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剧《行草》谈舞蹈与书法的融合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ju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
  1、传情达意——创作的起源
  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认为,无论喜、怒、爱、憎、惭、惧,这些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体验,都能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情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好比是树的根茎,人的心脏,没有根茎的树和没有心的人,都是无法长久存活的。所以舞蹈要求身心合一,唱歌要求真情流露,朗诵要求声情并茂,写文创作要求有感而发。艺术是源于人类真情实感的体悟产生出具体可感的实物的一个过程,生之于情又传之以情。为什么说艺术无国界,因为情感是可以传递的,无需语言的修饰,情之所至它就可以撞击人心。这是一种情感的本能,不管你是哪种语言,任何肤色人种,在艺术的世界里,你都能寻找到共鸣。这是艺术的魅力。
  2、象形取意——兼具东方美学思想
  2.1线条艺术
  书法是典型的线条藝术。点横撇捺之间,用笔墨连接而成的就是一幅生动的舞蹈动态图。而将舞蹈动作凝固暂停,再将动作串联,舞者运动的轨迹也是行动的线条。单从书法的形与舞蹈姿态来比较的话,书法是凝固的线条艺术,而舞蹈则是抽象的动作线条艺术。不管是书法的静态美,还是舞蹈的动态美,展现的都是线条的美感。
  线条的美还体现在线条的延伸。线条的延伸取决于对力的把控。书法中力作用在“势”上,它可以说是书法线条的走势,运笔的动势,就好似舞蹈中每每要往右,舞者会呼气提气顺着这个气从左往右,就这么一个细微的起势,让动作更加自然流畅。在中国古典舞的起势时,也会有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的讲究。细观书法,我们会发现,书法的动势,也不是生涩的一笔而就,与古典舞的起承转合有着相同的妙处。在舞蹈作品中,如果只有动作的不断堆砌,而没有力量的控制和爆发,那么舞蹈动作就会寡然无味,没有生气。
  2.2动静结合
  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唱歌讲究收放自如,而书法和舞蹈也讲究对称、节奏和旋律。舞蹈自然不用说,节奏是舞蹈的根基。书法的动静表现在墨色的轻重,我国历来就有“墨分五色”之说,书法家们都非常注重墨色的变化,墨色变化不仅是表现书法造型美的重要部分,还是形成整部作品完整节奏的主要表现手段。它的点画线条,形态上高低起伏,收放自如;力度上强弱分明,刚柔并济;速度上有疾有缓,有断有续;感情上张弛有度,高潮迭起。“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能‘偃仰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之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承’。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乐”。随着提笔落笔的轻重徐疾,体会着作者或喜或悲的内心世界。
  舞蹈的动与静结合产生的是一种韵律,它体现在情节的跌宕起伏,虚和实,空间和时间,动作的快和慢,造型的动和静,动律的力度和幅度等。总而言之,各种变化中的强烈对比,反而创造出了舞蹈和谐的美感。这种看似杂乱实则规律的结构,不是偶然形成,是现实中创造性地运用舞蹈创作规律的成果,所以这种规律有条理又和谐,从而使得结构严谨,创造出一种圆润饱满的意境,给人强烈的感染力。
  3、兼收并蓄——不竭的生命力
  王耕夫在《书法布局与舞蹈节奏》中写道:“当我们看见舞蹈演员踩着步子在空间动作时,就令人想到了楷书字体;当舞蹈演员改换流动的动作时,就令人想到行书字体;当舞蹈演员亮相的一刹那,就令人想到了隶书字体;当舞蹈演员突然变换轻盈飞快的舞步时,令人想到草书字体。”[1]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爱以舞蹈作为书法创作的源泉,舞蹈与书法自古便有历史上的联系,便可想书法与舞蹈在不同层次上是有着相同的艺术通感。而真正在理论上阐述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宗白华先生,他曾经在文章中提到:“中国的书法是一种艺术,能表现人格,创造意境,和其他艺术一样,尤接近于音乐的、舞蹈的、建筑的构象美。”[2]
  林怀民先生和他的舞者们让我们看到,用舞蹈表现书法的线条和气韵,甚至是墨色的渲染都是可行的。换言之,林怀民先生用现代舞的表现形式,能够表现出书法的形态美和内涵美,这足以证明舞蹈和书法是可以相互转化和利用的。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美籍华人沈伟先生的巨幅山水画卷,震撼世界。可以说这是书法和舞蹈创新的又一新尝试,他的成功再次印证着舞蹈与书法融合创新的可行性。
  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教授孙颖先生曾说:“两脚站在五千年历史文化之上,几乎是左右逢源。”[3]传统文化并不是只有“老、旧、土”,中华文化之所以不等同于西方文化在于其包容和接纳,我们对于外来文化总是自然而然的接受和认同,而对自己的优势有一种主动的否定。当然,不是所有的舞蹈都能取得成功。舞蹈作品的成功还是取决于舞蹈编创者的艺术素养,就像好的书法作品需要千锤百炼,书法和舞蹈在借鉴融合的过程中需要中国元素更需要美学渲染,最终还需要有舞蹈理论和艺术素养来支撑。
  在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提升之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文化素养,在舞蹈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芭蕾、拉丁、现代、爵士等等,在中国落地开花,我们有广阔的舞台,有良好的文化背景,更有着广大的群众资源。习总书记一再提到文化自信,对于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来说,传承不是老生常谈,创新更不是一个华丽的口号,其实《行草》更多的是一种尝试,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中磨合出时代的强音。
  我们要给自己的文化多一些发展的空间,给我们自己更多的优秀养分。《行草》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将现代舞和中国文化的结合,在很多的院校对现代舞的认知还很生涩,只认为这是有别于古典舞和民族民间舞的外来舞种,甚至于是排斥和鄙夷。这是不对的,兼收并蓄是中华民族不竭的生命源泉。我们的发展要顺应时代,但是文化永远要走在时代的前方,承载着一个时代文化的艺术,更应该包容而坚韧。为这个时代发出响亮的声音,为新时代架起文化的桥梁。
  注释:
  [1]出自王耕夫《书法布局与舞蹈节奏》.
  [2]出自韩君君《宗白华美学中的“生命观”研究》.
  [3]出自莫非《学者型编导的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摘 要:金基德这个被韩国乃至世界影坛誉为“天才与疯子”的导演,从影二十余年历尽艰辛和质疑。他的影片酷爱以极端的暴力和撕裂的性来反映人性的卑劣和民族的悲哀,借助镜头语言的隐喻功能展现社会边缘群体在困守的环境下对欲望变态性的追求。本文结合影片镜头中多次出现的意象符号,归纳出“金氏”风格的符号特征,进而解读金基德电影的“黑色美学”。  关键词:意象符号;隐喻;黑色美学  作者简介:南韩旦(1991.10
摘 要: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曹禺先生所创作的《雷雨》、《日出》等话剧引起了文学界的轰动,预示着我国现代话剧艺术日益成熟。细细品味曹禺话剧语言,其彰显了独特的语言艺术,值得我们学习。本研究重点探究分析了曹禺话剧作品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曹禺;话剧;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2  对于舞台形象塑造而言,语言发挥着重
在1d内的6个不同时间分别给母本柱头授以自然花粉和冰箱保存花粉,镜检穿过花柱基部的花粉管数,田间调查成铃率,收获后考种单铃种子数、健籽率和子指等。结果表明,自然花粉以上午1
语境参与幽默话语的建构,是幽默语言生成和欣赏中的重要因素.文章从语境意义、语境功能,以及现场语境和背景语境对语言的影响等方面,以小品《真假老师》为例,对其中的幽默话
摘 要:本文对今年十分火爆的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进行了专业分析,认为它并没有躺在先天优势上吃饭,也并没有依靠后天炒作吃饭,而是策划制作上用了大量的“心机”,正是这些“心机”,使得《中国诗词大会》在近年来众多的文化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极高的收视率。本文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的“心机”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一是一派诗风雅韵的协调性,二是枝节悬念横生的竞争性,三是观众欲罢不能的参与性,四是时时斗智卖萌
从殖民时期起,美国黑人和白人的跨族裔婚姻就被认为威胁了以白人至上的种族秩序,而不被社会接受.《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中黑人吉姆和白人艾拉的跨族裔婚姻受到社会的敌视和
不知是我思维偏执 ,赶不上时代和“新潮”格格不入呢 ,还是世界真如存在主义的大师萨特所说 ,患上了“末世综合征” ,从文化市场来说 ,现象确实令人困惑。说“黄钟歇响 ,瓦釜
摘 要:盡管苏珊以及影评人安托万·德巴克都认为,迷影文化产生于二战以后,消退于1980年代电视普及,但实际上它从电影诞生之初就存在。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的时期具有特有的艺术性特征。区别于让·杜谢提出的“DVD迷恋”:人们收藏、传播、评论DVD,以及影迷们建立个人“DVD资料馆”的现象,新时代语境下的迷影文化传播不单单是单向的接受,以及小众的自娱自乐,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它呈现
用胚乳性状遗传模型和分析方法对籼粳交稻米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都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的优势较强,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
目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大脑Caspase-9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米诺环素对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试图阐明米诺环素的抗凋亡机制及为临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