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洛克尔海槽东北部内波沉积:深水大型沉积物波成因的再解释

来源 :沉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long1988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大西洋洛克尔海槽东北部水约1000-1000m处有两个大型沉积物波发育区。波长1-2km,波高18-20m,分布面积分别为350km^2与20km^2。沉积物波向上坡迁移,内部包括上床形单元,不对称波形童经波形单元。前入提在区沉积物波挪海底层水溢流成因及小区沉积物Lee波迁移模式都存在许多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对华北和下扬子区两种类型的海陆过渡相地层进行详细的有机岩学工作,研究了泥质岩系中有机显微组合的岩石学特征、有机显微组成特征,表明壳质组是重要的生气母质。根据气源
基于塔里木盆地塔北、库车、喀什和叶城四个含油气区44个原油样品和3个天然气样品中发现的化石孢子花粉89属183种的研究,在该盆地地质背景下探讨了石油运移的机理.研究内容包
针对目前用的地层剥蚀厚度恢复镜质体反射率差值法所存在问题,在考察地层沉降、抬升、再沉降埋藏史过程的基础上,根据有机质演化累积性和不可逆性原则,利用经典的有机质成熟度时
本文研究了陕西榆林地区ZK1534钻孔中侏罗统延安组孢子花粉66属103种,建立了该区延安组孢粉组合,对孢粉组合中主要孢子花粉的亲缘关系及古生态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孢粉生态类型
研究区雾迷山组的层状藻叠层白云岩中存在一种属原地风暴成因的砾屑透镜体,砾屑体的底部为略下切的侵蚀面,顶为上凸形,砾屑呈放射状或叠瓦状排列,无磨圆作用,其形成过程是:在风暴初
本文首次报道了天津蓟县中元古宇雾迷山组核形石的演化系列,依据雾迷山组的相序,辨释了它纵向序列的旋(韵)律沉积特征,进而筛析了此中核形石的成生.发育全过程,遂得以认出核
苏皖南部二叠纪龙潭群的沉积学研究表明,它是一个向西尖灭的碎块楔;其东侧的物源区是一个近南北向延伸的造山带,广泛产出富含长石与电气石的变粒岩或片麻岩等。建议称这一造
应用非烃技术、多馏分绝对定量技术,在分析苏北金湖凹陷原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对比的基础上,重点对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在岩一油、油一油运移中的分馏效应进行了研究,
鄂西地区下奥陶统分乡组生物群按其生态特征划分为3个生态组合,10个化石群落或埋藏群;(1)壳相组合,Tritoechia-Pelmatozan群落,Tritoechia-Pomatotrema群落;(2)礁相组合:Archaeoscyahia群落,Archaeoscyphia-Clalthium群落,Batostoma-pelmatoxoan群落,Batostoma群落,Calathium-蓝绿藻
传统油气地质学认为构造作用主要控制含油气盆地的沉积和油气的运移聚集,而烃类形成演化的能量主要是热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显示,构造活动对有机质直接成烃