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来源 :教育界·综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epOrW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和哲学本身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学科教育中引入儿童哲学,具有重要性和可行性。把儿童哲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从小学语文教材入手,广泛挖掘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哲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哲学教育;在新时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建立以激励为主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儿童哲学;小学语文;融入策略
  一、儿童哲学融入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就教育目的来说,虽然有很多说法,但是大多数教育家认为教育是为了让受教育者的心智更完善,引导他们走出偏见狭隘的误区,教学中鼓励启发诱导,摒弃灌输式教育方法,鼓励独立思考,克服死记硬背。这种教学理念与儿童哲学倡导的理念相符,也就是从关注儿童思维发展和思维训练入手,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提高儿童对身边事物的判断能力,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哲学并不仅仅是一种注重目的的知识体系,还是一种过程的思维方式。
  之所以在学科教学中引入儿童哲学,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中缺乏哲学思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并未正确理解哲学,有的人认为哲学是一门枯燥乏味、摸不着头的抽象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不符,特别是与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不适应。因此,过去很少有围绕哲学思维引入学科教育这一课题。另外,过去的教学方式注重传授知识,虽然学生通过学习积累了很多应付考试的知识要点,但在提升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上的作用并不明显。当前,我国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让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到现在的“教学生怎样思考”,同时有很多“课程”要补。教育者要把思维训练对学科教育的影响突出来,并探索在学科教育中引入思维教学的对策。在教学中,坚持把提升学生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等作为重点,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同时进行思考,使其明白“为自己思考”的道理。由此看来,在学科教育中引入儿童哲学具有重要作用。
  二、儿童哲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不喜欢做自己不理解的陌生事情,也不喜欢做超出生活经验范围或超出兴趣爱好的事情。低年级学生经常为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感到烦恼,原因是学生认为写作和生活经验没有关联,也体验不到写作的乐趣和快感,不理解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和拥有生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进哲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事物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当前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哲学教育资源。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的《狼和鹿》为例,这篇文章就有一定的哲理。文章描述的是在100多年前,生活在凯巴伯森林的老百姓为了让鹿不被狼偷吃,开展了大规模的捕猎狼活动,最终导致饥荒和疾病蔓延。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懂得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虽然狼会吃掉鹿,但是在生物环境中,狼和鹿要相互依赖,从而明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通过引导教学,小学生理解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其次,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的《三袋麦子》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土地爷爷将3袋麦子分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得到麦子后,小猪将其磨成了面粉,然后做了各种食品吃掉了;小牛却把麦子保存好,慢慢消耗掉;小猴拿到麦子后,将其种在地里,一年过后得到了一囤麦子。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明白了一袋麦子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因此,在处理生活中的事物时,选用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同时也告诫学生要从多方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儿童哲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选择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结构不全面,认知能力偏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进儿童哲学将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传授有难度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耐心引导。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设计和语言表达要有更高水平。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只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生也能学好哲学,从而形成一定的哲学思维。
  首先,教师要从现有的语文教材入手,利用好教材中的哲学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哲学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很多哲学资源,为开展儿童哲学教育提供了依据和条件。对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搞好教学目标设计,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对哲学问题进行讲授。在课堂上,教师要使用通俗的语言,设计趣味环节,让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使其在语文学习中发展哲学思维。比如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的《山谷中的谜底》这篇文章讲述了大雪天气下,雪松出现的弯、落、弹等现象,同时也阐述了弯曲不代表屈服,弯曲的目的是生存。对此,教师要立足教材,引导学生灵活理解其中的哲理。
  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培养思维习惯。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要发生变化,由过去的“传话式”教学变成现在的“对话式”教学。也就是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交流变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双向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认同学生的独特看法,特别是要积极回应学生的个性观点,才能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集体讨论、互帮互学。集体是一种教学环境,也是合作和交流的平台。讨论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探索和尝试。在集体讨论模式下,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取长补短、开拓思维的效果。
  再次,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很多时候,创造来自平时的疑问。一个问题好比在平静的水面上投入一颗石头,激起一道道水波,出现连锁反应,让小学生不断追问,不断探索。另外,问题答案很多时候不重要,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寻找对策的过程。因此,帮助学生锻炼思维,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特別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开启想象和创新的大门。因此,要提倡建立“积极参加、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集体讨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回答问题到主动寻找答案,从等待问题答案到主动解决问题。
  四、结语
  把儿童哲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要从小学语文教材入手,广泛挖掘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哲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哲学教育;在新时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并建立以激励为主的教学评价体系。本文从儿童哲学融入学科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儿童哲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研究了儿童哲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以期为儿童哲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参考文献】
  [1]徐雪梅.儿童哲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143-144.
  [2]戚震华,王红霞.让语文课有点哲学味——景华小学“语文儿童哲学”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10):20-22.
  [3]王飞宇.儿童哲学走进小学语文课堂[J].教学研究,2013,36(02):119-122.
  [4]孙建国.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中的儿童哲学教育[J].教育导刊,2011(03):83-85.
  [5]王文静.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其他文献
电工技术是普通高等教育理工科大一学生的必修课,而电工实验课是整个电工技术课程中的重要的一环,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电子实验教学
设计了一套基于时间序列规则的具有预警机制的省、市、县预警信息发布分布式监控系统。用户通过WEB登录访问服务器,可对短信、大喇叭、显示屏、传真、邮件、微信、微博等预警
综艺节目与正能量一直以来都是网络搜索热词,将正能量的传播融合在当下较火的综艺节目中,在为受众树立道德模范和榜样的同时,还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作为湖南广电媒体融
基于功效散度和成对约束的半监督聚类算法(PD-sSC)将相对熵推广到功效散度(PD)族,剔除了目标函数中不同惩罚熵项之间的干扰,提高了惩罚项系数的选择效率。但当成对约束数目相
【摘要】当前,大多数学校采用了班级授课制,制约了课堂物质环境。在语文教学中,当班级规模扩大后,教师与每名学生的互动交流频率会降低。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改变班级授课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成为有效教学需考虑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兴趣;策略  一、构建互动的环境条件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既是教学主导者,也
当前教学对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和要求。文章从学生语感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根据每个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学情特点,对"阅读"提出了与阶段学生发展变化相应的课程目标,而教材内容的编排则也体现了各学段教学的价值取向。针对低中学段阅
骨科手术与其他外科手术相比较,创伤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术后功能恢复慢,所以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很重要,良好的护理可促进患者的康复.2003年1月~2004年3月共收治下肢骨
通过制备氧化石墨烯大掺量矿物细粉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了标准养护和蒸汽养护条件下该类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掺入使该类混凝土流动度有所降低,但抗压强
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应只是解决他们吃穿住等生存问题,而应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帮助留守儿童做更好的自己是目标与责任。具体应该从这三方面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