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城市地域文化逐渐被现代文化湮灭,城市风貌日益趋同,“千城一面”已是大多数城市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探索性的提出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特色风貌塑造方法,即“分类指导”。将城市特色风貌分为自然风貌、人文风貌和人工风貌,其中比较复杂的人工风貌按照“城市设计五要素”进行分类。最后以济南市为例,阐述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特色风貌塑造方法、内容,期望为其他城市特色风貌的塑造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特色风貌
1、项目概况
济南市,简称“济”,别称“泉城”,是山东省省会、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山东省的政治、文化、教育、经济、交通和科技中心,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新一线城市。
泉城济南,泉群众多、水量丰沛,被称为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2、基于地域文化的济南市城市特色风貌塑造体系研究
2.1济南市地域文化
济南市的地域文化,分为方言文化,饮食文化、史前文化、泉水文化、名士文化、建筑文化。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泉水文化、名士文化、建筑文化。
泉城内百泉争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所以,泉城的文化特色就是泉,泉文化就是城市的文化,城市的灵魂。同时,在2013年9月份济南举办泉水文化艺术节,形成特色节庆会展品牌。现在,泉水文化节已经是济南一个标志性节日。
济南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文人气息的城市,泉水培育了众多文化名士。从大舜、扁鹊、到秦琼、房玄龄再到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等都籍贯济南。
济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既有北国建筑的深厚淳朴,又具江南水乡轻巧灵秀的特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济南传统民居采用的是双坡屋顶、半圆形拱形窗等局部构件建筑语汇;材质上选择的是济南特产的虎皮石、灰砖与小青瓦;色彩上以灰色墙面、白色线条、暗红色窗框以及青色屋顶为主要特征。
2.2济南市城市特色风貌
2.2.1风貌现状
目前,济南市城市特色风貌主要是泉城风貌带。泉城特色风貌带位于济南中部,南至千佛山一带,北至黄河,西至顺河高架路和生产路,东至历山路。在风貌带中云集了山、泉、湖、河、城等最能体现济南风貌的特色元素;同时,泉水文化等地域文化更为风貌带增添了文化气息。然而,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风貌带的特色越来越模糊,有的甚至消失。随着济南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城市地域文脉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泉城特色风貌带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2.2.2存在问题
风貌带景观建设缺乏整体性。风貌带区域内的城市景观建设缺乏整体性,大量的高层建筑导致风貌带内景观与历史文化遗存遭到破坏。现代建筑在古城区内的穿插建设,给济南的城市形象带来极大破坏,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亦未达到理想效果,历史街区大量消失。
风貌带景观建筑单体秩序混乱。风貌带区域中的建筑单体,无论建筑风格、使用材料还是色彩装饰都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形象归。
风貌带景观改造缺乏人性化设计。风貌带景观空间的改造设计缺乏人性化考虑,城致使市景观特色削弱,服务功能降低。风貌带的建设或改造多以追逐景观效益为主要动机,导致城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严重缺乏,周边住区的空间环境可居性较低。
2.2.3解决对策
2.2.3.1整合资源,宏观规划。
对济南市地域文化、城市空间进行分析研究,探求济南市文化底蕴,分析济南市自然环境、山水空间等,确定济南市大的风貌背景,进行全局风貌规划。
2.2.3.2突出重点,微观实施。
结合地域文化以及城市空间格局的分析,确定城市风貌分区,风貌带,风貌点。基于济南市大的风貌背景,突出重点风貌,以便于后期实施。
2.3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特色风貌塑造
2.3.1塑造方法
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分类指导”。“分类指导”有两层含义,一是第一个层级的分类,主要用于城市风貌大的分类;二是第二个层级的分类,即按照“城市设计五要素”进行城市人工风貌的分类。
2.3.2塑造内容
2.3.2.1自然风貌
济南南靠南山,北靠母亲河,内有大明湖,趵突泉等泉群,形成了“山、泉、湖、河、城”相互融合的山水格局。(见图1)
2.3.2.2人文风貌
人文风貌主要是是城市传统文化、民俗活动等呈现出来的老济南人民生活特色风貌。
比如老济南的结婚婚俗,在迎娶日,男方大门贴喜字和对联,挂彩绸,大门顶上要放一对扎着筷子和用红纸包着的砖;自古山东绣品因其地域性和独特的绣织技法被冠以“鲁绣”,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
2.3.2.3人工风貌。
1)區域风貌
区域风貌主要是根据总体规划划定的分区,各个分区所形成的景观风貌。根据不同的功能特色、时代特征和自然环境特征,继承和发展城市风貌分区特色,规划形成古城—商埠区、腊山新区、燕山新区、王舍人—贤文区、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六个风貌分区。(见图2)
2)边界风貌
小清河、黄河滨水界面。滨水界面应提供较多的开敞空间,能让市民(包括游客)共享滨水地区风貌资源,创造亲水的公共活动空间,打造亲水活动内容,设置亲水设施,营造亲水视觉感受。(见图3)
南山界面。山体界面风貌,展现的是城市山水自然连绵起伏的风貌,在城市建设时应与山体背景进行考虑,应与山体自然风貌相协调。
城市轮廓线。济南市是狭长的带状城市,当人们从外围去观赏城市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总会展现出不同的城市轮廓线。比如从南边往北边看时,首先看到的是蜿蜒的南山,然后是贯穿城市东西的城市轮廓。 3)道路风貌
道路风貌是沿城市主要道路形成的风貌带。(见图4)
南北泉城特色风貌带:以千佛山、古城、黄河为主线,串联四大泉群和大明湖等重要自然、历史要素,是展现和延续自然山水城市特征的景观风貌主轴。
东西现代风貌带:以经十路为主线,串联泉城特色风貌带、燕山和腊山新区及东、西部城区,是重点体现城市发展时代特征的景观风貌主轴。
现代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融合风貌带:共有两个轴,一是燕山新区现代城市景观轴,以燕山中心区为核心,以大辛河为纽带,向北串联华山风景区和黄河,向南串联龙洞地区,形成新区现代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的景观风貌轴;二是腊山新区现代城市景观轴:以腊山中心区为核心,以腊山河为纽带,向北串联美里湖和黄河,向南串联腊山,形成新区现代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的景观风貌轴。
4)节点风貌
节点风貌主要是城市重要节点空间形成的风貌,包括城市主要公共活动场所及空间场所,如门户风貌、历史风貌、现代风貌、工业风貌、滨水风貌、山体风貌等。
门户风貌区:围绕济南西客站、济南总站、济南东站、济南客运站等形成的集交通、休闲为一体的城市门户空间,展现济南交通枢纽新风貌。该区域建筑形式为现代建筑,色彩以冷色调浅灰色系为主。
历史风貌区:以古城商埠区为主,展现老济南独具特色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历史风貌。该区域建筑形式为传统建筑,灰砖、棕住、小青瓦的色彩为主。
现代风貌区:以高新区为代表的东部新区,展现城市现代风貌。该区域建筑形式为现代建筑,色彩以冷色调浅灰色系为主。
工业风貌区:主要是在明湖岸边、小清河畔,胶济、津浦线上,遗留的近代工业建筑展现的工业文化风貌。它们历经近代工业萌芽时期、近代工业发展时期、现代工业发展时期,见证了济南的沧桑变幻,增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滨水生态风貌区:以黄河、小清河、 趵突泉、大明湖为主形成的生态景观风貌。该区域主要体现城市水文化景观,色彩以浅色系为主,建筑设计应结合自然。
山体生态风貌区:以南山为主形成的山体生态景观风貌。该区域主要体现城市原生态景观,色彩以浅色系为主。
5)标志风貌
标志风貌主要是指城市的主要建(构)筑物。
泉标。在泉城广场上,矗立着这座高將近四十米的泉标,成为济南的标志和象征。
奥体中心。奥体中心的建设结合地形地势,在西区布置体育场,东区布置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
绿地普利中心。地处济南市的核心区域,绿地中心办公楼总计60层,总体高度为300米。
结语:
城市的历史文化不断经受冲击,固有特色和风格日渐式微,造成了城市风貌千篇一律,景观雷同,功能重复,形象单一。许多城市正在失去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千城一面难以避免,城市特色风貌的塑造迫在眉睫。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提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方法,相信对于城市特色风貌的塑造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期望为其他城市特色风貌的塑造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培根;王莉.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风貌特色区划探讨——以江苏为例[J].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3
[2]池龙七.城市风貌中的地域建筑文化特征[J].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2015
[3]王婷.基于文化地理学的西青区城市风貌特色研究[D].天津大学.2014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特色风貌
1、项目概况
济南市,简称“济”,别称“泉城”,是山东省省会、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山东省的政治、文化、教育、经济、交通和科技中心,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新一线城市。
泉城济南,泉群众多、水量丰沛,被称为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2、基于地域文化的济南市城市特色风貌塑造体系研究
2.1济南市地域文化
济南市的地域文化,分为方言文化,饮食文化、史前文化、泉水文化、名士文化、建筑文化。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泉水文化、名士文化、建筑文化。
泉城内百泉争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所以,泉城的文化特色就是泉,泉文化就是城市的文化,城市的灵魂。同时,在2013年9月份济南举办泉水文化艺术节,形成特色节庆会展品牌。现在,泉水文化节已经是济南一个标志性节日。
济南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文人气息的城市,泉水培育了众多文化名士。从大舜、扁鹊、到秦琼、房玄龄再到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等都籍贯济南。
济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既有北国建筑的深厚淳朴,又具江南水乡轻巧灵秀的特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济南传统民居采用的是双坡屋顶、半圆形拱形窗等局部构件建筑语汇;材质上选择的是济南特产的虎皮石、灰砖与小青瓦;色彩上以灰色墙面、白色线条、暗红色窗框以及青色屋顶为主要特征。
2.2济南市城市特色风貌
2.2.1风貌现状
目前,济南市城市特色风貌主要是泉城风貌带。泉城特色风貌带位于济南中部,南至千佛山一带,北至黄河,西至顺河高架路和生产路,东至历山路。在风貌带中云集了山、泉、湖、河、城等最能体现济南风貌的特色元素;同时,泉水文化等地域文化更为风貌带增添了文化气息。然而,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风貌带的特色越来越模糊,有的甚至消失。随着济南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城市地域文脉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泉城特色风貌带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2.2.2存在问题
风貌带景观建设缺乏整体性。风貌带区域内的城市景观建设缺乏整体性,大量的高层建筑导致风貌带内景观与历史文化遗存遭到破坏。现代建筑在古城区内的穿插建设,给济南的城市形象带来极大破坏,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亦未达到理想效果,历史街区大量消失。
风貌带景观建筑单体秩序混乱。风貌带区域中的建筑单体,无论建筑风格、使用材料还是色彩装饰都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形象归。
风貌带景观改造缺乏人性化设计。风貌带景观空间的改造设计缺乏人性化考虑,城致使市景观特色削弱,服务功能降低。风貌带的建设或改造多以追逐景观效益为主要动机,导致城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严重缺乏,周边住区的空间环境可居性较低。
2.2.3解决对策
2.2.3.1整合资源,宏观规划。
对济南市地域文化、城市空间进行分析研究,探求济南市文化底蕴,分析济南市自然环境、山水空间等,确定济南市大的风貌背景,进行全局风貌规划。
2.2.3.2突出重点,微观实施。
结合地域文化以及城市空间格局的分析,确定城市风貌分区,风貌带,风貌点。基于济南市大的风貌背景,突出重点风貌,以便于后期实施。
2.3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特色风貌塑造
2.3.1塑造方法
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分类指导”。“分类指导”有两层含义,一是第一个层级的分类,主要用于城市风貌大的分类;二是第二个层级的分类,即按照“城市设计五要素”进行城市人工风貌的分类。
2.3.2塑造内容
2.3.2.1自然风貌
济南南靠南山,北靠母亲河,内有大明湖,趵突泉等泉群,形成了“山、泉、湖、河、城”相互融合的山水格局。(见图1)
2.3.2.2人文风貌
人文风貌主要是是城市传统文化、民俗活动等呈现出来的老济南人民生活特色风貌。
比如老济南的结婚婚俗,在迎娶日,男方大门贴喜字和对联,挂彩绸,大门顶上要放一对扎着筷子和用红纸包着的砖;自古山东绣品因其地域性和独特的绣织技法被冠以“鲁绣”,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
2.3.2.3人工风貌。
1)區域风貌
区域风貌主要是根据总体规划划定的分区,各个分区所形成的景观风貌。根据不同的功能特色、时代特征和自然环境特征,继承和发展城市风貌分区特色,规划形成古城—商埠区、腊山新区、燕山新区、王舍人—贤文区、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六个风貌分区。(见图2)
2)边界风貌
小清河、黄河滨水界面。滨水界面应提供较多的开敞空间,能让市民(包括游客)共享滨水地区风貌资源,创造亲水的公共活动空间,打造亲水活动内容,设置亲水设施,营造亲水视觉感受。(见图3)
南山界面。山体界面风貌,展现的是城市山水自然连绵起伏的风貌,在城市建设时应与山体背景进行考虑,应与山体自然风貌相协调。
城市轮廓线。济南市是狭长的带状城市,当人们从外围去观赏城市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总会展现出不同的城市轮廓线。比如从南边往北边看时,首先看到的是蜿蜒的南山,然后是贯穿城市东西的城市轮廓。 3)道路风貌
道路风貌是沿城市主要道路形成的风貌带。(见图4)
南北泉城特色风貌带:以千佛山、古城、黄河为主线,串联四大泉群和大明湖等重要自然、历史要素,是展现和延续自然山水城市特征的景观风貌主轴。
东西现代风貌带:以经十路为主线,串联泉城特色风貌带、燕山和腊山新区及东、西部城区,是重点体现城市发展时代特征的景观风貌主轴。
现代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融合风貌带:共有两个轴,一是燕山新区现代城市景观轴,以燕山中心区为核心,以大辛河为纽带,向北串联华山风景区和黄河,向南串联龙洞地区,形成新区现代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的景观风貌轴;二是腊山新区现代城市景观轴:以腊山中心区为核心,以腊山河为纽带,向北串联美里湖和黄河,向南串联腊山,形成新区现代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的景观风貌轴。
4)节点风貌
节点风貌主要是城市重要节点空间形成的风貌,包括城市主要公共活动场所及空间场所,如门户风貌、历史风貌、现代风貌、工业风貌、滨水风貌、山体风貌等。
门户风貌区:围绕济南西客站、济南总站、济南东站、济南客运站等形成的集交通、休闲为一体的城市门户空间,展现济南交通枢纽新风貌。该区域建筑形式为现代建筑,色彩以冷色调浅灰色系为主。
历史风貌区:以古城商埠区为主,展现老济南独具特色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历史风貌。该区域建筑形式为传统建筑,灰砖、棕住、小青瓦的色彩为主。
现代风貌区:以高新区为代表的东部新区,展现城市现代风貌。该区域建筑形式为现代建筑,色彩以冷色调浅灰色系为主。
工业风貌区:主要是在明湖岸边、小清河畔,胶济、津浦线上,遗留的近代工业建筑展现的工业文化风貌。它们历经近代工业萌芽时期、近代工业发展时期、现代工业发展时期,见证了济南的沧桑变幻,增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滨水生态风貌区:以黄河、小清河、 趵突泉、大明湖为主形成的生态景观风貌。该区域主要体现城市水文化景观,色彩以浅色系为主,建筑设计应结合自然。
山体生态风貌区:以南山为主形成的山体生态景观风貌。该区域主要体现城市原生态景观,色彩以浅色系为主。
5)标志风貌
标志风貌主要是指城市的主要建(构)筑物。
泉标。在泉城广场上,矗立着这座高將近四十米的泉标,成为济南的标志和象征。
奥体中心。奥体中心的建设结合地形地势,在西区布置体育场,东区布置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
绿地普利中心。地处济南市的核心区域,绿地中心办公楼总计60层,总体高度为300米。
结语:
城市的历史文化不断经受冲击,固有特色和风格日渐式微,造成了城市风貌千篇一律,景观雷同,功能重复,形象单一。许多城市正在失去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千城一面难以避免,城市特色风貌的塑造迫在眉睫。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提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方法,相信对于城市特色风貌的塑造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期望为其他城市特色风貌的塑造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培根;王莉.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风貌特色区划探讨——以江苏为例[J].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3
[2]池龙七.城市风貌中的地域建筑文化特征[J].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2015
[3]王婷.基于文化地理学的西青区城市风貌特色研究[D].天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