制,所以从来就没有把它写下来,只是与几个亲密的同事分享了这个成功的发明。在1919年之前,配方还都是口口相传。1919年,当可口可乐公司需要银行贷款时,秘方第一次被写在了一张纸上,用来作为担保物,被储藏在纽约担保银行的某个保险柜里。直到2011年才被放到可口可乐博物馆里供人参观。
  梵蒂冈机密档案室
  说到梵蒂冈,大多数人可能对它的了解仅限于这是一个宗教国家。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比起俄国、美国和中国这些世界上的头号大国,梵蒂冈实在是太小了,它的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清华大学校园面积都是它的9倍多。它的人口也少,2011年的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梵蒂冈有32名女性公民、540名男性公民。更有趣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它的国土还在另外一个国家——意大利的境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中国”。
  不过,这个巴掌块大小的天主教国家却是全球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中美俄都得敬它三分。当然,它还有全欧洲最古老、也最神秘的档案馆——梵蒂冈机密档案室。
  梵蒂冈机密档案室这一名字听起来就像悬疑小说里的情节,有着阴暗的房间和落满尘埃的绝密书籍,在许多电影和小说中,它也被描绘成了神秘莫测的地方。其实在现实中,它对公众开放,因为你可以通过填写申请,借阅里面的部分书籍(仅限1939年以前的)。当然,它还是有相当高的私密性,它名字的原文意思是“私密档案库”,一般人被禁止入内,只有有资格的学者们才会偶尔被允许访问档案库。
  有专家估计,梵蒂冈秘密档案馆里所有的档案排在一起可以绵延84千米长。那么,这个庞大的档案库里面都有些什么呢?档案馆里的书和文物是1000多年来,教皇同各时期的诸多历史名人间的书信往来,对象就有莫扎特、希特勒、北美印第安部落,以及成吉思汗的孙子贵由大汗等。这里面甚至还有一封来自明朝的求救信,1650年,南明因为没法抵抗住清军的进攻,王太后决定写信向教皇求救。不过,8年的往返时间,却没有给明朝带来救兵,而只是一个类似“愿你安好”的回复信。
  有些人甚至认为,档案馆也包含外星人存在的证据以及古代耶稣的肖像(这幅画的创造者声称自己亲眼看见过耶稣,这张肖像图可以追溯到公元二世纪晚期)。不过,这些也只是大家的猜测,到底有什么绝密文件,也许只有罗马教廷自己知道。
其他文献
我们的身体包含无数的“监督管理者”,这些监督者不断地发现任何处于萌芽状态的疾病。其中一个甚至许多医生都会忽视的监督员,是眼睛。“超过三分之一的基因遗传综合症在眼睛中表现出来,常常甚至是在身体其他部位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美国眼科专家尼尔·亚当斯说道。糖尿病、高血压、多发性硬化症、风湿病和癌症都在我们的视觉器官留下了清晰的标记。  大脑的供应血液的情况到底如何呢?大脑的压力有多高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我
期刊
电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为重要,电灯、电脑、手机等日常用品都离不开电。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的大多数电能来自涡轮发电机和电磁感应发电机,这两种设备一直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主要途径。而现在,科学家又开发出了一个新的途径,利用摩擦来发电的途径,这就是传说中的摩擦纳米发电机。  摩擦纳米发电机是利用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的联合作用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摩擦起电是初中生都熟悉的概念,而静电感应是高中生都知道的
期刊
遍地都是黄金  在历史上,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曾经有个著名的黄金州,也就是现在美国的第三大州——加利福利亚州。加州以盛产黄金闻名,1848年被人们首先发现金矿后,经过了100多年的开采与挖掘,在1986年还是美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州,产量达42万5617蛊司。  这里的黄金,与别处的黄金深埋于地下不同,许多都裸露于地表和河床上,人们只需要简单的挖掘工具,比如一个铁铲,和一个淘洗金子的金盘,就可以淘到金子
期刊
中国将推广街区制并不再建封闭小区的消息引爆公众。而说起街区式住宅,人们大概会立刻想起欧美剧里,城市沿街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小店,混合一两栋白天人来人往的办公楼和夜晚也活力不减的小酒吧或者电影院,再加上周围的住宅区,足以使这个街道生龙活虎、魅力无限。这就是典型的街区生活。  从字面上理解来看,街区制类似于国际上的“BLOCK街区”。所谓BLOCK,它事实上是5个英文单词的缩写:B-Business(商
期刊
现在似乎很流行吃维生素片,人们希望以此补充维生素,补充营养保持健康。事实上维生素的确很重要,但吃维生素片并不太科学。  几十年研究下来,科学家没有发现实质性证据来表明大量补充维生素片有益。除了正常饮食,额外补充维生素、营养素,有时候不仅没好处,反倒可能引起健康问题。因为科学家发现有些维生素可能对健康有害,有的能诱发癌症,有的能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  当忽略的维生素、营养素  复合维生素 这是首先应
期刊
如今,我国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因此长期有种观点认为城市规模必须适可而止,如果过大,似乎就成了社会发展的“肿瘤”,因此必须控制城市规模,才会使社会健康发展。但经济学理论表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相信你一定听过这样的说法: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80%的用户只使用20%的功能;20%的用户贡献了
期刊
纵观历史,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命运常常与领导人的能力息息相关。一位贤明智慧的君主可以让国家变得富强,甚至开创一代盛世,比如李世民;而水平不那么高的国家元首则可能给人民带来灾祸,甚至断送国家的前途,比如周幽王、商纣王和希特勒。  然而,如果论及对自己国家的破坏力,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却比周幽王这样的名人厉害得多,这个人就是南美小国巴拉圭的总统——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他在总统任上仅仅干了8年,却
期刊
提到毛毛虫,不少人会起一身鸡皮疙瘩,这些颜色怪异、长相扎眼的毛毛虫,光从外貌上就可以断定绝非“善类”。但说到它们长大后的样子,却让人类十分着迷,没错,它们就是传说中破茧而出的蝴蝶。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世界上最漂亮的蝴蝶在小时候是怎么防御敌人的。  有毒的蓝闪蝶幼虫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蓝色大闪蝶,因绚丽的蓝色翅膀,自古希腊以来,就有维纳斯女神的美称。不过,小时候的女神是不好惹的。除了体表有很扎的绒毛用
期刊
在如今这个无网不欢的时代,网络不畅是最令人烦恼的事。周末的晚上,你的电脑游戏是否和老妈的网络电视剧抢占带宽?当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被连接到同一个网络,你有没有为关键时刻的网页打不开感到心焦?这就是现在无线电网络传输的众多弊端之一。随着我们身边各式数字化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普通数据传输方式好像开始有些不堪重负,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不要着急,实际上无线电波只是能够携带数据信息的频
期刊
“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看不见我。我是谁,我是隐形人。”这样的隐形技术已经不再是科幻片的专利,随着未来技术的发展,人类将可能进入一个隐形时代。  虎口脱险  在美丽的热带海洋里,一只饥饿的捕食者正四处搜寻着猎物。它的运气不算坏,前面正好有一顿美味的午餐。在离它几米的地方,一群比目鱼正聚集在一起,一动不动地平卧在海床上,吃掉它们看起来很轻松。不过,意外的是,捕食者竟然没看见就在正前方的午餐,径直游了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