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输入模式对浆果微波加热均匀性的影响

来源 :农业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ua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干燥均匀性是微波技术在食品、农产品热加工研究的重要问题.为分析微波功率输入模式对浆状食品物料的温度及水分均匀性影响,以浆果果浆为高水分、高黏度、富含热敏性成分代表性物料,引入温度离散值、水分离散值、热区分布值、温度对比值指标表征加热均匀性,解析连续和间歇变功率输入模式对浆果微波加热均匀性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微波输入功率为800 W的微波加热过程中,果浆中依次出现缓慢升温(I)、温度稳定(II)和快速升温(III)3个阶段,其中温度离散值与热区分布值在升温区增加、在温度稳定区降低;水分离散值持续上升,温度对比值增大至温度稳定区、在快速升温区减小;在浆果微波干燥后期,果浆料层内冷、热点间温度差引起不均匀性减弱.微波在浆果物料边角产生过热效应是引起加热不均匀性主要原因.间歇变功率微波加热工艺可以改善均匀性,随功率转换点的减小,果浆温度离散值、水分离散值、和热区分布值的均匀度改善率增大;微波功率比的减小可提高加热均匀度,但当微波功率比低于0.5时会导致加热效率低;间歇时间的增大可以进一步提高果浆均匀度改善率,但间歇时间超过8 min后对果浆均匀度的改善程度减缓;选用微波功率转换点为第Ⅱ、Ⅲ阶段交界、微波功率比0.5、间歇时间8 min更利于提高加热均匀性与加热效率.研究结果为浆果类物料微波加热均匀性的评价提供数学模型,优化得到的变功率输入参数为提高浆果果浆的微波干燥均匀性提供技术参考.
其他文献
针对连续式捆烧设备在连续进料过程中,秸秆捆连续稳定燃烧性能差、挥发分气体燃烧不充分、秸秆捆难燃尽,而导致热效率低、排放高的问题,该研究基于分级燃烧原理与秸秆捆燃烧特性,在设计计算过程中,对燃烧、换热、配风系统等较为重要设计参数给出了合理的参考值,并通过烟气预热干燥秸秆捆、增加挥发分二次燃尽的三级风、往复炉排增加捆间间隙等方式提高秸秆捆的燃烧性能.设备试制后,利用玉米秸秆捆为燃料开展了热工与排放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式秸秆捆烧锅炉的平均热效率为80.37%,颗粒物、NOx、SO2平均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
草地是新疆重要的植被类型,快速评价区域草地生产力状况,揭示高海拔草地暖季食草动物承载力,对典型区域草地与食草牲畜平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克服传统实地取样方法在数据可获取性、多年监测连续性、区域覆盖性等方面的限制,利用MODIS MOD17A3H/NPP数据产品,以新疆和静县为研究区,探索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估算模型在高海拔草地应用的有效性,分析研究区草地AGB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其多年载畜状况.结果表明:1)基于MODIS MOD17A3H数据模拟的草地地上净初
自然光照下不同时间采集的茶叶图像存在亮度不均的现象.由于高亮度图像对比度差且嫩芽特征显著性弱,造成高亮度图像中存在较多嫩芽的漏检.针对现有茶叶嫩芽图像自动检测方法对光照变化的敏感性,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区域亮度自适应校正的茶叶嫩芽检测模型.首先,对不同时间采集的龙井43茶叶图像进行灰度化;然后,计算灰度图的平均灰度(Average Gray,AG)值,对AG值在[170,230]的高亮度图像进行不同尺寸的分块处理和局部区域伽马亮度自适应校正;最后,在相同的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多个深度学习检测模型.测试结果表明
耕地利用绿色转型(Green Transform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Use,GTCLU)是对绿色中国和经济转型等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破解耕地利用生态困境的有力举措.该研究提出GTCLU这一概念,并据此构建GTCLU测度指标体系,选取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市区数据,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和Tobit模型,先后测算GTCLU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初始的Malmquist测度结果显示GTCLU效率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增长
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国土空间功能格局产生剧烈演变,探讨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为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国土空间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河南省县域单元为例,从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区域2000、2006、2012年及2018年“三生”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及演化规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诊断“三生”功能演变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8年河南省各县域“三生”功能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空间上“三生”功能存在地域分异特征,生产功能空间梯度
当下实施的以耕地数量管控为主的农业空间管理模式,与不同地区差异化的现实诉求存在脱节,亟待建设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农业空间优化政策体系.该研究针对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界定了农业空间的概念,并总结了社会基础性、需求人本性和功能多样性三方面内涵.指出农业空间优化中存在对农业空间统筹不足、对需求转变认识不深、对市场机制重视不够三方面问题.展望未来,农业空间优化应以安全为底线、以效益为中心、以品质为突破.基于此,提出了东部发达地区农业空间优化的策略:供给侧统筹农业空间资源,需求侧锁定农业需求转变,并通过市场
基于5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定量分析黄土高原延安碾庄流域1985-2018年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农业生产功能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沟道农业生产功能定量诊断体系和监测模型可有效识别沟道农业生产功能空间格局以及经济社会与资源生态多重导向的多元演化路径.2)研究区沟道农业功能空间由传统向现代生产主导功能转向,2012年为沟道生产功能转型拐点.沟道传统农业生产功能特征为“小幅扩增-相对平稳-急剧缩减”,沟道现代农业生产功能演变则呈现“相对平稳-小幅扩增-急剧增加”的阶段特征,且功能多样性不断增加.3)整体
为了提高气流-激光技术在冷鲜肉品质检测方面的预测性能,该研究根据牛肉黏弹性与其品质的相关性,基于气流与多点激光技术研发了牛肉新鲜度检测装置.该装置硬件系统主要包括气流控制模块、位移信息采集模块、载物台升降模块和气室.基于该检测装置获取不同新鲜度牛肉样本的黏弹性信息,采用S-G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 smooth,S-G)、一阶导数处理(First derivative,FD)、一阶导数处理结合S-G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 smoothing after the first
为优化菌丝体生物质材料配方和成品性能,该研究以菌丝生长速率为评价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较佳外源营养物.再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了影响平菇菌丝生长的主要因素为葡萄糖、酵母粉和KH2PO4,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对添加物进行分析,得到较佳外源营养物组合为:质量分数为4.7%葡萄糖、1%酵母粉和0.3%磷酸二氢钾.最后比较了未添加和添加外源营养物制得的菌丝体材料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组相比,添加外源营养物制得的菌丝体材料,其菌丝粗壮且相对致密,菌丝
保障冰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提升水产行业供求效益的关键环节之一.传统的水产品新鲜度检测方法存在破坏样本、操作复杂、检测效率低等问题,冷链储运的发展急需一种快速、准确的鱼肉新鲜度检测技术.该研究以冰鲜鲳鱼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鲳鱼新鲜度评估方法,为鱼肉冷链储运系统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首先,建立冰鲜鲳鱼新鲜度等级图像数据集.其次,针对数据集规模小的问题,结合迁移学习方法训练卷积神经网络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并选择试验效果较优的V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