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城农民工的居住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 :劳动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ory_pr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地考察了居住模式和住房类型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临时住所,分散居住和集中居住对农民工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分散居住的农民工主观幸福感较为强烈,尤以居住在自建房和自购房的农民工幸福感最强,而居住在非正规场所的农民工主观幸福感最低。在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和考虑地区异质性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考虑到实证分析中潜在的内生性偏误,本文结合倾向匹配得分法构造反事实框架,并进行替换解释变量、调整模型和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依然保持一致。分样本估计结果还显示,流动范围跨度大、流动时间长的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受居住状况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对居住状况更为"敏感"。居住模式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中部地区、北京和上海的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受居住状况的影响更为明显。
其他文献
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虑数据分层聚类性和幸福感排序性,采用分层排序模型研究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从个体特征和社区特征层面分析各因素对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
随着我国教育不断发展、改革,传统教学理念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素质教育的兴起,逐步取代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交互式电
期刊
本文认为 ,巴赫金所提出的“复调小说”概念实际上有违于小说创造的音乐学原则 ,只不过代表了小说史上某一种复调小说模式 ,可称之为“对话模式”的复调小说。鉴于此 ,本文将
【目的】通过DNA水平的分子评价,明确中国玉米9个种族的遗传变异,并揭示各种族之间的遗传关系与群体分化特性,为中国玉米种族的形成与演变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种族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