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批判性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s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它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批判性思维”理念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逻辑知识与逻辑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或者更一般地,是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批判性思维并非仅仅是一种否定性思维,它还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能力——能够对一件事情给出更多可选择的解释,思考研究结果的意义,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来解决社会和个人问题。 批判性思维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还是包括心理学在内所有科学的基础。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语文中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须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一、引导孩子思考逐步深入
  初一的孩子倾向于非黑即白式思维方式,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單一,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理解也往往简单的判断为“好人”或者“坏人”,这就需要老师巧妙设问,将孩子们的思考引入更深的层次。笔者在教授《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看到皇帝穿着不存在的“新装”在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许多孩子可以得出“狡猾的骗子、愚蠢的皇帝”这一结论,但这样未免失之肤浅。笔者以“这一荒谬事件的出现,除了皇帝的愚蠢,还有什么因素?”将学生引向更加深入的思考。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思考,他们发现“善良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围观的百姓”都是促成这一荒唐事件发生的因素。此时笔者进一步追问:“这种瞒与骗现象可否消除?”孩子们讨论后认为,唯有“小孩”是消除这种现象的希望所在。这样,孩子们对经典童话的理解不再流于表面,对社会现实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孩子思辨精神。
  二、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
  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对某篇文章的过于熟悉,容易形成定势思维,这时候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就变得难能可贵。笔者在教授《都市精灵》这节课的时候,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自然而然得出了人类需与自然界动植物和谐共存的话题。此时一位学生大胆提出:人与动物和谐共存,是否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譬如芝加哥的海狮与人类如此亲近,是否会给种群带来毁灭性灾难?听到这样的质疑,笔者内心十分喜悦,抓住此契机要求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孩子提出:人类一厢情愿的“亲近自然”,是自私的表现;有的孩子指出:真正关爱动物,应遵循它们的生存规律……师生的共同讨论,使得笔者也对该篇文章有了更深的认识,所谓“教学相长”,大抵如是。
  三、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学习《枣核》这篇文章时,孩子对作者珍视来自故乡的枣核这一事件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既然作者的友人如此思念故乡,为何又入外籍,何不回到故乡,支援故乡建设,反而对枣核这一小小的物件大发感慨,未免有些“矫情”。这种想法乃人之常情,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要求孩子们再仔细阅读文中思念故乡的句子,当孩子们反复诵读文中关键语句时,有孩子指出:“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这句表明作者友人怀念的不仅仅是故乡的风土人情,更是当时自由自在的心境。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认可。笔者进一步提示孩子们回忆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小引”中的文字:“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两者对比阅读完成后,孩子们经讨论得出:作者的友人所怀念的,也正是这“旧来的意味”。这样,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情感得到了融会贯通,孩子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故乡”对游子的重要意义所在。
  中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把握教学契机,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无论是从容应对中考还是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孩子们必将获得极大的益处。
  马晓霞,江苏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作为解决复杂情境下综合性任务的重要工具,口语交际承担着全面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中考语文口语交际试题,应以真实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复杂的社会活动为主线,以多元化的题型为呈现形式,以思维的发展、语言的运用为表征,表现为有效的、可测量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承的评价内容。本文结合历年全国中考报告文献,尝试对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口语交际试题进行分析,以期助力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与评价研究。  一、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无论学习、交流、工作、升学都离不开语文,学校语文学习是汉语提升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学衔接小学和高中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综合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的重任。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中语文教学过分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特点,其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情操教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初中生通过古诗学习可以感受这些我国的民族瑰宝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