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教育的必要与限度

来源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h8686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教育的含义与特征这里所说的“选择教育”,是指对学校教育的内部选择(择教),与对学校教育的外部选择(择校)相对应,关注的是校内教育需求与教育活动的匹配性,通常是以对指导教师、学习班级、学科层级、课程项目、教学组织、社团活动和发展空间的选择为特征的,有的还借助积点学分制管理。像华中师大附中在1996年秋季开始实行的“素质学分制”,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1999学年度开始尝试的“走班制教学”,以及广州市为推进“新课程”而从2004年秋季起在普通高中普遍推行的学分制改革,就都属于此类。
其他文献
高校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办)尽管不是直接的教学单位,不从事直接的教书育人工作,但它却是学校全体教职工及学生服务的综合办事机构,担负着衔接上下、协调左右、沟通内外的重要任务,是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莫来石纤维(MF),纳米氧化锆,烧结温度及保温时间对MF/Al2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MF对复合材料抗弯强度的影响最大,同时也影响材料的断裂韧
一、关于学分制及其改革现状分析学分制(credit system)的发展溯其根源,起源于选课制(elective system)的产生和发展,它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