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协同和资源差异化设计的多元物流供应链系统设计

来源 :科协论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大型传统物流业物流资源分散、物流业态原始、服务方式低端、货物多元繁杂、货运及商贸交易并存、物流模式多样化等现状,开发基于任务协同与资源差异化设计的多元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一方面以任务为核心,将货运任务归纳整合为自有业务、平台业务、调剂业务、混合业务四大类,定义四大任务类型的事件流模型,设计开发任务协同和智能调度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以仓储为物流资源节点,将现有仓储系统整合为城市配送仓、高效周转仓、静态周转仓、融资质押仓四大类,定义四大仓储系统的功能运行模型,通过信息化工具和资源差异性设计实现仓储系统高效运转,并将创新性商业模式嵌入其中。
  关键词:物流业 信息平台 设计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2-132-03
  
  1 我国传统物流业现状分析
  
  物流业是国务院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唯一的服务业,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物流成本偏高,是发达国家的3至5倍。在国内,基本上每个城市每个区域都有物流集散基地,这些基地聚集了成百上千的小而散的物流企业,企业主体千差万别、利益主体离散程度高、物流模式立体多元,一是物流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二是物流业态较为原始,服务停留在低端模式;三是缺乏高端的物流人才,严重制约了物流业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与拓展。因此,我国物流业迫切需要建立基于资源整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针对综合传统物流基地的特点,认真开展需求分析,兼顾物流的普遍规律和特殊个性,建设适应性好、扩充性强、运行效率高的信息化系统。
  由于各物流基地、物流企业经营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导致在经营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运作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简单机械的照搬国外同行企业的WMS、TMS系统软件应用,必将“水土不服”,最终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建设“量体裁衣”式的信息化系统,才能真正的支撑业务运营,否则信息化将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桎梏”,导致业务执行繁琐复杂、信息滞后且不真实、系统使用积极性低、领导信息化信心下降等众多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对众多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型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更应随着其业务模式与经营思路转变更作以灵活的调整,通过系统可调整配置、简单二次开发等方式满足其业务发展的需求。
  
  2 物流信息平台中的任务协同设计
  
  对于大型、多元的传统物流产业系统(基地),货物品种成千上万,聚集的物流企业众多,资源分散,各自为政,品种差异、业务峰谷值差异、运输工具差异造成了物流资源极大浪费,物流效率低下,物流业态低端,服务模式原始。在这些商贸物流产基地中,聚集众多大小商贸物流企业,大的公司资产超亿,小的公司只有几台车、几个人,货物从日常用品到大型机械、建材等样样俱全。这些企业完全出于各自独立运行状态,一些企业运输任务繁忙,而另一些企业却找不到业务,在货物零散的情况下,同一方向和目的地可能有不同的公司同时运输少量的货物到达,缺乏任务整合和调剂,造成物流成本高、效率低、资源浪费。
  本文深入解剖这类物流系统的特点,以任务为中心,采用任务协同设计理念,将物流任务分为自有业务、平台业务、调剂业务、混合业务四大类,并对四种任务的业务流程进行事件流模式设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任务的调度和监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系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商业运行。
  自有业务:是指系统内物流企业自行承接的物流任务,企业认为完全可以在运输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其要素是:(1)本企业承接:(2)有能力按货主要求完成;(3)任务与资源匹配。
  台业务:是指货主用户直接通过本系统网络平台寻找承运公司的任务,系统内的物流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出承运申请,系统根据任务的性质和特点自动匹配寻找承运者。其要素是;(1)第三方业务;(2)能力匹配;(3)中介付费。
  调剂业务:是指系统内物流企业承接的,在时间上、运输资源上完全没有或部分没有能力承担的业务,企业可通过网络平台申请调剂,其他企业通过网络平台申请协助承运,系统根据任务的性质和特点自动匹配寻找承运者。其要素是:(I)二次承运;(2)能力匹配;(3)中介付费。
  混合业务:是指具有相同特征(如品种、路线、时间、目的地等)而来源于不同货主用户(包括系统内用户)的合成任务。系统通过特征分析进行任务合成,并根据承运申请自动匹配寻找承运者。其要素是:(1)特征匹配;(2)任务可合成与分解;(3)中介付费。
  以上将物流系统的全部业务进行了分类,系统通过对四种任务分别设计四个功能模块,模块之间通过网络调度系统实现关联,并通过结算中心进行商务结算。这样便实现了业务、资源一体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效率。
  基于任务协同设计的业务架构如图1所示:
  
  3 物流信息平台中资源(仓储)差异化设计
  
  大型多元物流园区通常分布有大量仓储系统,这些仓储系统基本上以原始租赁方式出租给系统内的物流企业使用,作为仓储资源的权属方(业主)往往希望客户租赁时间越长越好,省去频繁租赁的麻烦。但这种商业模式的后果是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由于物流企业的业务动态变化快,仓储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很难掌控,一些企业在业务繁忙时期仓储资源无法满足需求,而另一些企业可能正处于业务冷清时期,仓储资源处于空闲状态。另外,仓储资源还有功能性差异的需求,例如城市配送的现货交易功能、业务融资质押功能等。
  本文对物流产业园内的所有仓储进行资源差异化设计,按周转频率和功能分为高效周转仓、静态周转仓、城市配送仓、融资质押仓四大类,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控仓储系统的动态情况,并通过网络调度和监控手段实现仓储系统的高效运转,满足系统内物流企业的动态需求,从而提高资源使率,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资源增值的目标。
  高效周转仓:无固定租赁期限的短期(一般在一个月内)仓储。这类仓储系统往往是租赁方无法确定准确使用日期、临时性的业务需求,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出申请,系统将第一时间进行仓储调度。其要素是:(1)短期租赁;(2)以天为单位计算租金;(3)业务完成即申请终止租赁。
  静态周转仓:固定租赁期限的长期(一般在一个月以上)仓储。这类仓储系统往往是租赁方针对长期稳定业务而租赁的仓储,用户可以利用仓储系统建立物流基地,对外营业。这类仓储系统同样实行网络申请和结算。其要素是:(I)长期租赁:(2)以月为单位计算租金:(3)终止方式分为正常终止租赁和违约终止租赁。
  城市配送仓:专为城市配送而配置的仓储系统。这类仓储系统允许设置现货交易平台,允许对外开放。其要素是:(1)储存和交易功能并存:(2)货物以城市日用品为主;c3)允许网络交易。
  融资质押仓:专为货物融资质押而殴置的仓储系统。系统内物流或商贸企业以货物质押的方式获取业务流动资金,质 押的货物进入质押专区仓储系统。其要素为:(1)货物权属暂时转移:(2)交易完成即解除质押关系;(3)货物有明确价值判断。
  以上将物流仓储系统进行了周转频率和商务功能分类,系统通过对四种仓储系统分别设计四个功能模块,模块之间通过网络调度系统实现关联,并通过结算中心进行商务结算。这样便实现了资源差异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物流系统的资源使用效率,完善了物流系统商务功能。
  基于资源差异化设计的业务架构如图2所示。
  
  4 基于资源整合的物流信息平台商业模式探讨
  
  4.1 资源整合模式
  传统物流产业信息化商务模式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资源的整合,包括基于任务协同的运输资源整合、基于功能差异化设计的仓储资源整合,这些物流资源整合的含义包括空间分布整合和虚拟逻辑整合两个方面。空间分布整合是永久性的,必须按物流圈的建设规划来进行的;虚拟逻辑整合是围绕商务服务的临时性动态优化整合,一旦商务目的任务完成,整合状态同时消失。按照国内现有物流信息平台的成功范例计算,通过资源整合将使物流运营效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5%,经营利润提高30%,物流运输能力比以前提高28%,利润提高32%。
  4.2 服务捆绑模式
  服务捆绑模式的含义是通过项目的商务服务功能吸引、要求、促使客户加入平台服务,成为平台的注册用户,并享受平台提供的一切服务。服务捆绑的方式可分为资源捆绑、结算捆绑、业务捆绑和融资捆绑。
  资源捆绑是通过将物流商贸基地的大部分物流资源信息化改造,如仓储、铁路货运代理、对外贸易代理、公路运输资源等,众多的物流企业都必须通过这些资源系统来办理业务,从而实现资源捆绑和依赖。结算捆绑是通过信息化平台的结算中心,对区内商贸物流企业和资源提供企业之间的复杂商业关系进行资金结算,从而捆绑相关企业进入平台服务。由于采用了电子结算模式,提高了结算效率,降低了商务成本,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率,因此对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业务捆绑是指通过信息化平台的任务协同设计,对区内物流货运企业之间的业务进行高效调剂和调度,平衡和科学配置区内企业之间的运输资源,提高单位运输工具运输能力,利用企业之间业务峰谷值的错位来解决企业之间的业务协调,通过业务的合成和分解,形成资源互补、流程优化、配置合理的货运机制,吸引企业成为注册用户。融资捆绑是指通过信息化平台金融中心功能,为平台用户提供金融和质押服务,解决企业的周转资金不足、交易担保繁琐的问题。
  4.3 SaaS服务模式
  传统综合商贸物流基地的平台客户主要有四类:物流运输企业、商贸企业、生产企业(货主)、仓储企业,这些企业数量庞大,有着强大的内部信息化需求,这些个性化的管理需求又期望与平台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和共享,以提高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效率,防止出现内外系统出现信息断层、信息不对称现象。采用可配置的基于SaaS技术的软件服务模式,既能很好地解决企业的应用需求,又为项目创造了新的商务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无需投资重新开发、无需架构自有的硬件平台、无需进行网络维护,只需通过网络提出申请,系统就会通过虚拟技术提供标准的软件服务,然后用户进行必要的配置形成适合自身使用的管理系统。系统商务中心会根据用户的通讯流量计算费用,使用多少,付费多少,既经济、又快捷。
  4.4 金融质押模式
  物流信息平台用户之间将需要处理大量电子交易合同,这些合同的处理都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首要问题是如何确保交易的安全性。防止合同诈骗和无效交易,平台的金融中心提供金融质押服务,为网上电子交易提供信用基础。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短期融赘,解决企业周转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平台创造了新的商业服务模式,通过金融质押获取资本边际收益和服务收益。用户在网络上进行电子交易,可以采用“业务保证金”和“资源或货物质押”两种方式为自身提供信用保证,平台扮演中介和裁判的角色,以确保交易的安全性。企业申请加入网络平台服务前需签订信用保证合同,担保物可以是固定保证金、临时保存在平台的业务运作资金、仓储资源、运输资源、动态的货物资源等,正常情况下这些担保物的所有权归企业自身拥有,需要交易保证时,用户通过网络提出申请,平台将临时接管这些担保物的所有权,直至交易完成。这一系列的复杂商务处理过程,在平台上可以轻松、高效完成,企业提供的担保物并不需要进行物理转移,甚至无需冻结。不影响企业现实运作,完全是基于信用基础的虚拟运作,而这种交易模式一旦发生异常或失败,即可启动现实清算程序。
  
  5 结束语
  
  我国物流业还处于较为原始传统运行模式阶段,物流服务业的滞后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措施,然而由于物流业流程的复杂,许多平台开发者显得无从下手。本文正是针对这些现状探讨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其设计理念适应于大型、多元、综合性传统物流产业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化改造,具有很好的产业化价值。
其他文献
磁敏转速传感器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转速仪表厂研制生产的SZMZ-02磁敏转速传感器继光电传感器、磁电转速传感器后开发的又一类转速传感器,该传感湍将转体的转动转换成电信号的
摘要: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并对外公布该日标的货币政策制度。在目前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中,几乎没有一个能够实现其最初的目标,而此种制度在中国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和发展,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 经济增长 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2—120-02    1 通货膨胀目标制概述    通货膨胀
摘要:全业务运营之后,各大运营商开始进行行业信息化应用,物流园区是各大运营商物流行业信息化应用重点争夺的领地。试图在细分物流园区类型、发展阶段、分析各类型物流园区特征的基础上,以不同类型园区内主要机构类型的信息化需求为切入点,提出了运营商物流园区信息化市场拓展框架。  关键词:运营商 物流园区 信息化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2-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