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育苗及造林技术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48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刺槐耐旱、耐贫瘠,土壤适应性很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结合实践,对刺槐育苗及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刺槐;育苗技术;造林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09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92.27       文献标志码: B
  1   育苗技术
  1.1   播种育苗
  1.1.1   采种
  首选树干通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10~30年树龄的优质刺槐树作为母树进行采种。刺槐的荚果一般在8—9月成熟,当荚果颜色从绿色转变成赤褐色,逐渐变硬转化为干枯状时便可采收。为了保证种子纯净度,荚果采收之后在充足的阳光条件下进行暴晒,然后碾压、脱粒,将其中的果皮、秕粒和各種杂物全部清除[1]。
  1.1.2   选择育苗地
  首选土层深厚、土壤条件肥沃、地势平坦、具有较好排灌性、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
  1.1.3   整地
  秋冬季节深耕耙压,深度控制在30~35 cm,并与整地充分结合,将足量的有机肥施入其中,将充分腐熟的厩肥按照5 000~7 500 kg/667 m2施入其中。春季整地时,为了避免地下害虫造成危害,可将50%辛硫磷乳油配制的毒土施入其中。
  1.1.4   种子处理
  刺槐种子皮有一层果胶存在,不仅坚硬,而且较厚,透水性不良,因此播种时应当通过热水对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可以运用热水多次进行浸种,并分级催芽及分批播种。将通过精心挑选的种子放置在缸中,将60~70 ℃的热水倒入其中,并及时搅拌,浸种时间为24 h,然后将漂于水面上的杂质及秕粒种子全部捞出,过细筛,分开硬粒种子和膨大的种子,未膨胀的种子选择以上方法再次处理,通常经2~3次处理之后,种子都会膨胀。催芽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一是将经过有效筛选和吸水膨胀的种子放入缸内,将湿的麻袋覆盖其上,在通风温暖的区域开展催芽工作。二是将膨胀的种子和细沙根据1∶3的比例充分混合,在向阳背风区域或者草袋中开展催芽工作。为了避免种子变质,利用清水每日对种子淘洗1~2次,并翻动1~2次,一般4 d左右,种子达到1/3露白时,便可开展播种工作。
  1.1.5   播种
  播种时间选择在春季谷雨节气前后进行,倘若播种区春季土壤太过干旱,应在降雨后进行播种;播种过程中采用畦床条播,设置播种沟,长、宽、深分别为30 cm、8 cm、3 cm;沟内浇透水,当水全部渗完之后,在沟内均匀撒施种子,并设置10 cm高的垄;种子发芽时,轻轻耙平培土,并覆盖1 cm厚的细土,根据75~120 kg/hm2控制播种量,也可运用大田撒播。
  1.1.6   浇水
  幼苗出土前不可浇水,同时幼苗出土后要确保土壤处于合理的湿润度,苗期降雨天气条件下要将排水工作充分做好,灌溉后根据土壤条件及时松土保墒。
  1.1.7   间苗
  灌水后幼苗达到5 cm生长高度时进行第1次间苗工作,将其中的弱苗、病苗全部去除,并根据4~6 cm设置株距,最后一次间苗工作应当在刺槐幼苗生长到10 cm时进行,并将移苗、定苗工作充分做好,通常根据1.2万株/667 m2进行留苗。
  1.1.8   追肥
  刺槐定苗之后,应当于第1次浇水时充分结合首次追肥工作,根据5 kg/667 m2追施尿素, 6月底追施两次氮肥与磷肥,根据5~13 kg/667 m2控制施肥量,8月底则不再施肥。
  1.1.9   割梢打叶
  当幼苗生长至60 cm时,进行割梢打叶,并间隔20 d实施1次。
  1.1.10   病虫害防治
  刺槐生长过程中时常遭受一些病虫害的侵扰,所以为了保证刺槐健康生长必须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通常可以选择三唑酮1 000倍液每7 d对叶面喷施1次,连续应用2~3次,同时为确保树体清洁,应将病虫枝全部清除,能够减少刺槐病害发生概率。而且需将烟头浸出液和10倍的水均匀混合进行叶面喷施,能够减少虫害带来的危害。防治蛀干害虫过程中可以将病虫枝全部剪除集中烧毁,也可用敌敌畏(DDVP)进行注射,利用药棉封堵蛀孔等进行防治。
  1.2   扦插育苗
  1.2.1   插根育苗
  春季选择2 cm粗的根,将其剪截成15 cm长,在苗床中插入,覆盖地膜,提高增温保墒效果,进行催芽。
  1.2.2   插条育苗
  刺槐树度过休眠期之后,选择当年生1 cm粗的萌条中下部,截成20 cm长,进行扦插。秋冬季节进行沙藏,春季与整地相结合,保证底肥充足施入,覆盖农膜。插条利用萘乙酸溶液(2 000 mg/L),进行10 min浸泡,之后根据3~5 cm株行距进行扦插[2]。
  2   造林技术
  2.1   选择造林地
  通常选择具有灌溉条件的壤质间层细沙河漫滩地及阶地进行造林,也可选择地表以下50 cm分布沙壤土的区域进行造林,造林地必须具有较好的排水条件。对于刺槐速生丰产林,应当首选Ⅰ、Ⅱ级林地,小于15°坡度的下山坡中下部位置,土层深厚的山地及平原细沙地带和沟谷坡地进行造林。   2.2   选择造林时间
  春、秋兩季加强刺槐林营造,应当充分结合苗木种类确定造林时间。倘若春季造林地寒冷干燥、大风天气较多,便可在早春时节或者秋季利用截干造林法开展造林工作;倘若造林地温暖湿润、大风天气较少,便可在春季进行带干造林。
  2.3   整地方法
  平原地带造林过程中主要运用穴状、带状或者全面整地方式进行整地,而在山地地带造林过程中可以利用水平沟、水平阶与鱼鳞坑等方式进行整地。盐碱地整地过程中可以修筑条田、台田,利用开沟筑垄法进行整地。只有保证整地质量,才能为造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造林工作整体成效[3]。
  2.4   栽植方法
  刺槐栽植过程中,应当随时起苗,随时栽植。采用截干法进行造林过程中,应当随时栽植,随时截干,也可在完成栽植工作后7~10 d开展截干工作,应当在距离地面3 cm处截干。完成截干工作之后,要将培土工作充分做好,首先回填熟土,之后回填生土。
  2.5   造林密度
  刺槐造林过程中应当合理控制造林密度,不应当过稀栽植,在设置栽植密度时,和一般的阔叶树种相比应当稍大一些。在中层土立地条件下的用材林,应当将栽植密度控制在4 950株/hm2;厚层土立地条件下根据3 300 株/hm2控制栽植密度。对于速生用材林,应当根据3 000株/hm2控制栽植密度,水土保持林及薪炭林应当根据4 950株/hm2控制栽植密度。
  2.6   抚育管理
  2.6.1   加强管理
  将松土除草工作充分做好,同时合理地扩穴培土、踩穴等,加强林地管护,严厉杜绝林区放牧,构建护林点,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委派专门人员进行看护,避免新生幼芽遭受破坏。
  2.6.2   抹芽
  为了培育优良的干型,必须要将抹芽工作充分做好,尤其是刺槐树采用截干造林法进行造林的,其萌芽力非常强,生长速度也较快,苗株很不规则,强弱、稠稀、高低很不均匀。冬季应当将抚育工作充分做好,每墩选留2~3株,剩下的全部弃除。从原来根部长出的重生幼芽,去稠留稀,生长较低、较弱的去除,保留生长较好的幼芽。加强培育,促进其尽早郁闭成林,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
  2.6.3   间伐
  当年进行3次抚育,第2年进行2次抚育,第3年抚育1次,刺槐树幼林郁闭度达到0.9时,及时进行抚育间伐。当刺槐树符合所需材种工艺成熟龄后,便可开展采伐工作。速生丰产林种植区域土壤条件较好的,可以根据15年确定主伐期。一般厚层土管理条件下的速生林,根据20~30年确定主伐期,达到中径级材培养目的。如果刺槐树生长区域条件较差,林木生长不良,出现衰退的,可根据10~15年确定主伐期,实现薪炭材与小径级材的培养目的。同龄林应当运用小面积块状间伐,混交的异龄林可运用择伐方式进行间伐。
  2.6.4   间种
  选择豆类、花生等作物兼作效果较好。研究发现,林地当中采用间作的,和不实施间作的林地相比,含水量能够相应提高2%左右,还会大幅增加林地当中的有机质含量,对幼林生长非常有利。
  2.6.5   病虫害防治
  蚜虫对萌生幼苗有着较大的危害性,尤其是干旱降雨条件下,蚜虫繁殖力更快,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治,可以选择乐果或者敌百虫药剂,配制成1 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能够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立枯病防治过程中,可以选择50%代森铵400倍液喷施防治,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保证幼苗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 1 ] 李永明.永和县刺槐育苗与造林技术[J].山西林业,2017(2):20-21.
  [ 2 ] 金春香,金铎.中国北方地区刺槐种子育苗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15,44(1):86-88.
  [ 3 ] 许春桥.刺槐播种繁殖及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0(6):49.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运营情况。基于此,要做好森林生态环境的管控工作,降低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影响,为森林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提供有效的防治方案。对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内容加以论述,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保护森林生态平衡
摘 要: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资源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林业栽培种植技术及养护措施也越来越重视。应对林业栽培种植技术及养护措施提供科学的方式,以此发挥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林业;栽培技术;养护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09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23.1 文献标志码: B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
基于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本文首先分析了“读思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运用实例分析“读思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目的是以先进的“读思达”作为教学理念,更好地组织初
摘 要:园林绿化种植需要连续不间断地养护和管理,植物的造景效果才能真正实现,园林绿化过程中使用的建造成本才会降低,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植物材料资源。园林绿化种植养护能够保持园林绿化成果,充分体现园林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人文价值。除此之外,园林绿化种植施工技术操作也有相关规范和要求。探讨了园林绿化种植的重要性及具体施工技术。  关键词:园林绿化;重要性;施工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
摘 要:林业生产过程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一直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根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阐述了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措施,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营林生产管理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08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 文献标志码: B  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为了维持生态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种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森林病虫害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导下,各地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措施。针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进行了讨论,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森林;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089-02
摘 要: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农业科技工作者进行了不懈研究。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对养分有非常高的要求,结合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测土配方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促进水稻增收增产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测土配方;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0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