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给高等院校的发展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尤其是近年来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各高校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表现在师资队伍建设的竞争更为突出。如何通过创新激励机制稳定队伍、吸引人才,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已成为高校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改革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教师的需要是导向
  所谓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即是在尊重高校教师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其正当需要,从而激活教师内驱力和维系教师积极行为的过程。众多研究表明,高校教师需要与教师工作积极性之间有着显著的线性依存关系,因此,只有在认真分析教师的合理诉求,并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精准掌握教师的需要结构、特点,从而才能建立并逐步完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高校教师需要的结构层次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由低到高的层次,越是高层次的需要,实现的难度也越大,但激励力量越强。马斯洛的理论对我们解析高校教师的需要具有工具性意义,现实生活也清晰地描绘了高校教师需要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借鉴学者们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个人的实践体会和思考,笔者将高校教师的需要通俗化地大致概括为薪酬收入、环境保障和职业发展三大层次,其中薪酬收入需要相当于马斯洛需要理论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部分,环境保障需要相当于马斯洛需要理论中的社交需要和一部分尊重需要,职业发展需要相当于马斯洛需要理论中的部分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新时期高校教师需要的特征 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身的特点和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决定了其需要亦具有一些特有的表征。一是多样性和高层次性。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多元社会中,因其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精神境界,以及教师劳动的独特性,决定了高校教师有多重的利益需要。同时,其需要的满足也并非如马斯洛所言那样由低到高,相比于一般的职业,高校教师对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更为渴望,成就自我、充分施展才能的内驱力更为强大。二是物质主导性与精神丰富性。精神层面的需要在高校教师需要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他们不会一味地贪图物质上的享受与奢华,当物质生活有了可靠保障并认为回报基本公平公正的时候,精神需要的满足就会成为他们的主要追求。三是个体差异性与动态变化性。高校教师是个性化特点高度鲜明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自我意识十分强烈,价值观亦有很大差别,而且受到学科专业、能力品行、年龄学识、学位职称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既有一些共同的需要,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需求满足程度和方式上也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同时,这些差异会随着个体自身的发展,较先前需要产生变化。
  激励中的效用
  前文已经论及高校教师需要的满足是激励机制是否成功有效的根本,笔者拟进一步从薪酬收入、环境保障和职业发展这三个层次来讨论其中的作用机理。
  薪酬收入因素的激励效用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解释了影响人发挥积极作用的两大条件: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能够促使个体产生的工作热情,激发积极性,工作发展前景、成就感、责任感都归属于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则通过薪酬待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善,从而减少、淡化个体对工作的不满。对于新时期的高校教师而言,薪酬的激励效用已经超出了薪酬货币价值本身,其“保健”功能表现为多种含义。在当下的社会,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仅是其劳动报酬多少的体现,更是教师自我价值的展示,象征着其在整个社会阶层中的身份、地位和荣誉。
  环境保障因素的激励效用 环境保障因素,其激励效用主要体现为高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在外部环境中,党和政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决议等,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发展、教师的职业前景,而局部地域环境引起的教师流动,其行为依然是教师理性选择自我发展,谋求效用最大化的结果,但无论是方针政策还是地域规划措施,高校自身都所无法干预的,只可在一定的时域、空域条件下尽可能地减少不利因素。而在内部环境因素的激励效用上,高校却是有所作为的。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岗位业绩考核为核心的政策措施引导、约束、规划教师的行为动机和过程,达到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协调统一,实现激励相容,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最直接、最有力;大学校园文化反映出学校整体的追求目标、价值观、利益观,它借以文化的方式,渗透于成员个体的心理,凝聚观念,从而获取群体的认同,有机结合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进而干预个体的行为,将管理落实于无形之中;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与和谐有序的环境,能够促进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独特个性得到充分地发挥。
  职业发展因素的激励效用 高校教师,这一知识群体是社会各阶层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处于教育这一金字塔的最顶端,他们的劳动是以教学、科研等学术劳动为主,这种脑力劳动的方式、时间、业绩和价值形态等都不同于一般劳动,对知识素质和岗位素质要求特别高,教师的人力资本不仅需要前期投入巨大,而且还必须不断地追加投入,才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从而更好地做好工作,因而高校教师的成就动机明显高于一般的社会人群,期望事业成功是每一名教师的奋斗目标与内在追求,而这一切必须以职业发展为载体,依托事业的成功来实现,因此职业发展实际上是高校教师成就自我的选择,是其最高层次的需要。由于职业本身的周期性长,人力资本投入巨大,退出教师行业的机会成本很高,使得很多高校教师虽对教师职业收入感到不太满意,但为不使自己投入的人力资本化为泡影,不会轻易流动到其他行业中去,他们更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本身,而不是所任职的单位,这又使他们在行业内的流动性较强。因此必须认真把握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尽可能为其提供职业发展所需空间,这对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尤为重要,是高校激励教师的主要手段之一。
  策略与建议
  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加大人才开发投入,推进重大人才工程。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努力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人才储备和人才集聚的高地,在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如何更好地推进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改革,笔者认为:应该在思想观念的更新,制度举措的创新和校园文化的塑造等三个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更新观念,解放思想 高校是人才重要的聚集地和培养源。从某种意义讲,中国今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取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高校的发展水平,取决于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高校之间的竞争,根本还是人才的竞争。现代大学的建设需要更多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管理精英,需要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物、工程师和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职业化、专业化的领军人才。为此,需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学校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第一,确立以用为本的人才观。在使用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积极为教师群体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第二,确立服务发展的人才观。高校应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激励高校教师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教师发展工作方针,改革教师职务聘任和考核制度,完善薪酬标准体系设计,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尊重人才成长规律,遵循人才使用规律。第三,确立整体开发意识。高校教师应当全面发展,其智慧、品德、追求是他们的本质体现。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应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拼搏奉献、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精神,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高校应全面关心教师的成长、支持他们做贡献、鼓励人人能成才,让教师看到希望,事业有目标、工作有动力。努力形成用人、容人、发现人、激励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
  创新举措,服务发展 高校要以创新精神探索教师的激励机制改革,立足需求,重在使用,面向发展,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引进与管理制度,修订人才评价考核标准,加快推进以教师聘用制为核心的全员聘用制改革。一是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高校制定青年教师发展规划,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完善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体系,建立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和个性化事业发展支持计划;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拓展青年骨干教师海外研修项目,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开放实验室访问或合作研究。二是实施团队建设计划。要重视团队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高校应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造机会,搭建平台,鼓励不同学院、不同学科教师加强合作,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同时,可设立创新团队建设基金,支持创新团队的建立。三是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具体包括:建构中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研制中青年教师发展规划;健全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制度;建构中青年教师成长资助体系;开发中青年教师海外研修项目等。将通过政策引领,让中青年教师找准位置、看到希望,进一步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举措。
  塑造文化,建好生态 高校应开时代之先,开社会之先,引领风范、创新文化。以科学、求真、自由、创新为核心的大学精神是创新文化之根。要在全校上下大力弘扬勇于创新、大胆质疑、宽容失败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高校应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给予教师倡导宽容失败、学术自由,鼓励敢于探索、勇于冒尖,激发创新思维,活跃学术气氛,努力形成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民主精神。同时,应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促使高校教师充分施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青岛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大三学生贾媛希望以后能从事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早就大二的时候,她就坚定了读研的信念,已经为考研默默准备了一年多。今年3月初,贾媛知道了2014年研究生全自费新政,她将不得不放弃考研。贾媛说:“一年学费住宿费要将近一万元,比起这笔开销,我宁愿提前就业,多积累几年工作经验。”大学四年已经花了父母不少钱,她不想再从家里拿钱来读书。谈及奖学金、助学金等奖资项目时,贾媛称,如果能拿到奖
面对近年饭圈中的“氪金”“应援”“流量为王”等乱象,2021年3月上旬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此发表了看法。一些反对追星领域乱象的声音,也赢得了舆论场上不少人的支持。  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网络消费借贷案中,在校学生互联网金融借贷案大部分是因粉丝应援等追星行为产生的,涉及直播打赏的案件94%以上的当事人是18岁以下的未
03  张露露  脑瘫女孩张露露今年27岁,是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赵保镇郭凹村人。因为出生时早产导致脑干受损,她不仅无法像普通孩子一样奔跑跳跃、握笔写字,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学读书,成了张露露的一块心病。为了防止女儿因情绪低落而感到压抑,张露露的父母为她购买了电脑,希望她能借助互联网打发时间。但性格倔强的张露露却不服输,通过网络找到了谋生之路。一开始,张露露喜欢通过网络看小说,但
《教育》旬刊:关于目前的教授分级体系,您怎么看?  陈学飞:学术界对教授分级制度持支持和反对两种观点。支持教授分级的观点主要从教师聘用角度来论证分级政策制定的现实依据。有些学者认为中国高校教授在评聘制度上存在问题,而教授分级制度的实施是对现有的高校教授制度的完善与补充。各大高校实施分级政策,可以促进教授队伍的认识优化,提升高校竞争力。教授分级制度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可以提高高校在国际间的竞争力。
“按毛主席的话,我们当年参与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中国革命的序幕,真正的高潮是在50年至100年之后——也就是现在80后、90后挑起历史重担的时候,‘中国梦’需要通过他们的努力来实现,我们老同志要发挥作用。”2013年清华102周年校庆座谈会上,83岁的凌瑞骥对同样已过古稀之年的昔日战友和学生们语重心长地说。  在凌瑞骥看来,燃烧生命的余热帮助青年一代正确地认识国情、世情,走好未来的发展之路,是一名老
我是中职学校的教师。读了《教育》旬刊2012年34期的“中职生存”系列文章,许多情况与我们学校类似;但也有不相同之处。我们学校建校已经有30多年了,主要设置了海乘、航空、酒店、旅游、铁路、客户、物流等专业。这些都是“热门专业”,就业情况还好。可是,很多学校的专业设置也都和我们差不多,比如酒店和旅游专业,所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乐观。在专业相同的情况下,各学校比拼的就是教学质量了,哪所学校毕业生的技
“教育是事业,其含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这句话道出了做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真谛,也给学校的领导者提出了要求。  校长应该是一个出色的设计家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做一名优秀的校长不仅要懂得身正为范,更要懂得怎样去设计。  设计型校长要先设计学校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
文化是一个学校得以发展和传承的根本,当一所学校无论是在软建设(制度管理、人文精神和理想的追求),还是在物质建设(校园硬件建设、校园的硬件设备等),当上升到文化的程度,如同一个人,有了血肉一般,那么这所学校就具有了“灵气”,有了自己的特色,有了发展的根本基础,当各种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这所学校也就具有了“精气神”,这种“精气神”是一种特质,在这所学校的每个人身上或是每个角落都能够体现出来。如果这所学
“有人质疑全世界只有中国学生做眼保健操,那是自然的啊,因为眼保健操是一套纯粹的中医护眼法,而别的国家没有中医学理论的传承,怎会有这样的眼操呢?”新版眼保健操的参与制定者之一,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眼科主任邱礼新说。无论是1963年的老版眼保健操,还是2008年的新版眼保健操,都按照中医腧穴理论,对眼睛周围进行按摩,所按摩的睛明、太阳、四白、风池几个穴位,都是中医预防、治疗近视的关键穴位。所以,大多数中医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追求大学教学科研的优质化和顶尖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西班牙高等教育的历史传统强调各大学之间的均衡发展,故在国际著名大学排行榜上难觅其踪。进入21世纪,为应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挑战,西班牙开始了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确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即到2015年实现高等教育的优质化,在政策上鼓励高校向国际顶尖化的科研水平与教学质量奋进,以此确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