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语境下的迷影文化传播特征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e8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盡管苏珊以及影评人安托万·德巴克都认为,迷影文化产生于二战以后,消退于1980年代电视普及,但实际上它从电影诞生之初就存在。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的时期具有特有的艺术性特征。区别于让·杜谢提出的“DVD迷恋”:人们收藏、传播、评论DVD,以及影迷们建立个人“DVD资料馆”的现象,新时代语境下的迷影文化传播不单单是单向的接受,以及小众的自娱自乐,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它呈现出了明显的传受合一以及后现代的特征。
  关键词:传受合一;后现代;迷影文化;迷影文化传播
  作者简介:叶心雅(1997.2-),女,汉族,广东东莞人,本科生在读,现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
  苏珊桑塔格是把‘电影迷恋’提到电影史高度进行弘扬的第一人,在电影诞生百年之际,她提出‘迷影’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符号或者标签,也不是供人标榜的虚无缥缈的观念,而是指在‘迷影情结’下产生的一系列发现电影、观看电影、放映电影、收藏电影、保护电影、评论电影和捍卫电影的现象,这些现象都不是以利益为主导的行为,而是具有忘我和激情色彩。
  克利福德·格尔茨提出了“深描”说:“认为人类的具体行为、制度等都是含有具体的意义的,这些意义具有可解释性。”迷影文化作为文化现象一种,必定存在普适性的特征及其独特性的特征。故在对该现象的解释不能停留在浅描,本文将以“深描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从新时代语境下迷影文化与迷影人的相互关系以及文化现象进行解析。
  1、传受合一:新时代迷影文化与迷影人相互作用
  总结中外学者的看法后,屠忠俊和吴廷俊认为传受关系具有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传者本位——无视受众,第二阶段:传者中心——重视受众,第三阶段:传者服务——受众中心,第四阶段:传者仆役——受众本位,第五阶段:传受合一。明显的是,迷影文化已经进入了第五阶段。每个人都有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需求,这在网络发达通讯即时的新时代具有更好的适存空间。作为媒介传播信息的信宿,迷影人不单单是接受信息,更是信息的加工和反馈者。
  一方面,迷影人是迷影文化的消费主体,作为对电影狂热的爱好者,他们往往有自己追逐的对象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大量金钱等。21世纪以来,以大众传媒为代表的文化工业明确认识到了这一点,电影周边的大量发行,迷影活动的渐渐火热,给了迷影人更多获取信息的机会和渠道。市场更为细化,产品的定位也更明确。
  迷影人的身份也具有双向可逆性,他既可以是迷影文化狂热的消费者,也可以再生产成为产出者。埃德加·赖特具有典型的迷影情结,罗梅罗的所有作品他都疯狂地迷恋。而今赖特也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英国导演,拥有一大批狂热粉,完成了粉丝和偶像的双重身份共存。这在大众文化中也有所渗透,例如由电影狂热爱好者发布的电影评析系列视频或者文字,包括《谷阿莫》、《木鱼微剧场》、《新片场》,不管是视频网站上的订阅号,还是微信中的公众号,亦或是App,多样的传播形式使得迷影人更好地生存下去,并且吸引一大票追随者。
  另一方面,迷影文化为迷影人提供群体归属。对于迷影人而言,他和一般的“粉丝”一样需要归属感和参与感,这就催生了迷影小群体,表现内容也具有即时性和主体性。往往一个迷影小群体都会有自己的规则以及“阶级”,这里的阶级并非是由上而下的关系,而是由一个或者一小群人作为组织者,吸引其他共同爱好者参与交流。组织者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进来,会努力加强群体特征,而处于散编状态的参与者则会以组织者为中心靠拢,并且存在多中心的状态。
  2、后现代:迷影文化逐渐出现反权威,并且拥有自己的规则
  詹姆逊在《快感:文化与政治》中归纳了后现代的特征:“后现代主要表现为消解深度和意义、无中心和对权威的颠覆。”这与新时代的迷影文化特征不谋而合。迷影文化的主体和客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上处于接受客体的迷影人慢慢具有主体作用,通过解构经典和对新时代工具的有机利用形成自己的作品。甚至出现反经典化。
  同时迷影文化并不应该仅仅是对经典的重构,它应当是锦上添花的花,而锦绣本身的质量才是影片的主要评判标准。正如都属于迷影电影的《一步之遥》与《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反馈差距。在较长的故事情节讲述过程中,《一步之遥》靠单一的对话支撑,而且提供信息甚少。而《罗曼蒂克消亡史》则带有大量的场景转换和暗扣。这在剧作水平上就有一定的差距,在场面调度上就更为明显了。姜文和葛优两大电影界权威的影片并非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迷影精神用对了,就像进入电影的迷宫,沦陷于万花筒的绚烂片段之中。
  结语:
  迷影文化不仅23年的历程,作为正在兴起并且相关研究逐渐丰富的文化,在电影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非李洋所述的那么夸张,它只是在某些时期或某些地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对大多数人来说,它应该是排在生存需求之后的,这时迷影者的执著对电影的发展至关重要。电影是随着技术、经济等社会因素发展而发展的,新时代语境下电影形成传受合一的传播特征,出现产业化,催生的专业人员对权威和中心也在进行颠覆。
  参考文献:
  [1]让·杜谢《让·杜谢的DVD资料馆》。
  [2]李洋《迷影文化史》。
  [3]詹姆逊:《快感:文化与政治》。
其他文献
该分选机采用干法实现煤和页岩分选的,入料的粒度上限可大于50mm。物料由分配器均匀地给到弹簧片上。利用密度差进行煤与页岩分离。 The separator using dry coal and shal
《连心地》是一部典型的反映黑土地新农村建设题材的电影剧本.剧本的大团圆结构暗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必然性;以合作社为代表的一系列农村问题的呈现,正是当代中国
基金项目: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暨第九届本科生科研项目;《延边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延大校发〔2016〕89号)。  摘 要:杂剧作为元代兴起的戏曲文学,出现了大量形象生动的商人形象,元代56部杂剧中有11部杂剧从正面塑造了商人形象,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有着高尚道德和崇高精神的儒商形象。最具代表性的有《东堂老劝破家子弟》中的李茂卿,《裴度还带》中的王员外和《合汗衫》中的
摘 要:金基德这个被韩国乃至世界影坛誉为“天才与疯子”的导演,从影二十余年历尽艰辛和质疑。他的影片酷爱以极端的暴力和撕裂的性来反映人性的卑劣和民族的悲哀,借助镜头语言的隐喻功能展现社会边缘群体在困守的环境下对欲望变态性的追求。本文结合影片镜头中多次出现的意象符号,归纳出“金氏”风格的符号特征,进而解读金基德电影的“黑色美学”。  关键词:意象符号;隐喻;黑色美学  作者简介:南韩旦(1991.10
摘 要: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曹禺先生所创作的《雷雨》、《日出》等话剧引起了文学界的轰动,预示着我国现代话剧艺术日益成熟。细细品味曹禺话剧语言,其彰显了独特的语言艺术,值得我们学习。本研究重点探究分析了曹禺话剧作品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曹禺;话剧;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2  对于舞台形象塑造而言,语言发挥着重
在1d内的6个不同时间分别给母本柱头授以自然花粉和冰箱保存花粉,镜检穿过花柱基部的花粉管数,田间调查成铃率,收获后考种单铃种子数、健籽率和子指等。结果表明,自然花粉以上午1
语境参与幽默话语的建构,是幽默语言生成和欣赏中的重要因素.文章从语境意义、语境功能,以及现场语境和背景语境对语言的影响等方面,以小品《真假老师》为例,对其中的幽默话
摘 要:本文对今年十分火爆的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进行了专业分析,认为它并没有躺在先天优势上吃饭,也并没有依靠后天炒作吃饭,而是策划制作上用了大量的“心机”,正是这些“心机”,使得《中国诗词大会》在近年来众多的文化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极高的收视率。本文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的“心机”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一是一派诗风雅韵的协调性,二是枝节悬念横生的竞争性,三是观众欲罢不能的参与性,四是时时斗智卖萌
从殖民时期起,美国黑人和白人的跨族裔婚姻就被认为威胁了以白人至上的种族秩序,而不被社会接受.《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中黑人吉姆和白人艾拉的跨族裔婚姻受到社会的敌视和
不知是我思维偏执 ,赶不上时代和“新潮”格格不入呢 ,还是世界真如存在主义的大师萨特所说 ,患上了“末世综合征” ,从文化市场来说 ,现象确实令人困惑。说“黄钟歇响 ,瓦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