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幸福的途中:道德何为?道德何以为?

来源 :道德与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v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人伦理生活境况中一个重大改变在于德福之间固定的、一元决定论的关系不复存在了。于是,对于现实的幸福而言道德成为“不彻底”的规划方案:一方面,国家共同体中的幸福规划成为“被幸福”的现实;另一方面,个体化追求幸福的规划却成为“被幸福奴役”的现实。现代伦理生活中的幸福是一种“缺失感”、“不在场”的存在。这不是简单的有德无福、无德而有福的道德悖论现象的延续,而是现代德福观、德福践行模式的转变。如何克服道德规划的不彻底性,打破“在……途中”的幸福魔咒,成为重大的现代性课题。扭转道德哲学模式,一种接近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世方案,注定不是在终极的幸福家园中的生活,而只是在历史生活中的幸福,克服“物化”的幸福生活逻辑,改变不幸福的当下因素,过一种有伦理的幸福生活。 A major change in the ethical life of modern people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fixed and univocal determinis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ity no longer exists. As a result, morality becomes “incomplete” planning for realistic happiness: on the one hand, the happiness planning in the national community becomes the reality of being “happy”; on the other hand, the planning of individualized pursuit of happiness Become “being enslaved by happiness ” reality. Happiness in modern ethical life is a kind of “absence ”, “absent ” existence. This is not a continuation of the simple paradoxical phenomenon of virtue, no virtue, no virtue, and blessedness, but a shift in the mode of modern morality and morality and morality. How to overcome the incompleteness of ethical planning and break the “magic spell” on the way to become a major issue of modernity. Reversing the philosophy of morality, a worldly approach to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doomed not to live in the ultimate happiness of the homeland, but only in the happiness of historical life, to overcome the “happy life” of “materialization” and to change the unhappiness Current factors, had an ethical happy life.
其他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名实混乱的现象很严重.苟子从“正名以正政”的目的出发,把当时混乱的名实现象归纳为“用名以乱名”、“用实以乱名”和“用名以乱实”三惑.针对此三惑,苟子从
在近代中国输入西方文化的过程中,胡适是继严复之后的又一位大师级人物。他引进具有浓厚美国本土意味的个人主义、实验主义、自由主义,对进化论做出合乎“美国经验”的解释,
张浚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他既引荐洛学之士,又曾禁止洛学,晚年则终信道学,著书立说,于道学多有阐发,对宋代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张浚终生信佛,长期与圆悟克勤、大
在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过程中,规范论者对德性伦理的行为指导能力提出了质疑。荷斯特豪斯通过分析正当行为的概念、有德之人的行为和道德规则进行了有力回击。荷斯特豪斯的正
马克思对政治的思考,以“整体性”特质尽显卓越。从“政治”的整体性出发,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性政治的特性与本质——与强制性权力、国家紧密相关(以国家为中心),即现代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胡塞尔研究向纵深推进,研究重点日益聚焦在胡塞尔手稿上.随着《胡塞尔全集》(Husserliana)中手稿的陆续发表,迄今学界鲜为人知的胡塞尔的一些新思想、新
梦是特殊的心灵信息.在心理学上,梦是指睡眠中、潜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想象和心灵感受.2000年Revonsuo 提出了梦的威胁模拟理论.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存有争
近代中国哲学的"发声"困难,导源于以西方的逻辑范畴来衡量中国的传统思想,并形成了用西方话语讲述中国故事的流行做法,由此所得之"中国哲学",名虽在而"神"已失。在今天的世界
戴维森自然语言中语句的真与意义理论都是以塔尔斯基的真之语义论为核心的,这种同构性使他对真与意义问题的思考具有极大的独创性和挑战性,并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深远影响,更促
兴盛于公元前14世纪的阿玛纳宗教是古代埃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埃及第18王朝中后期复杂的政治和宗教斗争的产物,而非埃及宗教自然发展的结果;它在客观上正好与这一时期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