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旨于论述高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以及创设情境要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学辅助设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对比创设情境。但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心理、结合教学目标、把握时机和双向性。
  【关键词】 语文课堂;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就是说如何帮助学生学呢?经多年实践证明,本人认为,创设问题情境不失为一种极有效的教学法。因此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时简单谈淡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文章虽高于生活,但源于生活。它高度反映了现实生活。阅读文章就是一种重新再创造。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生活即教育。”二者虽有一定的区别,但同样说的是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与生活是联系着的。如果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那么更能让学生积极完成再创造。比如在《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学中,笔者联系班上一位腿残的女同学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个女同学身残志不残,每天坚持早起勤奋学习,遵守纪律,成绩在班上名列前十名。在说出这样的情况之后,笔者这样提问:“同学们说,这个同学美不美?经过讨论得出:这个同学很美,因为身残志不残。之后这样导人: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残疾人雕塑的美的文章,那就是《米洛斯的维纳斯》。阅读这篇课文时,请同学们想一想,维纳斯之美何在?”这样利用生活中即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来创设情境,让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审美水平得到了提高。
  2.通过辅助设备创设情境
  这里说的“辅助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室、小黑板、投影仪、图片,当然主要是多媒体教室。小黑板上可以写小故事或画图,投影仪也可以将文字和图画投影到黑板上,如果没有这些,也可以展示比较大的图片加文字卡片。而据笔者调查,本校学生大多不愿意去多媒体教室上课,原因是教室里面光线不足,坐着使人头晕欲睡。所以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教师更加要细心准备教案,想想怎样才能不让学生有欲睡的感觉。如果幻灯片播放太快,对于基础低的学生来说不易接受。所以教师可以适当放慢播放速度。如果利用多媒体展现声、图、文创设情境,那么以上问题也许可以得到一些解决。声音、画面和文字同时展现,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活跃课堂。
  如,在赏析《荷塘月色》的时候,播放月光下的荷塘画面和配乐朗诵,展开情境,让学生在享受中提出疑惑,并让学生一起讨论解答疑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创设不同的情境,为提出问题创造时机。
  3.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
  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是指在让学生表演(话剧等)、小辩论、演讲等活动中创设情境,然后提出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插入小辩论,可以使全班同学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其中。在进行《雷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表演,也就是让一些学生人戏。当然前提是学生必须对文本很熟悉。课文选取的是三十年后的周鲁相遇之后发生的事情。当鲁侍萍出现在周朴园面前时,鲁认出了周,但周没认出鲁。可是鲁的开窗动作和对周家的熟悉却又让周感到奇怪,终认出是鲁。两个人的对话特别精彩。因此让学生表演了这精彩部分。两组表演。表演结束后,问学生:“同学们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过真的感情?怎么看得出来?”当时有的学生说:“没有,因为他们是在演戏。”大家笑了起来。当时笔者说:“是的,这几个同学是在演戏。但是他们表演得还不差吧?让他们表演是为了使同学们更加熟悉课文而理解人物形象。我们要结合课文,结合三十年前后的背景来理解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表演过后是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在讨论之后一定要点评,鼓励学生。
  4.通过比较创设情境
  高中课文的单元编排是有一定的根据的,一般是相同体裁的且主题相近的编为一个单元。每一册总有相似的课文。这样就为通过比较创设情境提供了方便,通过比较,可以更深入地把握文章。比如在学习第二册第一单元有《祝福》、《边城》、《荷花淀》、《装在套子里的人》,在学到自读课《荷花淀》时,可以这样设置对比创设问题情境:这篇课文和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的主角都是女性,她们是不是同一个时代的呢?她们有没有相同的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之处?请大家再回忆前面的内容来讨论讨论。学到《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时候,也可以问:本文主人公别里科夫和本单元哪篇文里的什么人比较相似的呢?这样引导学生将其与《祝福》中的鲁四老爷进行对比,加深理解人物形象。如此对比提问,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对比归纳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学生的心理
  高中生已接近成年,心理上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师生中的反应,比如说很爱面子就是教师要格外关注的学生心理。他们害怕回答问题,所以高中生不像初中生那样的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他们就怕回答不对被笑话而丢了面子。有的学生是因为自己举了手而教师没有注意到,所以也怕被笑话而丢面子。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
  2.要结合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依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问,但情境千万不可脱离教学目标,就正如写文章,论据事实一定要符合中心论点一样的道理,否则是南辕北辙,越走越远。如果目标是让学生说,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来创设情境;如果目标是让学生提问题,教师就不要把问题说出来。
  3.要把握时机
  找准时机提问方能达到最佳效果。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话说的就是把握时机提问学生。在创设情境时,当学生脸上表现出有疑惑而不得解决,或者是欲愤勇提问时。就是教师提出问题的最佳时机。
  4.要注意双向性
  语文教学要讲究互动才能“活”。创设问题情境时,提出问题的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最好是两者的结合,即教师要提问,学生也要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比学生更加符合教学目标,因为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是不着边际,乱扯的。
  三、小结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可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说和思的能力。无问不成课。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每次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有效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但不要忘了教材、学生、生活的互相联系。要新颖、双向互动、灵活。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上海师范大学)(《语文学习》2009年9月总第367期)
  [2]金娟梅.《语文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初探》,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网络
  [3]王晓东.《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甘肃天水一中,网络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
【摘 要】 身为一个音乐教师同时也是一名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人,通过几年来的初中音乐教学经验的累计,我认为音乐课堂应该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课堂,音乐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绝对不仅是纯粹在课堂上唱唱歌,听听音乐这样单一的教学过程,初中音乐课要教会学生认识基本的音乐知识,并且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听觉的享受之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作为老师更应该要为祖国歌唱事业的发展培养和发掘人才。
【摘 要】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项知识真正发生兴趣时,他将会千方百计调动自己的潜在智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兴趣了,才会会学、学好历史。  【关键词】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出发点。所以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如何改进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成为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从课堂内容,教学模式,课堂提问和表演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新一轮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初中语文课
【摘 要】 如何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第一,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第二,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第三,精讲多练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个人魅力;思维导图;精讲多练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初中英语老师的辛苦只有我们自己能体会,因为初中生
【摘 要】 新课程指出: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究、质疑和研究。要让他们经历一个个探究活动,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增长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这就需要在科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摘 要】 “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感悟数学,学会数学地思考,使学习数学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培养学生的能力。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和新课改课堂教学观最大的变化,可以看成是从偏重视知识目标转到更重视过程目标,注重过程目标的数学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离不开学生生成资源的使用”,“要以充足的练习来支撑课堂”。  【关键词】 过程与方法;主体性;生成资源;有效练习
本文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11年版)中对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建议,结合教学实例,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多媒体依赖症,导致教学效率偏低的现象,并提出合理的解
【摘 要】 新课程下改革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合作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结合课堂实验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应用能力;合作探究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习主动性;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与合作,提高综合能力;合作探究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习主动性;合作探究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全面实效素质教育。  【关键词】 课改;合作;实验;兴趣;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