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专题阅读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2017年版)指出:“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性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任务群视域下以专题阅读为导向,以任务单为引导,进行有效的任务设置,将学生的思维从浅表逐步引向深层,优化阅读学习效果。
  一、注重整体设计,读薄文本
  首先,以主问题来设置任务,读薄文本。在主问题引领下进行专题阅读,学生的阅读才会更有方向性。教师要分析不同文本的相似性,从而找到共同的议题,从而准确地确定主问题。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分别选择小说《祝福》、戏剧《雷雨》片段、《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三个文本都涉及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动人曲折的情节。所以,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点,确定“活生生的这一个”议题,设置以下两个主问题:①这三个文本中涉及哪些形象,主要人物是谁?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特点。②三个文本都表现出了人性中的美好与卑微,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一是扣住文本的整体内容,抓住典型形象和情节,进行初步的感知。二是抓住三个文本的共性,寻找共同的主题,进行主旨的探讨。
  其次,抓住文体特点来设置任务,读清文本。阅读是一种体式,特定的文本的理解、体验、感受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体式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师首先得教会学生弄清文本各自的文体特点。不同的文体特点所采取的阅读方式也有所不同。仍以“活生生的这一个”专题阅读为例,选择上文提到的三个不同文体的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文本的文体特点,寻找相应的阅读方法,从而精准地把握三个文本的内涵,进行精准的专题阅读。笔者在执教时设置了以下任务:①查一查这三个文本的出处,说一说各自的文体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的内容。②结合三个文本,理一理文体特点,以及学习的侧重点,用表格加以说明。③写一写三个文本的阅读要点,摘录具体语句,进行简要分析。这三个任务都是基于学生的整体感知、依据文体特点进行設计的。通过查一查、理一理、写一写三个环节全面帮助学生明析不同文体语言呈现的形式以及表达内容的不同。学生依据任务,对文本有了整体阅读框架的构建。比如任务三,学生能够认识到,小说通过人物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戏剧通过戏剧冲突和体悟潜台词来把握人物形象,而电影通过场景来刻画人物。这为学生具体研读文本,进行专题阅读打下了基础。
  二、注重拓展联读,读细文本
  首先,抓住细节设置任务,读细文本。在主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想要读透文本,还必须在整体专题阅读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细究,探寻文本深意。还以“活生生的这一个”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围绕主问题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细节抽丝剥茧。可以设置阅读任务:请以“一个”来展开对文本细节的解读。学生会围绕三个文本进行精读、细读,展开思考,呈现丰富多彩的答案:比如“一个眼神”“一段话语”“一滴泪水”“一件衬衫”等。在这些答案背后,是学生善于发现文本细节的眼光。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引入对相关细节的探讨。如围绕“一个眼神”设置以下任务:①找出三个文本中写人物眼神的语句,其展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②人物的眼神,牵动着哪些人物的内心?推动了哪些情节发展?③透过人物的眼神你看到了怎样的大千世界?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抓住细节,从小处着手,把握情节发展,体悟人物心理,读出真实而细腻的人生。
  其次,通过前后比读设置任务,读细文本。专题阅读是以一个核心专题作为阅读基础,在单篇阅读的基础上强调整体性阅读的一种方式。通过专题阅读,学生在思维上可以建立宏观的知识体系,同时前后比对阅读,拓展阅读思维,提升阅读素养。还以“活生生的这一个”专题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把握“活生生”这一特点,教师除了在前后文本的比对中体悟人物形象的不同,还可以通过人物本身前后的比对,把握人物性情的变化,体悟人物内在形象。比如学生通读文本后,都认为周朴园是虚伪、自私的。为了全面了解人物,教师可以补充《雷雨》第四幕中相关片段,具体文字如下:“鲁(落泪):凤儿,可怜的孩子,不是我不相信你,我太爱你……你妈年轻的时候没有人来提醒,妈就是走错了一步,我就是恨人性太软弱,太容易变。”通过鲁侍萍的话,学生很容易得出年青的周朴园是多情而善良的,他的自私和虚伪是在一定境地下产生的,正如《红楼梦》中的人物不完全是坏人或者好人,《雷雨》中也体现了“人性是善与恶交织在一起的”。学生发现周朴园“苦痛—汗涔涔—忽然严厉”的变化,其实体现了他人性尚未泯灭的一面。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前后联读、比读的方法阅读其他几个文本中的人物。
  三、注重情境设置,读厚文本
  首先,注重言语情境的创设,读厚文本。专题阅读离不开整体的情境任务设置。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任务中阅读,才能形成真切的阅读体验,把握住专题阅读的核心。一般的情境任务设置包括言语情境和生活情境,教师以这两种情境为方向来设置任务可以让阅读更有厚度。以“活生生的这一个”为例,可以设置以下言语情境任务:①表演话剧《雷雨》,选准角色,评选出最佳的男女主角。②选取《祝福》中的片段,将之改为舞台剧,写脚本,并进行表演。这两个任务都重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读完文本后真正体悟人物形象,通过精彩的表演把人物演活,真正实现“活生生的这一个”。
  其次,注重读写结合,读厚文本。恰当的读写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将文本解读引向深处。针对“活生生的这一个”专题,教师可以围绕三篇作品设置以下读写任务:①从三个文本中选择典型的三位女性形象,分别绘制图画,并且配上标志语。要求:标志语简洁生动,能够表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内涵、心理状态、精神面貌。②围绕三个文本,选择其中一位女性,结合其经历写一段200字的评论。③围绕这三位女性,写一段赞美诗文或者劝说诗文,200字左右。这一组任务设置指向文本的价值发掘。任务主要聚焦重点的情节和内容,发掘文本的内涵。比如任务①需要学生在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后,能够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三位女性的理解。任务②则需要把握人物的经历,细读文本中的情节,论述女性的无助与挣扎。任务③是在充分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在文体上进行转化,训练学生的思维。
  由此可知,专题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思维模式。而在专题阅读过程中,教师以任务群为支架,延展了学生阅读的时空。这样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方向,真正实现了在阅读中提升语文能力。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专题学习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9JK13-L417)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23865)
其他文献
散文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因其特殊的体裁风格,形式不拘一格,学生往往难以抓住作者的真实情感。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为学生的思维插上“共情”的翅膀,不但能够让学生离文章内核更进一步,提高阅读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笔者从苏教版教材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具体论述将“共情”与散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的几点心得。  一、摆脱传统范
期刊
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单元整合更符合阅读教学的要求,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借助群文阅读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思维,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  一、课前预习,奠定群文阅读基础  课前预习能让学生提前了解文章内容,带着问题去阅读新课文,这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能促进师生互动,是开展群文阅读的重要基础。教师要根据高
期刊
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注重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提升的当下,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提升语文阅读指导的有效性,可以通过群文阅读来达成,丰富阅读内容,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切实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素养。所谓的“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围绕一定的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构建,从而达成共识的阅读。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进行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多角度探索文本的意蕴,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训练学生形成一定
期刊
最早给柳永和苏轼贴标签的应属宋人一句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需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从此在很多人心中,这两位词坛大家便被放在了天平的两端,似乎东坡词有多么豪放豁达,柳永词就该有多么缠绵多情。甚至还有许多不屑于善感柔媚一派的人们,热衷于诟病柳词为“俗曲”,戏称耆卿为“腻柳”。  其实,如果能不被这些固化的“标签”所牵制,凭自己的眼
期刊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进入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实现新教法、新学法的转变直接影响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人文主题聚焦在三方面:“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单元按人文主题选文,突破了文体限制,强化文本的互文关系和情境的层次性,诗歌和小说也可放在一个单元。以课文学习为主的单元,包括单元导语、课文、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每个单元
期刊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往往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形象的鲜明性、构思的巧妙性、主题的深刻性、语言的文学性。形象的鲜明性,往往要通过典型而生动的细节描写加以体现;主题的深刻性,则要从人生、社会、文化等层面加以挖掘;语言的文学性,是长久之功,需要深厚的阅读积累,从而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构思的巧妙性则可以通过学习借鉴而习得,是考场作文得高分的利器。那么记叙文的构思有哪些小妙招呢?  一、场景的切换——让画面讲故事 
期刊
预测,就是指学生根据所读的内容,利用一定的线索去猜测文章接下来将发生的事情,并在后面的阅读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与自己的假设是否一致,如此反复,不断推进阅读。文本预测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是否合理之辨,因而需要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修正。为了预测更加合理,学生需要关注文章的重要内容和细节,从而促进阅读理解,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聚焦文本预测,不但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产生阅
期刊
议论文主要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习惯感性思维的学生来说,写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议论文事例使用时,常常出现叙例冗长、以叙代议、游离观点、缺乏分析等问题。因为不能规范地叙述事例,造成论点不够鲜明、论证不够有力的问题。  再者,恰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英雄人物、英雄事迹屡见不鲜。当今时代应该有对于“英雄”的不同见解。笔者布置了一个关于“英雄”的作文题目,一方面,通过具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审美鉴赏与创作”纳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这是高中语文主动对接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应然转变,它将语文教学的目光从课程转向学生,致力于学生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需求。这一转变也体现在高考古诗词考查上,核心素养考查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反观当前高中古诗词教学,不少教师教学定位存在很大的偏差,局限于古诗词文意理解和写作方法教学,而忽视了古诗词所蕴藏的丰富的审美价值。下面以《长
期刊
逆向思维是一种与人们惯常思维相反的思维方式,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本路径,也是学生思辨能力的基础,更是打开中学生思维空间的一把金钥匙。目前,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看问题基本上还是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或者是局限在特定的固有模式里,难以看到事物的多面性,进而把握其本质。从学生的写作状况来看,不管是在分析问题,还是确定作文立意上都没有打开思维,致使文章立意不新,写作角度受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