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的主体职责及发挥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关于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职责问题缺少全面论述,甚至还有观念否认政府的主体管理地位,这说明探究政府职责是当前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本文就以当前我国的国情作为探讨背景,分别从责任者、组织者、管理者三个方面对政府的主体职责进行分析,强调在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的地位。
  关键词:公共事业;政府;主体职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也都非常迅速,法律制度也越来越完善,对于我国政府来讲,其职能和定位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因此在当前新市场环境中,政府必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把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职责充分发挥出来,为管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更好发展。
  一、政府对公共事业目标的责任者职责及发挥
  公共事业具有多元化特点,致使管理目标也具备同样的优势,为了更好提高公共事业的管理效率,政府必须要坚守为人民负责的态度,发挥出目标责任者的职责,保证各个方面的公共事业都能顺利开展,保障人民利益。政府必须要加强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工作,对于各种不同的公共事业来讲,政府同事业之间的联系不同,但无论是什么形式,起到有效管理作用是政府必须要体现出的价值。由于公共事业主体的多元化,造成公共事业组织会出现把盈利作为目标的现象,这样做一方面会影响人们的利益,另一方面还违反了公平属性,为了使公共事业更好的把人民利益作为基础,政府必须要起到组织管理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阶段,很多非政府组织目标就是如何获取更多的利益,这成为了当前政府一项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
  要想更好落实“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的理念,政府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党与公众的参与,具体原因分为如下两点:其一,党是公共事业的领导主体。在学术界中,党组织是不包括在公共管理主体中的,但是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能够看出,我国属于多党合作制,党通过法律制度实现了对国家的管理,是最具有权利管理公共事业的主体,因此必须要真正落实党的管理方针,落实战略部署,更快更好的实现和谐社会构建目标。其二,公共事业的参与者就是公众,因此公共事业的管理也必须要存在公众参与,我国施行的是民主制度,各项决策制定都是由公众进行讨论来决定的,因此只有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积极融入公众参与,由公众来对公共事业管理进行监督,才能使管理更好的满足公众需求,更好的满足人民利益,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下去。
  二、政府对公共事业改革的组织者职责及发挥
  现如今公共事业的范围越来越大,过去包办公共事业的行为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代发展,所以政府必须要发挥出公共事业改革的组织者作用,具体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政府要大力培养新兴公共事业。目前我国的新兴公共事业都是由非政府组织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了管理的主体,在公共事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但是整体来看,非政府组织还不够完善,还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培养。因此政府必须要加强对公共事业的培养力度,给予非政府组织更高待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公共事业的管理效率。其二,政府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事业单位作为政府的延伸,改革工作势在必行,由于事业单位所涉及到的方面有很多,所以改革工作必须要在政府管理下进行,以此更好的满足公共需求。从提供物品的方面来看,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主要在于提供公共物品,从管理方面来看,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主要对微观公共事业进行看管,总之,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必须要在政府监督下进行。
  三、政府对公共事业的管理者职责及发挥
  公共事业的类型包括很多种,从国际公共事业到社区公共事业,也就是说,公共事业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所谓宏观就是国际和国家的公共事业,微观则是地区和社区的公共事业。由于公共事业的管理范围不同,则管理的主体也不同,具有多元化特点,在这种状态下,政府必须要体现出管理者的职责。公共事业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实现社会公共需要,由于个体选择直接影响着集体选择,对于公共物品的分配也有着极大影响,对于不同公共事务需要不同等级的权利来进行管理,政府具备最高公共权力,所以政府必须要在公共事业管理中体现出自身职责。
  政府不仅要管理宏观公共事业,同时也是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目前虽然非政府组织成为了微观公共事业的管理主体,但是政府的主要管理主体并没有发生改变。为了更好的加强对公共事业的管理力度,政府要大力兴办公共事业单位,把股东所能够行使的权利充分发挥出来,加强对公共事业的管理力度,实行行政监督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管理,总之,政府必须要承担起对微观事业的管理,一方面是落实政府职责根本,另一方面也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在当前这个时代发展越来越迅速的情况下,政府必须要明确自己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职责和权利,不断完善公共事业的相关法律政策,使公共事业管理更加的规范化,更好满足人民的实际需求,推动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动力,“十八大”以来我国明确了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并将其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核心高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科技革命及相关产业变革的充分肯定,并以此为契机加速了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推动知识产权向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审判等纵深方向发展。本文以下结合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两方面战略的实施进行讨论,分析其内在联系,促使其更好地
张某于2013年6月进入浙江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工作,月薪3000元,劳动关系至今未解除。张某在某公司工作期间,某公司未为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2015年8月,张某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疗
期刊
摘 要:自然资源作为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既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保证,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从人类诞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与自然资源紧张关系日益明显,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自然资源危机。正确对自然资源的概念进行界定,不仅能够为人们从事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然资源;自然;
作为一种古老的犯罪,贿赂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出现了,行贿作为贿赂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各国法律打击的对象,并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罪名。通常,行贿罪(Crime Offering Bribes),主要指为谋取相关利益,给政府公务人员或相关权利人以财物和特定利益的非法行为行为,犯罪主体多为个人或团体。然而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行贿犯罪已成为当今一个引人关注的法律和社会问题。  相对于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